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陈惠美《春仔花细工─传递祝福的缠花手作》新书发表

陈惠美老师捐赠〈喜宴〉作品予宜兰县政府典藏。(兰阳博物馆提供)

人气: 381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6年07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曾汉东台湾宜兰报导)缠花(春仔花)工艺技艺获文化部登录为我国无形文化资产。台弯第一位缠花工艺保存者陈惠美,7月11日在兰阳博物馆举办《春仔花细工─传递祝福的缠花手作》新书发表记者会。

陈惠美老师现场除发表新书内容并与读者签书互动外,也捐赠一幅以12支传统系列春仔花围成圆形、象征圆满的作品“喜宴”予宜兰县政府典藏,共同为此项珍贵技艺在宜兰的文化传承留下见证。

代表宜兰县政府接受作品捐赠的文化局代理局长宋隆全在会中表示,认识陈惠美老师20多年,她从一开始的皮革创作,到现今缠花工艺的传承,一路上不变的是坚持。陈老师在获登录为缠花工艺保存者后更显任重道远,此次出版的《春仔花细工》不仅是目前台湾针对缠花工艺纪录最完整的一本,也是陈老师传承此项工艺的智慧结晶。而公部门的责任,即在于透过任何媒介与方式,协助推动各项无形文化资产的世代传承。

陈惠美老师感性表示,个人历经缠花工艺学习、传承与创新的漫长历程,一路走来孤寂艰辛,现在幸运地获得众人支持,这项技艺才得以传承。她的内心充满感激,这本集众人力量完成的书,也要献给大家。

陈惠美《春仔花细工─传递祝福的缠花手作》新书发表与会贵宾合影。(兰阳博物馆提供)
陈惠美《春仔花细工─传递祝福的缠花手作》新书发表与会贵宾合影。(兰阳博物馆提供)

缠花是流传在台湾民间的一项传统手工艺,结合了剪纸、缠绕、编织等技术。缠花的“缠”指的是缠绕的动作,“花”指的是各种花样,缠花作品包含昆虫、花卉等等。缠花在闽南地区俗称“春仔花”,“春”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时节,又与台语“剩”同音,寓意“年年有余”的吉兆,因此,早期的农业社会在岁时节庆或生命礼俗上常见其踪迹,尤其是婚嫁喜宴上,“春仔花”是带有祝福意涵的重要头饰,会佩戴在妇女的发髻上,成为识别身份的象征。

陈惠美老师与博物馆家族协会林瑞木理事长。(兰阳博物馆提供)
陈惠美老师与博物馆家族协会林瑞木理事长。(兰阳博物馆提供)

陈惠美老师出生于宜兰罗东,原本从事皮革工艺创作及教学,因缘际会下于民国87年时,从高龄90岁的恩师谢陈爱玉阿嬷手中传承“春仔花”技艺,就此一头栽入、潜心精研,终于让这项险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得以延续。民国99年经由宜兰县政府提报,获文化部登录为我国无形文化资产传统工艺美术类别,并指定她为此项技艺保存者,成为全台第一位缠花工艺保存者。

陈惠美老师不仅是台湾传统缠花工艺的传人,也是让缠花跳脱传统走上国际时尚舞台的代表性人物。而透过陈惠美老师的致力传承、延续及创新,缠花工艺展现出更多元及当代性的缠花艺术风貌,也重新唤起大众对“春仔花”的美好记忆。

春仔花工艺之家/陈惠美老师/03-9605544/0928-124-565。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