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为啥只说防洪靠大堤 不提三峡大坝?

人气 1193

【大纪元2016年07月17日讯】三峡工程从规划的265米到现在的175米,减少了90米,它的库容大大的减少,只剩下现在的所谓221亿立方米,但三峡的防洪工程的效益它一直没有减少过,也没有进行修正过。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就是一个骗人的东西。从1992年三峡工程决策的时候,我们看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防洪靠大坝。但今年李克强说:防洪靠大堤。从防洪靠大坝,到李克强今天所说的防洪靠大堤,从这个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三峡大坝是不是能够防洪呢? 下载连接

就最近中国南方长江流域多个城市和地区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使一直备受争议的三峡工程的防洪功效再次受到民众的普遍质疑。在今天的【王维洛访谈】节目里,我们就请本栏目嘉宾、旅居德国的著名水利环保生态学专家王维洛博士从专家的角度来谈谈三峡水库到底有什么样的防洪功效。

主持人:王博士,您好!您怎么看人们对三峡工程防洪功能的质疑?

王维洛:三峡工程上马的时候,说过它有四大功能,第一个是防洪功能,防洪效益,第二个是发电效益,第三个是航运效益,第四个是南水北调效益,还有第五个是地区发展的效益,促进当地的地区的发展效益,认为三峡最主要是防洪效益,因为如果它没有防洪效益,只是有发电效益的话,就可能有很多方案,打个比方说可以建五级的大坝,来利用水位差发电,那么它发电的效益可能还要更好一点,它不需要这么大的一个水库。

三峡工程在中国一直被吹做是中国人百年的梦想,最早说到孙中山他在计划中有三峡工程的梦想,他所说的三峡工程,不是来防洪的,他里边根本就没有防洪这一条。孙中山当时建三峡的最主要是改善航运条件,顺便能发一点电。孙中山的是低坝计划。一九三几年的时候,国民党就按照孙中山的这个计划,找寻坝址,进行过方案设计。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一个人他找到这个方案,改了改就成了后来葛洲坝工程,这是孙中山的梦想。

毛泽东的梦想和孙中山的梦想完全是两回事,毛泽东想像的三峡工程就是防洪,要在三峡这个地方把洪水卡住。当时中国政府请来苏联的专家,帮助中国做三峡工程的规划,苏联专家就根据毛泽东的想法要防洪水,三峡的蓄水位应该蓄到多少呢,应该蓄到就是海拔265米。我们现在实现的这个三峡工程,它的蓄水位是海拔175米,差了90米。毛泽东听这个想法以后就很高兴,他在长江里游泳的时候,躺在那里就出了这么一句话,就是高峡出平湖。

苏联专家做完方案以后,遭到中方专家的反对,为什么?265米,可能重庆就剩下市中心那一块,其它全部都淹掉,以林一山为代表就不同意,他说三峡大坝要建,但是不能建这么高,他提出一个方案是建235米,他是当时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他向毛泽东在1952汇报的时候,就引出毛泽东那一句话:在三峡建大坝,卡住长江洪水。

那么235米是个什么概念?起码大半个重庆都得淹掉。周恩来说265米也不行,235米也不行,1958年的时候,中共中央会议就决定建三峡,坝高是200米。从那个以后,整个三峡库区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就不准搞基本建设。

200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也不是论证出来的,是重庆朝天门码头最上面一个台阶的高层是海拔200米。他当时想重庆200米,三峡大坝那里也是200米,三峡水库正像毛泽东说的是一个平湖,600公里之间是没有水力坡度。

到文化大革命1969年的时候,湖北省和水利部向毛泽东提出要建三峡大坝,被毛泽东以安全的理由拒绝了,取而代之的是建了葛州坝工程。从那以后,中央的就说在海拔200米以下不准搞基本建设的这一条限定,从文化大革命当中就被取消了,所以库区的基本建设从200米一直往下降,降到185米,新建了很多房子啊,工厂啊这些。

到了1982年,邓小平说要建三峡的时候,当时已经不可能再建200米了,建185米也不行,因为移民人数太多。水利部就想出办法,200米不行,185米也不行,那我们报个低的,报了150米。我们看一下,从265米降到150米的时候,工程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库容量就大大的减小,但是他所说的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就从来没有减低过。在向邓小平汇报150米方案的时候,也说三峡大坝能防多大多大的洪水,你要想邓小平他又不懂这个东西,这个领导人他也不过脑袋,你库容量减少这么多,你还有这么大的防洪功能,这个可不可能?!邓小平就批准这个东西。

所以1985年的时候,当时李鹏任中共中央三峡工程筹备处组长的时候,他就到重庆去考查了一番,说重庆要求加高坝水位来淹自己。当时李鹏就提出一个三峡大坝的水位应该是185米。我中间还漏掉一个小的插曲,就是当时水利部不能确定这150米的方案,是不是能打动邓小平,因为邓小平是四川人,三峡工程的移民主要淹的是四川。所以他又准备一个方案,蓄水位只到海拔128米,这个方案防洪功能也还有这么大。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东西他一直在骗人。到了蓄水位185米的时候,李鹏说了一句话,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有220亿立方米,大家可以去查李鹏的三峡日记的。

1986年到1989年六四之前,三峡工程的论证基本上算是结束了。当时方案不是李鹏的185米,而是现在的175米,但是它的防洪库容是221.5亿立方米。蓄水位少了10米,但是防洪库容却和李鹏的185米的方案是一样的大,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个错误。

三峡工程上马以后,担任三峡工程初步设计的负责人,清华大学的教授张光斗,写信给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郭树言的一封信当中就说,他说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221亿立方米是一个计算错误的结果。我们大家想一下,三峡工程世界最大的工程,它的最基本的数字是计算错误的结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错误?但是张光斗又在给郭树言的信上说,这件事情你千万不能告诉中国的老百姓。他要把这个错误隐藏起来。

后来黄万里的后人,利用谷歌地球程序的功能,重新计算了一下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他计算的只是三峡水库在长江主干道上的库容,他没有计算旁边的支流的库容,他计算出来是152亿立方米。

几年前中国在武汉也开过一次会议,他们也知道三峡工程防洪库容是错的,就来讨论应该怎么办。当时想出一个办法来补救,因为前面计算220亿立方米的时候,他计算的是所谓静态库容,现在他用计算动态库容,经过计算,他认为动态库容能够达到221亿立方米,而静态库容,当时他算是只有180亿立方米,起码少了40亿立方米,多计算将近五分之一的防洪库容。现在他利用所谓的动态库容盖住了数据上的错误,所以中国政府现在还是说三峡水库防洪库容是220亿立方米。

主持人:请问动态库容和静态库容有什么区别?

王维洛:就说三峡大坝前面它的蓄水位是海拔175米的时候,三峡水库的库尾水位也是海拔175米,就像毛泽东所说的高峡出平湖,是一条水平线。三峡工程上马的时候,中国政府在三峡库区海拔175米的地方,画了很多很多的标志,标出这是海拔175米,告诉这是三峡工程移民淹没红线,当时中国政府把这一条红线标示成三峡工程民主决策的标志,它说你看我把所有的东西都透明了,所有的人都知道你是不是三峡工程移民。李鹏当时还去参观一个移民的家,那个人家在175米的地方,李鹏说这个地方将来很好,前面是一片湖,你坐在这里还能钓鱼。那么按照这一条水平线计算,它在防洪库容是多大,这叫静态的水库库容。

什么是动态的水库库容?毛泽东说的高峡那个出平湖是错的,高峡不是平湖,高峡是个斜湖,高峡是有水力坡度的,它是斜的,特别是在洪水期的时候,它的弯曲度就很大,你在原来静态的水库库容上面,再加上曲线所造成的空间,就是所谓的动态的库容。动态库容肯定是比静态库容大,所以动态库容现在是221。

当你承认是动态库容的时候,你意思就在说三峡工程的175米的移民红线是错的,因为不仅仅是175米以下的人会被淹,175米以上的地区也可能被淹。在防洪的时候,这条蓄水的线是条曲线不是一条水平线,所以三峡移民最早是建在175米以上,后来建到180米以上,后来再建到182米以上。你建筑最低的高层是一直不断的变,在变的过程中,对移民来说是个什么东西?他建一次房子以后,又要被拆,又得搬,搬了以后,还得拆……所以三峡工程我所看到的移民,现在最多的因为水位的变化,而搬过四次了,但政府只给过一次的补助、赔款。就是说你再富的三峡移民,他经你这么四次折腾,他也要变成一个穷光蛋。

这就是现在的所谓221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是怎么出来的。大家知道了这是一个计算错误的结果,而且三峡水库它在防洪的期间不是一个平湖,而是一个斜湖的话,你就可以想像,三峡工程在防洪的时候它能不能蓄到他想像的海拔175米。

我们大家在世界上看到很多水库,它都是一个大肚子的水库,水库很宽,但是长度不长。但是三峡水库很狭,平均宽度只有1.1公里,但很长,有六百公里,在防洪期间,它的水力坡度会有多大?三峡工程论证的泥沙组的组长林秉南先生,他在三峡泥沙一书中是他这么说的,在没有建三峡大坝之前,三峡河断的水力坡度是万分之二点三,这个水力坡度使得三峡河道泥沙的淤积是平衡的,既没有冲刷,也没有淤积。建了三峡大坝以后,由于大坝涌高水位,水力坡度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只有万分之零点七。但是你不要忘了三峡工程的长度很长,有六百公里,万分之零点七,我们把它简单的形像一下来说,一百公里的河断上,它的水位差是七米,最后的高差会是多少?!

6月14日清华大学的周建军教授接受澎湃网采访的时候,他说三峡工程在防洪的时候,它的水力坡度是比较陡的,会防碍三峡防洪这个库容的使用,水位蓄不上去。如果蓄水蓄上去的话,很可能三峡库区的一些城市,比如涪陵就会被淹没,涪陵住了多少人啊,将近70万居民。涪陵是一个没有被搬迁的城市,它是利用加高河堤来挡住这个库水,它城里的高层只有160多米,所以外面的水要比它这个城市要高将近10多米。如果三峡蓄水超过175米的话,这个水就可以淹了涪陵,而且是从10米高的地方冲下来的,涪陵的人连逃的机会都没有。和涪陵同样的是三峡的开县,它也是这样。

周建军是我们前面说的林秉南教授的博士生,这是三峡工程建设以后,中国的第一位教授承认三峡水库不是毛泽东所说的那样的平湖,而是斜湖,而且这个水力坡度是相当陡的。就让大家知道三峡工程从规划的265米到现在的175米,减少了90米,它的库容大大的减少,只剩下现在的所谓221亿立方米,但三峡的防洪工程的效益它一直没有减少过,也没有进行修正过。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东西就是一个骗人的东西。

主持人:您认为三峡工程在这次洪涝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王维洛:三峡工程上马的时候,他把三峡工程防洪效益定义为:他说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是将下游河道的防洪能力从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没有限定在什么情况下是能,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我们今年的洪水还没有说是多大的洪水呢,有的人说武汉是百年不遇的洪水,有的人说是50年一遇的洪水,有的人说是20年一遇的洪水,不管你怎么说,武汉在长江三峡大坝的下游,那么三峡大坝在上面建成了,它起码可以将下游河道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这是三峡工程可行的论证说的。在这样的洪水状态下,它应该不会发生洪水灾害的,对不对?

有一位老专家叫陆钦侃先生,他从国民党时期研究长江洪水,后来到美国去学习,再回来又是从事长江洪水研究,他是最了解长江洪水的人。他在三峡工程上马之前就指出:我们分析三峡工程这个防洪能力的时候,要分清楚长江的洪水到底有几种类型,三峡工程对哪一类洪水它是有作用的,对哪一类的洪水是有反作用的,对哪一类洪水的效果是不大的。他说我们可以把长江的洪水分作三大类,第一类洪水是由下游河流即长江的支流所产生的洪水。第二类洪水是上游有洪水,下游没有洪水。第三类是全流域的洪水。

那么今年的长江洪水是什么类型呢?是下游地区的暴雨和下游支流所产生的洪水,就是下游洪水,就是像现在这些水利部的专家们说的,三峡工程起码没有帮倒忙,三峡工程从不管什么洪水都能发挥作用的到现在他把话往回撤了,说没有帮倒忙,那么就是说他承认三峡工程对于这一类洪水它是没有效果的。这句话当时陆钦侃先生早就讲过的了。

第二类是上游有洪水,最大的一次是1981年的洪水,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上游的重庆淹得很厉害,死的人很多。这一年我正好在宜昌,我们都看到了从江上漂下来的尸体。但是下游没有洪水。对这类洪水,三峡工程的作用只能是加大对上游的洪水灾害,因为它会造成上游重庆的这个洪水水位更高,它的渲泄不畅,因为你把你这里的水位涌高了,那上游的水位可能就更高。

第三类洪水就是全流域的洪水,1954年的洪水是全流域的洪水。这一类洪水的特点是什么?洪水的量大,暴雨的范围面积大,从长江上游一直到长江下游都是暴雨区,持续的不是一两个月,而是三个月、四个月、五个月的时间。当时荆江分洪工程连续开闸4次,所以那次的洪水没有造成太大的灾难。

1998年的洪水可以将它归于像1954年这样的洪水。但是1998年的洪水量并不大,不到20年一遇的洪水,它并不是一个什么世纪洪水,也不是百年不遇的洪水。但是它有一个特点,它的洪水位很高,因为它没有动用分洪工程,当时湖北省已经把荆江分洪工程里的将近30万人都撤离了,但是江泽民没有批这个,而是用调兵来严防死守,来看看他到底对部队有没有掌握实权,部队的将领们是不是能够效忠于他,所以他就违反了长江防洪的预案,而不用荆江防洪工程。

对全流域的洪水,三峡工程的影响作用是很小的,因为它的这个防洪库容太小。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防洪组的这个结论里面是这么说的,要发挥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防洪库容起码在350亿立方米以上,起码也要300亿立方米。6月中旬周建军教授对澎湃网讲,三峡工程所需要的库容起码在360亿立方米,和这个结论是一样的。所以对这一类洪水它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总结起来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现在所说的都是被夸大的。

主持人:什么样的水库可以用来防洪?

王维洛:水库可以防洪,但是世界上很少有专门建来防洪的水库,大多数水库都是为了发电的,或者是供应饮用水的,防洪只是一个副业,是顺便的。它要满足一个什么技术条件呢?它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这个水库的库容和坝子处的年经流量的比例是决定你这个水库是不是能够防洪的,如果这个数据大于1,那么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了。

1949年建的第一个水库是在北京郊区的官厅水库,它建在永定河,永定河以前叫无定河,经常发洪水。官厅水库最终的库容是40多亿立方米,永定河的年经流量是20亿立方米,库容除以年经流量是2,所以它具备了防洪的这个技术条件。那么三峡工程的这个数据是多少呢?是0.08,就是三峡工程不具备这个技术条件。这是第一。

第二个是水库要发挥它的这个防洪效益,就是你要知道洪水来的时候你这个防洪库容是空的,前提必须是这个气象预报是准确的,特别是中长期的气象预报是准确的。但是很可惜,就是我们目前的科学水平对中长期的气象预报的错误概率是很高的。如果三峡在这样的气象预报的条件下,你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说利用三峡工程来防洪,或者说人们把防洪的希望寄托在三峡大坝上,就是错的。

1992年三峡工程决策的时候,我们看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防洪靠大坝,当时就是这么说的。但今年李克强说:防洪靠大堤。从防洪靠大坝,到李克强今天所说的防洪靠大堤,从这个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三峡大坝是不是能够防洪呢?

(以上评论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转自《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

责任编辑:安妮

相关新闻
颜丹:说说洪涝灾害中的“人祸”
武汉遭洪水围城 天灾还是人祸?
王维洛揭江泽民力推三峡工程上马内幕
水利专家揭三峡大坝与长江中下游洪涝关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