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争议延烧中共发改委

人气 1185

【大纪元2016年09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默迪综合报导)最近大陆经济学界讨论最激烈的话题,莫过于中国大陆产能过剩下的“产业政策”,此争议延烧到中共发改委。辩论双方的争论点在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需要政府的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控的机制,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志。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的观点是,“没有产业政策,国家必然不成功”;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维迎的观点是,主张“废除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政府不应该给任何产业、任何企业吃偏饭”。

9月14日,中共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例行发布会上称,“不同发展阶段的各个国家都在运用产业政策”,并承认,“中国现有的产业政策确实存在与新常态不相适应的地方,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难题”。

双方激辩

林毅夫主张需要有“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的共同作用。

林毅夫认为,一个从事技术创新的企业家,一方面需要企业家个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政府的“产业政策”集中有限资源,进行调控。

张维迎的观点是,“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在全球都失败了。

张维迎认为,产业政策失败的原因在于,创新是不可预见的,“唯一途径是经济试验的自由”,而产业政策是将自己锁定在预定的路径上,相当于一场赌博。过去几十年的产业政策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

此外,北大教授黄益平认为,“好的产业政策应该具备五个方面要素:顺应市场、不限制竞争、谨慎干预、有退出机制和做事后评估。如果做不到这些,实行产业政策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弊大于利。”

中共统治下 改革的矛盾重重

今年6月份中共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当时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这其中存在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问题。

吴敬琏认为,要想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就不能有过度的行政干预和“倾斜政策”,应该以竞争政策为主、产业政策服从竞争政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当前的产能过剩、技术低端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体制和政策因素抑制了市场竞争、限制了资源的自由流动,以至于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没有退出市场,有失公平竞争。

但是,关于中共是否能在经济上放权市场的问题,《天下杂志》曾在2014年发表分析文章表示,一党专制下,政府能放多少?敢让多少?要分多少?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黄健群2012年曾发表文章《中共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政治经济战略意图》。

黄健群表示,中国大陆长期的贫富不均已经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对于中共来说,产业转型的目的是稳定政权,前提是“稳定压倒一切”,以及在全球扮演经济大国的角色。

针对中国大陆的产能过剩问题,台湾政治大学两岸政经研究中心主任魏艾曾在今年5月份撰文表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通常有两种途径。

一是靠行政手段、政府下达指标,但是从中共过去的情况来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存在一刀切的缺点,地方政府由于偏袒国有企业,很有可能把有效率的企业淘汰掉、保留无效率的企业。

第二个途径是,调整过去政府的不适当干预、撤除对国有企业的过度保护(补贴、优惠等),让市场调节发挥作用,达到公平竞争。

但是,在中共统治下,去产能就要面临大批工人失业。经济学家高西庆曾指出,大批工人失业又与中共“稳定压倒一切”相矛盾。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中共国企铁总上半年亏损70亿 债务总额续增
G20首脑直接批评中国钢铁产能过剩
G20警告钢铁产能过剩 北京同意减少出口
【网闻】中国即将发生46个重大变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