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时节

【经典名作中的秘密】殷勤谢红叶

作者:文逸飞

(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81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卢渥是唐宣宗时的一名中书舍人,有一年,他到京城参加考试,趁着闲暇四处逛逛,不觉漫步到了宫廷外的御沟上。

秋凉时节,御沟的水面飘流着片片红叶,好不美丽。卢渥忽然发现其中一片红叶上头似乎有字,于是将它捞起一看,叶面竟题了一首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流水为何这么急切呀,
我在这深宫里却镇日无事可做的悠闲!
我殷勤地拜托红叶,
请你代替我随着流水去到人间。

明 唐寅〈红叶题诗图〉。(公有领域)

这是一首绝句,由诗意看来,当是出自宫中女子。全诗巧妙的以流水红叶为喻,浅淡数语,却道出了千万思绪。

首二句以流水的急切,与深宫的漫长静止形成强烈对比;描画出主人公深居内苑,镇日无事,却又只能眼睁睁看着青春流逝的心焦。

红叶虽美,偏是凋零之物,正如宫中无人欣赏而徒然美丽的容颜,只能随着岁月枯萎。然而流水犹能出得宫廷呀,宫中的人呢?也只能将心托与红叶,盼它代替自己,逃出深宫,看见宽广的世界了。“殷勤”二字,写出了宫女的深切期待,和无人可诉的寂寞悲伤。

卢渥心中感动,将这片红叶好好地收藏了起来,放进箱底。

后来唐宣宗遣放宫女嫁人,百官司吏都可以前往择配。卢渥这时也已做了官,便迎娶了一位宫女(韩氏)回家。

婚后韩氏理家,无意中从箱底发现了这片红叶,惊讶极了,原来那正是她当年在宫中题诗的红叶呀。两人嗟叹良久,才知道姻缘真是由天所定!(1)

后来人们便以“红叶之题”、“御沟流叶”等语来比喻姻缘的巧合。

注 (1):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下〈题红怨〉:
明皇代以杨妃、虢国宠盛,宫娥皆颇衰悴,不备掖庭。常书落叶,随御水而流,云:“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顾况著作闻而和之。既达宸聪,遣出禁内者不少,或有五使之号焉。和曰:“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仕女图 (高清晰图)
窈窕淑女(大纪元)

卢渥舍人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获其退宫人,睹红叶而吁怨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无不讶焉。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独钓寒江雪》封面。(文津出版 提供)

选自《独钓寒江雪──经典名作中的秘密》/文津出版
大纪元读者购书优惠 https://goo.gl/27qA1k

责任编辑:芬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然而,国境的安宁,四海的升平,是要以战士的风霜与离乡背景做为代价的。那塞外雄伟的风景,背后是刺骨的风沙,与深闺梦里的眼泪。边塞与闺怨,就成了唐诗题裁中互为表里的内容。
  • 孟浩然年长李白十二岁,当时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诗人了,而年轻的李白才初出茅庐呢。他们一见如故,时相往来。李白仿佛像见到了一座高山,一心只想亲近与登攀;孟浩然的胸怀磊落,恬淡自然,让李白写下了“吾爱孟夫子”的满腹钦仰:
  • 李白应是深具仙根的,据《李太白全集》里记载,他与东岩子在山中养了一千多只珍禽,并能召唤它们;这段时光想必也奠定了李白诗文中具有的“神仙气息”。
  • 公元七二七年,年轻的李白来到湖北安陆,一脚踏进秀丽的碧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这里有山峦叠翠,花树如仙,甘泉清冽、鸟语低回,……
  • 离别,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悲伤的,壮年时离别,是一种沉痛的割舍;暮年时离别,是一份对逝者的自伤;然而,离别发生在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却可能于殷殷相送中,寄托了更多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祝福。
  • 韩愈因为谏阻唐宪宗迎佛骨,惹得皇帝大怒,把韩愈贬去潮州(广东)当刺史,限日动身。潮州当时开化较晚,距离京城又遥远,一路都是穷山恶水。韩愈仓皇地前去赴任,途中却遇到一场大雪,凛冽寒风之中,大雪积累了数尺深,连马儿都无法前行了,前后看不见道路;韩愈困在荒野中,又饥又冷,不禁绝望:“难道我今日要死在此处。”就在进退两难之际,忽见远处有人冒着严寒扫雪而来,韩愈又惊又喜,一看竟然是韩湘子。
  • 贾岛对韩愈再三拜谢,两人变成了好朋友;韩愈骑上马,与贾岛一路讨论著诗文回去。一如月下划破寂静的声响,贾岛与韩愈的相逢,也敲开了他人生与仕途的大门。贾岛后来以韩愈为师,并正式还俗参加科举,只可惜内向孤静的性格,使他郁郁不能得志,一生在排挤、贬谪,与谤议间度过。
  • 王维羁旅在外,好不容易遇上了一位刚从故乡来的客人,想打听家乡的近况;没想到满腹乡愁的他,千头万绪,不知从何问起,最后,却提起了梅花。
  •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一○七九年),御史何守正等上表弹劾,言苏轼诗句讥讽朝政,暗藏不轨;神宗大怒,将苏轼逮捕入狱待死,史称“乌台诗案”。这是苏轼政治生涯的重大转折,他在狱中历尽折磨,三不五时接受严刑拷打,“诟辱通宵不忍闻”,几度将要命绝;……所幸最终免死,改谪黄州团练副使。
  • 人称“诗佛”,在他的诗中常常看不到作者个人的形象,只是如画般描绘出自然的本来面目。由于长年修佛,王维的诗总表现出一种“无我之境”,没有过多的情感,只是静观万物纷陈而已。〈竹里馆〉一诗却打破了这个常例,诗中不但出现了主角清楚的自我,而且还是一个极度孤独的形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