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为何而来

作者:方静

美国人口普查局报告数据显示,最新的全国家庭收入中位数估计为59,039美元。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91
【字号】    
   标签: tags: , ,

俗言道: “儿女,有四种来头,一是报恩,一是报怨;一是还债,一是讨债。”最近,恰好听到一位做女儿的说──她是为报恩而来的!

这位来报恩的女儿,是朋友R。已届中年,未婚,体谅手足们各有家庭,一肩扛起照顾老迈双亲的责任。一边是工作、一边是父母,常常疲于奔命,忙得不可开交。然而,长久以来从容不迫、随遇而安,没听到她抱怨过什么。

几年前,R的母亲病逝,纵有百般不舍,但因无须再忍受病痛的折磨,而渐渐释怀,她的重担也减轻一些。然而,岁月匆匆催人急,R那年过九旬的父亲,身体机能急速衰退,现在生活已无法自理,饮食起居大都得仰赖这位工作、家务两头忙的女儿。

疼惜朋友的辛劳,问她是否考虑过请看护做帮手,让自己有一个喘息的空间?R回答:“爸爸内向、保守,不愿意有外人在家里出入,所以只好自己来!”接着又表示:“体力方面,的确感到有些吃重,我会注意调整;至于心情方面,大致还好;因为,我是来报恩的!”

“我告诉爸爸:照顾您,不是拖累,而是报答养育之恩,千万别觉得内疚!”R笑着表达出这番心意。姑且不论报怨或讨债,相较于还债,报恩的信念,显得更积极、正向。也因为如此,从中产生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人能心甘情愿地承担、欢欢喜喜地接受各种考验与磨炼!

原本是抱着加油、打气的心情,去探望R父女俩。没想到,却从这位来报恩的女儿身上,看到如何给自己与他人支持和鼓励。

生命像一本书,内容丰富、深奥,用心阅读,不难察觉处处有玄机、页页都奇妙。而智者在关键点,提出异乎寻常的诠释角度,值得我们参考或学习!@#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善恶必报,此言不虚,现世中也能看到很多报应的实例。人虽死,名、利、情带不走,一生中曾经欠下的债,却是不能一死就一了百了,轮回转生动物来还债!看看这两个真实的故事,验证不爽。
  • 《儒林外史》里头,无处不在的吃茶,遍布在书里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里。那书中并没有遂心如意的人生,亦不曾有倾国倾城的传奇。只是时代的风尚与人心已然江河日下,里头那些读书人,善感的、知觉痛痒的灵魂,不如意的际遇。然而,并非是荒寒,那里头有千百年的中华礼乐里渊源而下的文明
  • 那些食物的记忆,都是人生的好食光,如今是到了我反哺报恩的时候,也要让父亲晚年生活中仍然拥有最好的食光。
  • 富翁对债户说:“你们如果家里什么东西都没有还不了债,可对我罚誓……。”一个大债户说:“我愿来生变成你的父亲还债。”富翁大怒说:“你欠我许多银子,不仅不偿还,反而要占我便宜,这有道理吗?”正要打骂……。那大债户说:“听我说实话:我欠你的债太多,不是作牛作马,就可以还得完的……”。
  • 七月十五日中元盂兰盆会起源于目犍连救母。 释迦牟尼佛身边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连在修成神通之后,想要回报亲恩。生母已往生,他的天目神通在地狱饿鬼道找到了亡母,可是却救不了!他的神通敌不过他母亲的业力!后来他的母亲怎样得救?是什么力量作到的?…其中传达了善恶有报的因果报应,也揭开一种神奇的力量。
  • 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的忠挚,从古到今,七夕的爱情故事不绝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超越凡俗的情怀,代代相传的七夕情话,是从何时开始的呢?七夕情话说由来:周代《诗.小雅》〈大东〉篇、东汉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植的诗……都有说法。牛郎织女感天动地有多重合奏乐章,多版故事脱胎而出……。
  • 朝代不同,帝王有别。从圣王教化、礼乐诗歌、经典文籍传下的道德规范,也会随着王朝的兴替,不断的从塑更新。蒙元帝王成吉思汗、忽必烈力振天纲,再造乾坤。因此,汗廷国风忠孝宽仁,充满雄文壮武的气息。帝国气势磅礴,阳刚雄伟,少林古寺随着刚健的乾元气象,荟萃出新的精华。
  • 宋子说,自然界生长五谷以养育人类,谷粒包藏在黄色的谷壳里,像身披“黄裳”一样美。稻以糠为壳,麦以麸为皮,粟、粱、黍、稷的籽实也都隐藏在带毛的硬壳里面。去掉杂物取得其精华来食用,这种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讲求饮食美味的人,食不嫌精致。加工谷物所用的杵臼,有益于万民,系取自“小过”(上雷下山)上动下静的卦形而制造。发明这类技术的人,怎能是一般人而不是天才呢?
  • 近日,一篇有关日本和中国家庭教育的文章,引发华人关注。作者把中国的家庭关系,称作是一种“相互依赖关系”,而把日本的家庭关系称为“清清楚楚”的家庭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