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改善大高雄用水 工研院研发技术立功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7年10月08日讯】工研院与自来水公司南区工程处,首创在凤山水库大规模使用工研院研发的生物担体净化东港溪水中的氨氮和有机质,每天可供水20到30万公吨,大幅提升高雄地区民生用水备援能力。

工研院“工业技术与资讯月刊”今年8月号撰文介绍工研院创新研发生物担体(BioNET),过去仅用于处理污水、废水,今年首度与自来水公司合作,成功改善东港溪水质达到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纾解高雄地区限水压力,也是工研院技术跨领域应用于南台湾的成功案例。

自来水公司南区工程处处长刘维民在文中指出,高雄地区每天用水量160万公吨,其中110万公吨来自高屏溪拦河堰;万一不降雨,河川水位很容易下降,必须透过周边的南化水库支援,但水库也因为降雨少,支援能量降低,增加高雄市限水甚至停水的可能性。

刘维民表示,东港溪浊度低、流量稳定,但水质中的氨氮、化学需氧量(COD)及总有机碳(TOC)偏高,仅供应前镇、小港等工业用水;不过东港溪的枯水期较短,自来水公司一直希望利用东港溪水源来纾解高雄限水压力,但前提是东港溪水必须净化。

刘维民说,经试验市面多种接触曝气法生物担体的技术,如无烟煤、陶瓷建材、活性碳、石英砂等,结果显示工研院生物担体技术最好,占地面积最少、建置费用最低。

南区工程处2011年先进行每天20立方公尺水量的模厂试验,证明氨氮去除率达80%到85%,化学需氧量与总有机碳去除率达15%,效果相当好,也加深兴建设计出水量30万吨实厂的信心。

研发生物担体的工研院材料与化工研究所水科技研究组副组长张王冠在文中介绍,生物担体具开孔性结构,可以提高拦截悬浮固体物的机会,且可提供广大表面积让微生物附着生长,这些微生物是经过驯养后的硝化菌和异营性菌,其中硝化菌去除氨氮,异营性菌氧化去除有机质,待处理的水进入反应槽后,便可开始分解水或废水中的污染成分,达到稳定与极佳的出流水质。

张王冠指出,南工处自2011年确认采用工研院生物担体技术后,隔年着手设计东港溪原水前处理厂,2014年开始动工,由于国内外均无施作范例,对南工处和工研院都是新的大挑战。

张王冠说,生物担体首度用于自来水处理相当不易,因为氨氮会随丰枯水期而变动,丰水期浓度较低、枯水期较高,因此试车9个月之久,才能了解稳定性,测试结果相当顺利,已达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大幅增加高雄地区民生备援用水的保障。

刘维民强调,使用生物担体作为东港溪原水前处理设备,水质氨氮含量降低至每公升1毫克以下,以符合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加上水源中的有机物质去除后,一年可省下2000公吨的加氯用量。

张王冠说,过去生物担体技术多用于低浓度工业废水处理,设计规模多为千吨级的处理量,除了在国内应用,也已输出至印尼制鞋厂、马来西亚化工厂,国内运用在民生用水是头一回。(转自中央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