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预测:中共政权终结于何年?(一)

作者:宋征时

人气 3024

【大纪元2017年02月08日讯】(内容提要:本文汇集了苏联和中国这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历史上的一系列标志性事件或事项并加以对比,以预测中共政权的终结年份。作为预测项目的33个标志性事件或事项分别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新闻、文艺、人口、社会、航太等多个领域。通过两种计算方法分别得出各个预测专案的资料后,再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从而得出中共政权终结的大致年份。本文共有四部分:一、预测的依据,二、相同年份数相加法预测及结果,三、相同比例推测法预测及结果,四、说明与分析。)

第一部分预测的依据

中共政权何时终结?这已经是当今海内外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中共政权的终结之期能否预测?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诚然,人们很难预言中共政权将轰然崩塌或者蓦然消逝于哪一年的哪一个月甚或哪一天,因为历史进程不仅有着其必然的内在规律,还充满了各种偶然性。正是由于历史偶然性的存在,使人几乎不可能断言中共政权终结的具体日期;但人们却可以通过对历史规律以及其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的把握,来预估或测出中共政权终结的大致期限甚至大致年份。

因此我们不妨这样说:中共政权的终结,日期难断,大限可测。

普列汉诺夫是俄罗斯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他在1918年留下的《政治遗嘱》中预言苏维埃政权解体并谈到其必然性时,曾经这样告诉未来年代的读者们:“一个懂得过去、明了现在,认识历史事件的互相联系、继承性和制约性的人,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有凭有据地预见未来。”

既然中共政权的终结也同样“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被预测,那么,怎么测?根据什么来测?测出的结果又如何呢?

本文预测中共政权终结年份的基本方法,是汇集苏联和中国这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历史上的一系列标志性事件或事项并加以对比。作为预测项目的33个标志性事件或事项分别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新闻、文艺、人口、社会、航太等多个领域。通过两种计算方法分别得出各个预测专案的资料后,再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从而得出中共政权终结的大致年份。

苏联和中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两者之间存在着不言而喻的可比性。

20世纪50年代初期和中期,中国大陆的各类党媒和各级宣传部门曾经不遗余力地大肆宣扬“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或“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用以展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引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其中带有浓厚的宣传性成分,本意也是出于政治宣传,但不少在苏联发生的类似事例(事件或事项)后来又在中国重演,这倒也证实了两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确实具有某些共同点和相似性。

中国大陆的中苏关系史兼国际冷战史专家沈志华在2009年接受香港凤凰网历史频道采访时曾经表示:“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中国为什么会跟着苏联这么亦步亦趋的,它经历过的事儿我们还要再经历一遍,(……)你回过头去看经历过的这些事情,你就会发现它确实很有惊人的相似地方。”

之所以两国历史呈现出发展轨迹吻合的现象,从而令人觉得两者“确实很有惊人的相似地方”,一方面是因为有指导思想等方面的主观因素。由于中共早年通过“走俄国人的道路”而同样靠暴力革命夺得政权,建政后为了“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自然延伸出“学习苏联老大哥”的“一边倒”国策。但另一方面,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历史规律以及其他客观规律。例如经济规律犹如“看不见的手”(语出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始终在起着制约作用,让实际上并不真正愿意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而总想把它纳入“计划经济”框架的苏、中党国领导集团同样都曾为此而经历过好几度尴尬局面。

本文《表一:中、苏五年计划一览表》(见下文)中可见,两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分别简称“一五”、“二五”,以下类同)期间,都为建立重工业体系而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全国性农村大饥荒。“三五”都被迫中断或名存实亡,或迫于外患(苏德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或由于内乱(中国“文化大革命”)。“六五”期间,都展开过一系列经济改革。“七五”后期,经济改革都因推行或主导改革的政治人物(赫鲁雪夫、赵紫阳)下台而逆转于原教旨社会主义传统的计划经济……

由于客观规律的作用,上述两国历史发展的共同点、相似性、周期性对应及其轨迹吻合,并非仅仅体现并作用于五年计划或经济领域,而且也程度不同地体现并作用于几乎所有其他领域,因而具有普遍性和全域性,甚或还具有不可抗拒性。

“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真可谓“一语成谶”!

普列汉诺夫(1856-1918)曾经长期居于俄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地位,且被公认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列宁的导师”。但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没有为这种地位和个人利益所局限,而是坚持独立人格、恪守道德底线,最终挣脱共产教条和“党文化”的束缚,成为曾经位居共产党内最高层的原领导人摈弃党性、复归人性的典范之一。正是由于其经历与位置所提供的视角,使普列汉诺夫得以对共产专制及其反人性本质作出难能而独特的深刻剖析,并通过深入反思而阐发了不少具有权威性的独到见解。

普列汉诺夫在1918年4月留下的《政治遗嘱》于1999年被发现后广为传播。该遗嘱中曾经预言:苏维埃共产制度将会遇到无法避免的饥荒危机、经济破坏的危机、政治经济性质的危机、意识形态危机,最终在危机中解体。

回顾历史,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之后,苏、中两国都出现过造成饿死人口数超过当时全国总人口5%的大饥荒──饥荒危机。斯大林、毛泽东去世后不久,两国共产制度都在否定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之际,面临普遍的信仰危机──意识形态危机……直至最后苏联的解体,多项重大历史事实一再鉴证了这一预言的准确性,以及普列汉诺夫的历史洞察力与预见性。而且上述事实所构成的两国历史轨迹走向,也在明白无误地提示我们:该遗嘱在某种程度上应同样适用于预测中共政权的终结。由此可见,就预测中共政权终结的方法论角度而言,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之间确乎存在着毋庸置疑的可比性基础。

预测中共政权的终结之期,不同的研究者方法各异。各种研究方法也各具所长、各有千秋。因此,每一种新方法的探索和尝试,都值得支持与鼓励。

在论及“布尔什维克能保持政权多久?”这一重大历史命题时,普列汉诺夫说过一段话:“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可能是单值的,因为答案取决于许多客观的、主观的甚至是偶然的因素。”

面对“中共还能保持政权多久?”这一重大历史命题,笔者选用的预测方法主要是跨国比较加数据。对这类预测而言,普列汉诺夫所遵循的“多值效应”似较有参考价值和可借鉴性,也较接近笔者本人的思路。所以笔者尽可能多地选取了苏、中两国历史上具有可比性的各类标志性事件或事项共33个作为预测项目,它们涉及多个领域。其中既有客观性较强的事例,也有反思-批判文学潮流(苏联“解冻文学”与中国“伤痕文学”)等主观性表现较为显着的事例,还有显得比较偶然的事例如教宗过境:1989年,梵蒂冈教宗出访时首度飞越苏联领空,并向戈巴契夫致电问候;2014年,梵蒂冈另一教宗出访时首度飞越中国领空,并向习近平致电问候。

预测一个政权的终结期既然涉及年份和数字,也就涉及量化、涉及计算方法及其结果。就这一预测本身而言,最理想的当然莫过于建立数学模型加以演绎推算。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学者运用数学模型分析过中国历史上决定王朝寿命长短、盛衰兴替的潜在机制(例如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1984年)以及其他研究论题。不过,笔者最终还是选取最为简单易懂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三:

一、预测未来较之于分析过去,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建立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更容易受到各种条件制约从而影响其准确性;

二、能较为透彻地读懂数学模型的读者群毕竟有限,所以数学模型比较适宜于学术专著(笔者期待着这类用数学模型分析中共政权寿命的专著问世),而不尽适合于面向更大读者群的评述性文章;

三、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1910-1985)曾就普及数学专业知识而赋诗云:“神奇化易是坦道”。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道至简”、“妙法至易”之类的说法异曲同工,都有其特定的合理性,也较为适合于本文的预测,所以本文还是选用小学生也能理解的简易计算方法。

笔者在预测中运用两种计算方法:相同年份数相加法、相同比例推测法。具体测算举例说明如下:

  • 相同年份数相加法实例

具体预测专案:主办奥运会

1980年,莫斯科主办第2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1年后(1980年+11=1991年)苏联解体

2008年,北京主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1年后(2008年+11=2019年)中共政权或终结

根据相同年份数(11年)相加,读者可以了解:就“主办奥运会”这一预测项目(单项)而言,中共政权的终结期为2019年(当然预测的最终结果并不仅仅取决于“主办奥运会”这一单项)。“相同年份数相加法”极其简单易懂,只要会小学水准的整数加法就可以理解,也很便于读者复核、验算,以检验预测的计算是否准确。

  • 相同比例推测法实例

具体预测专案:主办奥运会

1980年,莫斯科主办第2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917年苏维埃政权建立至1980年共63年,为苏联存在期限(1917-1991)共74年的85.1%;

63÷74=0.851=85.1%

此后1980年至1991年苏联解体共11年,则为苏联存在期限的14.9%

11÷74=0.149=14.9%

2008年,北京主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设1949年中共建政至2008年共59年为中共政权存在期限的85.1%,即1%期限相当于0.69年,

59年÷85.1=0.69年

则余下14.9%期限(即1%期限的14.9倍)相当于10.3年

0.69年×14.9=10.3年

即此后10.3年(2008年+10.3=2018.3=2019年)中共政权或终结

根据相同比例(14.9%)推测,读者可以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共政权存在期限应还剩下14.9%,相当于10.3年。就“主办奥运会”这一预测项目(单项)而言,中共政权的终结期为2019年(恰好与“相同年份数相加法”预测结果巧合。当然预测的最终结果并不仅仅取决于“主办奥运会”这一单项)。“相同比例推测法”也只需要具有小学数学水准,学过四则运算、小数、百分数就可以读懂预测,复核、验算其结果。换句话说,只要懂得加、减、乘、除,知道0.149等于14.9%就行了。其要求也不算高。

本文第一部分(即本部分)末附有三个列表,为《表一:中、苏五年计划一览表》、《表二:中、苏军力发展标志性事件一览表》、《表三:中、苏航太领域标志性事件一览表》(以下分别简称“表一”、“表二”、“表三”)。清单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读者一目了然地把握某一方面或某个领域(经济、军事或航太)的所有预测专案,使之在阅读一系列有关测算具体细节的同时,依然可有总观全域之便。“表二”、“表三”的内容如标题所示,全部为具有可比性的标志性事例,换言之,全部属于比较的内容。“表一”为两国的五年计划概观,并非全部属于比较的内容。其中“一五”至“七五”相似性比较显着,从中选取的具有可比性的标志性事例(亦即用于比较的内容)较多;自“八五”起(或更具体地说,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起)两者的相似性开始弱化,比较内容相对较少。

本文第四部分中有一个清单,为《表四:两种方法各类预测项目结果(年份)排序表》(以下简称“表四”),主要用于对第二部分的测算结果和第三部分的测算结果资料进行分析,以便于阐述两个结果之间的联系或关系。

对具体测算过程及资料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跳过本文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直接阅读第四部分。

表一:中、苏五年计划一览表

苏联的五年计划 中共的五年计划
年份

及计划序列

标志性事件

及主要内容

年份

及计划序列

标志性事件

及主要内容

 

1928-1932

第一个五年计划

(简称“一五”,以下类推)

 

1933-1937

第二个五年计划

(简称“二五”)

 

 

 

1938-1942

第三个五年计划

(简称“三五”)

 

 

1946-1950

第四个五年计划

(简称“四五”)

 

1951-1955

第五个五年计划

(简称“五五”)

 

1956-1960

第六个五年计划

(简称“六五”)

 

 

 

1961-1965

第七个五年计划

(简称“七五”)

 

1966-1970

第八个五年计划

(简称“八五”)

 

1971-1975

第九个五年计划

(简称“九五”)

 

1976-1980

第十个五年计划

(简称“十五”)

 

1981-1985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简称“十一五”)

 

1986-1990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简称“十二五”)

 

1991(-1995)

第十三个五年计划

(简称“十三五”)

 

 

全面实行计划经济,重工业优先发展。强制推行全国农业集体化,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造成全国性农村大饥荒

 

重工业发展压倒一切,迅速建成工业体系。农业集体化完成之际,大饥荒余波尚存

 

 

 

后期因外患(苏德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国民经济全面转入战时经济。此后1943年至1945年暂缓实行“四五”,以回应战争需求

 

恢复战争创伤和调整工业结构,积极发展核军备,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农业、轻工业产品普遍短缺

 

苏美“冷战”加剧,重工业中的军事工业成为压倒一切的发展目标

 

 

核军备和宇航带动军事工业全面推进。经济改革起步,计划经济略有松动,市场调节机制、人民生活水准等问题提出。经济快速增长,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后期因政变导致改革派人物赫鲁雪夫下台,经济改革终止,重新回归计划经济模式

 

勃列日涅夫时代开始,计划经济重新主导国民经济,改革全面告停。借“七五”之余力,经济仍然增长

 

官方批判“七五”期间宣导的“市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全面回潮,经济增长开始迟滞

 

由于僵化的经济体制效率低下和军备竞赛导致超高军费开支的沉重负担,经济增长陷于停滞

 

领导人频繁更换,经济发展缓慢,农业、轻工业等民生产品持续短缺。苏联降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戈巴契夫的“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初见成效后即停滞不前,未获预期的成功

 

“十三五”的第一年(1991年),苏联宣布解体

 

 

1953-1957

第一个五年计划

(简称“一五”,以下类推)

 

1958-1962

第二个五年计划

(简称“二五”)

 

 

 

1966-1970

第三个五年计划

(简称“三五”)

 

 

1971-1976

第四个五年计划

(简称“四五”)

 

1976-1980

第五个五年计划

(简称“五五”)

 

1981-1985

第六个五年计划

(简称“六五”)

 

 

 

1986-1990

第七个五年计划

(简称“七五”)

 

1991-1995

第八个五年计划

(简称“八五”)

 

1996-2000

第九个五年计划

(简称“九五”)

 

2001-2005

第十个五年计划

(简称“十五”)

 

2006-2010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简称“十一五”)

 

2011-2015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简称“十二五”)

 

2016-2020

第十三个五年计划

(简称“十三五”)

 

 

仿照苏联模式,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以苏联设计的156个大型专案为中心,优先建立重工业体系。农业初步集体化

 

 

仿照苏联模式,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工业“大跃进”,导致全国性农村大饥荒、国民经济崩溃(官方宣称“自然灾害”)。此后1963年至1965年暂缓实行“三五”,以启动核军备发展

 

初期起即因内乱(“文化大革命”)而遭到全面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五年计划名存实亡,仅核军备等军事工业尖端部门幸免于难

 

“文革”内乱继续,经济虽略经整顿,但仍始终“处于崩溃的边缘”,各类民生商品普遍短缺

 

“文革”后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开始“走上正轨”,农村经济改革启动

 

 

逐步抛弃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开始改革开放。农村包产到户,农业“去集体化”。经济特区建立。经济由计划决定逐步转向市场调节,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准问题提出

 

后期因1989年“六四”事件,改革派人物赵紫阳下台,改革开放终止,重新回归计划经济模式,经济停滞

 

邓小平南巡,重新启动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回升,再度抛弃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但政治改革仍遭全面封杀

 

经济增长快速,但各类问题众多,陈云“鸟笼经济”指导思想影响尚在,军事工业高速增长

 

市场调节继续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军事工业超高速增长,“实际上整个经济建设都围着国防建设转”

 

经济持续高增长,经济结构、社会分配、资源、生态环境等负面效应全面显现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持续高增长已接近尾声,下行趋势前景明显,经济、社会等大量问题突出、尖锐

 

2016年为“十三五”的第一年

 

表二:中、苏军力发展标志性事件一览表

军力发展项目 苏联军力标志性事件及年份 中共军力标志性事件及年份
 

核战略部队

1960年

组建战略火箭军

 

1966年

组建第二炮兵(2015年改编为战略火箭军)

 

原子弹

1949年

在哈萨克共和国塞米巴金斯克试验场,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1964年

在新疆自治区罗布泊试验场,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氢弹

1953年

在哈萨克共和国塞米巴金斯克试验场,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1967年

在新疆自治区罗布泊试验场,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洲际导弹

1957年

P-7导弹(北约称“SS-6导弹”)在哈萨克共和国拜科努尔航太发射场首次发射(世界军事史上洲际导弹的首次发射)

1980年

东风-5导弹第一次全射程试射(由甘肃省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海域)

 

战略轰炸机

1948年

图-4轰炸机(仿美国B-29轰炸机,图波列夫实验设计局制造)服役

1969年

轰-6轰炸机(仿苏联图-16轰炸机,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制造)服役

 

导弹核潜艇

 

1961年

659攻击型(北约称“回声级”)导弹核潜艇(红宝石设计局设计、列宁共青团造船厂制造)服役

1974年

091攻击型(“汉级”)导弹核潜艇(渤海造船厂设计制造)服役

 

 

航空母舰

 

1975年

基辅号航空母舰(涅夫斯基设计局设计、莫斯科“速度”机器制造厂建造)服役

 

2012年

辽宁号航空母舰(由前苏联“里加号”即乌克兰“瓦良格号”改装;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设计建造、大连造船厂改装)服役

 

表三:中、苏航太领域标志性事件一览表

航太专案 苏联航太标志性事件及年份 中国航太标志性事件及年份
 

人造卫星

 

1957年

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人类历史上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载人航太

 

1961年

宇航员(太空人)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行(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第一人)

2003年

太空人(宇航员)杨利伟驾驶“神舟5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行(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太空人)

 

女宇航员航太

 

1963年

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驾驶“东方6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行(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

2012年

女太空人刘洋与两名男太空人共三人驾驶“神舟9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行(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太空人)

 

太空漫步

 

1965年

飞船“上升2号”将两名宇航员带入太空,其中列昂诺夫出舱进入太空活动(成为人类太空漫步第一人)

2008年

飞船“神舟5号”将三名太空人带入太空,其中翟志刚出舱进入太空活动(成为第一位漫步太空的中国太空人)

 

空间站

 

1971年

空间站“礼炮1号”(人类历史上首个空间站)成功发射运行

2011年

第一个试验型空间站“天宫1号”成功发射运行

 

航天器登月

 

1959年

“月球2号”月球探测器(人类送上月球的第一个航天器)在月球成功着陆

2013年

“嫦娥3号”月球探测器(第一个送上月球的中国航天器)在月球成功着陆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经济下行将导致三大政治后果 冲击中共政权
【预言】刘伯温《金陵塔碑文》解析(3)预言中共政权寿命
退党大潮下 中共政权严重危机连出招遭痛批
民国史学家任松林谈中共政权的非法性(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