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唐伊 一个因条约而闻名的小镇

人气 125

【大纪元2017年03月14日讯】

李心然、安萍整理

从奥克兰出发,沿1号国道向北行驶约3小时车程可到达怀唐伊条约签署地,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故事,是毛利酋长与英国王室最初签订新西兰建国文献——《怀唐伊条约》(Treaty of Waitangi/Te Tiriti of Waitangi)之地,是岛屿湾(Bay of Islands)不可错过的观光景点。那里设有轮椅坡道,行动不便的游客观光起来也毫无障碍。

下面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怀唐伊条约签署地那些高人气的观光点吧。

雕梁画栋的毛利会堂(The Carved Meeting House)

雕梁画栋的毛利会堂蒂华雷鲁朗加(Te Whare Runanga)在传统的毛利建筑基础上表现出独特的建筑特色。毛利会堂位于条约屋对面,两栋建筑象征着毛利人和英国王室之间协议达成的伙伴关系,也是Aotearoa(毛利语,即长白云之乡)——新西兰的发源地。

这一建筑理念由北部地区的毛利裔国会议员陶.汉纳雷(Tau Henare)和毛利事务部长阿皮拉纳.恩加塔爵士(Sir Apirana Ngata)提出,以此作为毛利人对《怀唐伊条约》签订一百周年的纪念。会堂的雕刻工作于1934年在陶.汉纳雷的故乡莫塔陶(Motatau)开始,并在《怀唐伊条约》签订后的一百年——1940年2月6日落成开放。

毛利会堂是毛利部落威望的象征,也被视为是祖先的身体。屋檐顶端立有毛利祖先的人面雕刻,会堂的主梁代表人的脊柱,人字形的封檐板代表双臂,封檐板底部的分叉代表手指。建筑内的椽子代表肋骨,内饰为祖先的胸部和腹部。

蒂华雷鲁朗加按照传统毛利会堂的建筑风格进行修建,但并没有将其特定为某个部落的祖先。它代表的是Aotearoa毛利族整体。该建筑强调,将新西兰所有毛利部落的雕刻风格汇集于一体,将其打造成一座非同凡响的毛利艺术馆,同时也是毛利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心的绝佳典范。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毛利人传统的礼节,还可观赏到毛利人的音乐和舞蹈。

温馨小提示:前去观光的民众可在前台咨询表演时段,进入会堂前需把鞋子脱掉。表演可拍照但不可录像。

旗杆

旗杆标志着1840年2月6日《怀唐伊条约》签署的地点。1934年,新西兰皇家海军首次将其竖起,并于1946年更换了新旗杆。旗杆高34米,现仍由皇家海军对其进行维护管理。

旗杆上迎风飘扬的旗帜是新西兰自1834年起使用的三面官方旗帜:新西兰部落联盟旗帜(最早),英国国旗(自1840年)和新西兰国旗(自1902年)。

怀唐伊博物馆

怀唐伊博物馆通过多媒体和震撼的视觉展示打造出高品质的展览,生动展示出怀唐伊当地和《怀唐伊条约》的历史。许多分散在新西兰各地的文物,包括《怀唐伊条约》留下来的残件、毛利领袖曾用过的权杖、一些描述当时环境的画作,还有条约屋的模型等如今都收藏在怀唐伊博物馆里,让访客更好地了解新西兰的建国历史。

博物馆不远还有观光客中心(Visitor Centre),出售很多带有毛利文化的手工艺品和新西兰本土产品,可满足大家购物留念的愿望和需求。在进入观光客中心之前,你还可以在它旁边的手工制作房里观看毛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如果你对其背后的含义很感兴趣,可以询问制作人员,他们非常乐于为你解答相关问题。

庆典用独木舟战船

这艘世界最大的毛利战船名为Ngatokimatawhaorua,是Ngapuhi部落庆典用的独木舟战船,存放于霍布森海滩(Hobson Beach/Te Ana o Maikuku)。独木舟长35米,需要至少76名桨手才能保证其在水上安全行进。独木舟下水前重达6吨,浸水后船体重量可达12吨。

这艘战船是Ngapuhi部落为纪念《怀唐伊条约》签署一百周年而特别建造的。造船工作从1937年开始,并于1940年下水。这艘战船在之后的三十四年都被存放于蒂华雷鲁朗加毛利会堂一侧的船篷内。

1974年,为迎接英国女王访问怀唐伊,独木舟战船被重新修复,还在海滩附近修建了存放战船的天篷Te Korowai o Maikuku。女王乘坐Ngatokimatawhaorua航行后,将其指定为“她的帝王之船”,使得这艘独木舟战船成为皇家海军的成员之一。

在每年的2月6日怀唐伊日,战舟都会下水,以示对这个重要节日的庆祝。

条约屋

条约屋原本被称为“宅邸”。是英国第一任驻新西兰政府代表詹姆斯.巴斯比(James Busby)处理大部分公务的场所,同时也是他与妻子艾格尼丝及六个子女的住处。

建条约屋所使用的硬木最初在澳大利亚的悉尼进行预切割,之后在1834年运至新西兰进行组装。1840年宅邸建成,由一间会客厅、一间大卧室、一个中厅和一间小更衣室组成。另外一栋独立建筑设有厨房、储藏室和佣人房。1841年,巴斯比在宅邸背面加建了三间卧室。

宅邸及其农场由巴斯比一家拥有,是他们的家族财产,直到1882年售于他人。在之后的五十年,这所宅邸一直无人照看,几乎被遗弃。直到1932年,前新西兰总督贝勒蒂斯罗(Bledisloe)将其买入。随后,宅邸建筑在1933年经历了首次大规模的重建并被命名为“条约屋”,之后于1990年再次进行了修复。

如今的宅邸建筑忠实呈现出1840年的生活情景,可以在此参观当时的卧室和会客厅。从其它房间的展览可以观赏到巴斯比一家在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在岛屿湾农场的日常生活。条约屋的其它展览向游客展示了这处怀唐伊宅邸被捐赠给政府的历史以及该建筑的重建历史。

责任编辑:易凡

 

相关新闻
跟着神韵游世界——“风帆之都”奥克兰
纽政府公布宪法重审细节
新西兰反毛利特权运动出师不利
毛利继续争水权 纽政府推迟国企出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