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共享中国古人的智慧

——日本帝京平成大学针灸学科教授王晓明传授医术感谈

人气 40
标签: , ,

【大纪元2017年03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吴丽丽东京报导)“中医中药、针灸有四千年的历史,有这么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对生命健康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非常希望能把中医让全世界分享。”这是日本帝京平成大学针灸学科教授王晓明在日本大学传授中国针灸疗法的肺腑之言。

前不久,他接受株式会社润佳社长山田美咲的邀请,举办了中国传统医学养生特别讲座.并在满堂日本人听众的热烈掌声之后,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他也对中日交流现状和不同文化特点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作为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中医中药、针灸在日本流传久远。公元522年,梁文帝赠送日本《针经》;562年,吴人知聪携带《明堂图》等中医书到日本;日本仿造中国唐代医制,设针灸专科;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不仅将佛教规制,也将中国医学带到这里,并且曾经以针灸治疗当地人疾患。日本目前有十所大学开设针灸专业课,84所专门学校。

王晓明博士从1987年以来,致力于中日之间中医学的交流,先后受聘于铃鹿医疗科学大学,帝京平成大学教授,从事中医药针灸的健康、养生高等教育和研究。

中医同样也是一种文化

1982年毕业于中国辽宁中医药大学后,他接受老中医、名医彭静山教授和李德新教授的指导,获得中医针灸硕士学位和中医基础博士学位,随后来日本传授他的中医医术。

王晓明认为,在健康养生方面中华民族有很多智慧,有很多方法,其主要内容一个是医食同源、医药同源;另一个是针灸,针灸是中国自己发明的一个非常独特的、在全世界也非常普及的治疗方法。

他在传播中医药的同时,感受到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的热心和学习中华文化的特点,“在深刻思考中学习,也就是说这种学习是互惠的,我们既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看到它被融合到日本社会,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东西,也感到很高兴。”

“比如和食,正合中国古人的饮食文化,古人讲美味不可多食,而现在中国人都是吃很多,和传统精神就不一样,但是中国古代智慧在日本保存很好,所以说医食同源,医药同源,同样是对中国现状的一种反思,所以中日交流是一种互惠关系。”他说。

互相尊敬才能达致交流

王晓明认为,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现在是遇到一个瓶颈,众所周知日本传统文化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迪和培养,然后形成它自有特点的文化,日本对外来文化比较敏感,具有移植文化为主的特点,这个社会每天在不断地更新,但是它又非常传统、顽固地保存了很多原始的东西。

他说:“我觉得这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难度,但是真正地了解它的文化的时候,你再琢磨和传播中医文化,就能找到很多共鸣和切入点。

比如对日本人,特别是一般市民来说,中医的专业术语比较难懂,这就需要在介绍自己的东西之前,了解日本文化,了解日本人的感受,在互相了解、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就能够把想说的东西变成他能接受的东西。

这个努力的过程不是自己想的就中国文化好,他们能来学,不是这种上和下的关系,首先要尊敬对方的文化,这点很重要。”

日本人学中医的特点

王晓明还认为,日本是平民教育,很多孩子的理想非常简单。

“比如在中学参加各种俱乐部活动,身体某处受伤了,之后偶尔地接受中医治疗好了,他就感到不可思议,扎这么一针就能把病痛治好了,就这样他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将来从事和肢体有关的工作,那么其中能够学针灸,他就这么一个想法。就是日本叫做体育针灸。

但是他们进了大学接受教育的时候,才知道这叫东洋医学,其中穴位,都是中国古典的名词,很难背,也不易懂。中医讲阴阳五行,连很多中国孩子都很生辟,那么教育不能让他愿望受挫折,在这基础上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致,医学是需要时间的,从入门学到能够治疗需要十年左右。”

王晓明介绍,针灸教育在日本,目前有十所大学开设专业课,专门学校有84所,三年制的针灸专门学校,每年要毕业五千到六千人,参加针灸师考试。其所在的帝京平成大学四年制,一个学期大约近百名学生,目前在校生大约是四百名左右。

中西医互补传播中医是使命

王晓明认为,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日本比较重视预防,在轻病阶段或慢性病治疗,通过亚健康状态的治疗,通过日常关注健康,完全不用到医院去。

很多慢性疾患经常服用西药,有一些副作用,“在这点上中医健康养生会产生很好的作用。对慢性疾患,有人讲针灸拔罐子,病好一半,实际上是这样的,中医和西医,有很好的互补,双方各有所长。”

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王晓明希望做出自己的回馈:“把中国文化好的,优秀精华的东西,在日本分享,在这点上有使命感,传播当中能被广大民众接受也有一种自豪感。”

相关新闻
夺22金的奥运名将爱拔罐 全球热话传统中医
生命的源泉始于肺
美国针灸热起源的神奇传说和真正史实
具有艺术家气质的中医博士孙依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