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北极惊航:美国探险船的冰国远征(4)

In the Kingdom of Ice: The Grand and Terrible Polar Voyage of the USS Jeannette
作者:汉普顿‧赛兹

《北极惊航》(联经出版 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导言】此行上路以来,德隆始终感到心旷神怡,不但和齐普上尉尽情享受整个航程,也乐于接受途中挑战。

“我们的小船帅气无比,除了不会说话,什么事都能做。”

后来德隆在信中告诉艾玛:“如果你在短期之内没有我的音信,切勿方寸大乱。万一今年整个冬天我们都无法离开此地,你就得等到明年春天才能再听到我的消息了,不过请保持好心情,我预计十五天内就能回到母船身边。”

在距离约克角南岸六十四公里的海面上,德隆打算拿斧头砍下一些冰块,好给小朱妮雅塔号补充干净饮水,于是把船停靠在一座大冰山旁边下锚。

就在某个巨大的冰块快要坠海的几分钟前,德隆忽然警觉到危险将至,连忙把船开走,不料竟导致整座冰山摇晃翻覆。船身只要再靠近一点,小朱妮雅塔号恐怕难逃碎尸万段的命运。

截至目前为止,德隆始终不见北极星号的踪影,也看不出有任何生还者的迹象;根据这片大雾深锁、杳无人烟的海域范围来判断,倘若他们自认还能找到幸存者,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过,德隆依然指挥船员们慢慢朝高纬度区挺进。船只接近北纬七十五度的时候,他发觉自己又闯入了一个更大的迷宫。北极错综复杂的环境如谜团般在他眼前展现,他兴奋无比地陶醉于当下,俨然变成了北极科学家们习称的“亲冰动物”--喜爱置身于冰天雪地的动物。

八月八日,小朱妮雅塔号再次遇到浓雾,大海越来越不安分,数小时之内,海面掀起狂风,船身在冰块密布的巨浪中翻腾,“每剧烈晃动一次,海水就大量涌入船上,四处洒满水珠,淹没了每样东西,我们死命舀水也没用。”德隆写道。

暴风将这片海上冰原变成了危险地带,会让周遭冰山崩落成大量冰块,然后将它们扫进波涛汹涌的水中。小朱妮雅塔号不断面临遭到冰山撞毁的威胁,德隆写道:“如今回想起当时的情况,还是会教人直打哆嗦。我只能说,我们能够保命,是上帝创造的奇迹。”

马赫在《先锋报》中提到:“愤怒的海浪冲击这些冰山,撕裂外观笨重坚固的大冰块,让它们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坠入海里。眼看船只和所有船员即将毁于一旦,我们却受困于这恐怖之境,危险的冰块接二连三地向我们投掷死亡兵器。”

狂风一连肆虐三十六小时,但小朱妮雅塔号并未解体。

风势减弱后,尽管放眼望去尽是茫茫无际的冰原,德隆依然决定速朝约克角推进,“我可没打算不战而降。”此时船上煤炭存量已不多,船员们也都陷入饥寒交迫、浑身湿透的惨状,可是德隆始终无法点燃锅炉,因为木柴和火种早已吸饱水分。

直到有个水手将一根火柴贴放在身上数小时后,才点着了一支蜡烛,于是再度引燃蒸汽机。

德隆率领众人东擦西撞地在冰海中穿行了一整天,心里明白如果他再坚持把船开下去,就是有勇无谋了。当时他必须考虑“我们这一小群人还要再前进多远才会有性命之虞”,而且肩负了一份“私底下其实不想继续承担的”责任,只好跑去找齐普上尉商讨对策--这位副指挥官具备临危不乱的判断力。

八月十日,德隆船长终于打破惯例宣告放弃,表示“不可能继续执行搜寻北极星号的任务”。当时小朱妮雅塔号已涉险航行了六百四十多公里,并且越过了北纬七十五度,最后却迫于情势在距离约克角只剩十三公里左右的海面打退堂鼓。(德隆有所不知,北极星号其余生还者―总计十四人―已在六月间被一艘苏格兰捕鲸船救起,随后送往苏格兰邓迪港,直到秋天才返回美国。)

德隆继续指挥小朱妮雅塔号通过间歇出现的浮冰向南行驶之际,由于蒸汽机燃煤已告罄,他不得不临时变通,把猪肉片丢进锅炉当燃料。

小朱妮雅塔号总共在冰海中往返航行了大约一千三百公里后,终于在八月中旬重新投入母船的怀抱。

先前布伦船长对这艘救难小艇的出航任务没敢抱太大指望,如今德隆已被母船的同袍们视为英雄,获得热烈迎接。

“全船兴奋得不得了,弟兄们都靠在缆绳上向我们欢呼。”德隆写道:“我一上船就被他们全身披挂的兽皮给淹没了,几乎没有人看得见我。大伙儿滔滔不绝谈论我,俨然把我当作死而复生的人。船长跟我握手的时候,从头到脚都在颤抖。”

***

朱妮雅塔号先返回圣约翰港,直到九月中旬才驶抵纽约,并且在当地受到盛大欢迎。德隆则是避开了码头记者,悄悄溜回妻女跟前。

夫妻俩团圆后,艾玛立刻注意到德隆出现了某种转变,那改变与他在格陵兰度过了二十九岁生日无关,而是他的眼神和举止迥异于往昔,仿佛生了场热病。而且老爱提起他想重返北极这档事,并专心研读北极文学和北极地图,还报名加入日后可能被派往北极出任务的海军探勘队。

“这次探险对他影响至深,让他闲不下来。”艾玛写道,她开始怀疑丈夫在格陵兰期间打算前往法国乡村休假一年的美梦永难实现,“北极病毒遗留在他的血液里了。”

***

激发霍尔船长和其他前辈探险热忱的一些重要疑问,开始牵动德隆的神经:人类该如何抵达北极?一旦到了那里,北极会是何种景象?当地是否有畅通无阻的海路?拥有哪些不知名的鱼类和动物?冰上是否住着怪兽?甚至存在着消失的文明?是否有某些通往地心的漩涡,就像许多人相信的那样?长毛哺乳类和其它史前动物是否依然在北极荒原上游荡?沿途可能发现哪些其它自然奇观?北极会不会呈现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样貌--是被温暖巨大的洋流环抱的一片绿地?

艾玛说,德隆越思考这些疑问,“越渴望提出能满足世人好奇心的答案。北极已经对他施了魔咒,打从他回到纽约后,这个大谜团就一直在蛊惑他。”◇(节录完)

--节录自《北极惊航:美国探险船的冰国远征》/联经出版公司

责任编辑:李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余松坡觉得气象部门的措词太矜持,但凡有点科学精神,打眼就知道“重度”肯定是不够用的。能见度能超过五十?他才跳几下我就看不见了。他对着窗外嗅了嗅,打一串喷嚏,除了清新的氧气味儿找不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味道都有。科学家做了实验,小白鼠吸了一礼拜的霾,红润润的小肺都变黑了。黑了就黑了,回不去了。不可逆。
  • 认识莎拉的人们去书店,都只是为了要找她聊天。然而,住在镇上的其他镇民或是附近区域的住民大多是一头雾水。怎么会这样呢?突然就出现一个游客,还有一家书店?他们需要很多不一样的店铺,但怎么会有人选择开书店?为什么要大老远从瑞典跑来开书店?
  • 凯洛想得一种病。不要会致命的那种病,也不要会留下永久伤残的那种。话说,她并不渴望把车停在残障停车格的权利,虽然那真的很方便。凯洛从公车站赶回家的途中,努力不去想到邻居的生活习性、努力不去在乎这整座城镇其实是个通往死胡同的迷宫 ──要说这里是让人安居的所在,倒不如说是个“公共培养皿”还来得贴切些。今天晚上,凯洛就要切断自己和这个地方的联系;很快地,她就能自由漂离。
  • 在大自然面前,所有的科技都苍白,需要切切实实的求生知识和本领;而我面临的仅仅是一个真实冒险的开始。这一天我们在暴雪里,骑行了十小时才到达营地,超过预计时间六小时以上⋯⋯
  • 若要介绍台湾,就必须先从台北捷运的广播说起。台北捷运在广播站名时会以不同的语言重复四次。以“永春”为例,会以“Yonchun”、“Yinchun”、“Yentsun”、“Yonchun Station”的顺序广播,依序是国语(北京话)、台语(闽南语)、客语、英语。若在乡下搭公车,最后广播的有时不是英语,而是当地原住民的语言。
  • 外星生命千真万确的存在。他们以不同的形态或面貌存在,可能是大眼灰身,可能是蜥蜴般的掳人怪物,可能是俊男美女,也可能是高智慧的“人生导师”,甚至可能依附人身并以思维传感来控制人体。关于外星生命的谜底一项项揭开。不论有多少人嘲笑否定、讳莫如深、或是存而不论,越来越多的证据出现,他们正影响着人类的科技、生活,与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