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叫停“女德”还是“女德班”?

人气 600

【大纪元2017年05月27日讯】最近,江西某高校举办的一次主题为“做新时代的窈窕淑女”的讲座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由于讲座中“女人衣着暴露,招病招灾、易破财、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等言论普遍不被人理解,因此,主讲人曾在网上发布的有关“女德”的讲座信息和视频也遭到了极大的非议,甚至有媒体发文称,“这些观点已经荒谬到不值一驳”。

这篇题为“鼓吹封建糟粕的‘女德’必须叫停”的文章表示,“这类‘女德’讲座还裹挟着大量封建迷信思想,例如在一次讲座的开头,讲师鼓励听众感谢自己的祖宗”;“一些‘女德班’、‘女德教育’贩卖封建糟粕,把女性贬低为生育工具、完全从属于男人,动辄神神叨叨……鼓吹封建迷信、因果报应”。乍听起来,这些批评似有道理,但其中却混淆与偷换了诸多的概念。

比如,到底什么是封建迷信?感谢自己的祖宗、相信因果报应,就是让人闻之色变的“封建迷信”吗?而“鼓吹封建糟粕的‘女德’”根本就是前后矛盾,因为“女德”决不会“鼓吹糟粕”,就好像“贩卖糟粕”的讲座和课堂就不该以“女德班”、“女德教育”来命名。

事实上,如今中国社会一时之间风起云涌的那些以“培养淑女、名媛”为名来办班的机构、讲师,或许压根儿就不懂什么是“女德”?他们带着追逐名利之心,为了迎合市场,用自己的理解、加油添醋的想要解释“女德”,实际上是在将“女德”真正的内涵进行歪曲和污名化。

若将这些“女德班”叫停,自然是无可厚非,但若将“女德”也一并叫停,恐怕就有些矫枉过正了。我们甚至无需旁征博引,只从“女德”二字的表面意思就能看出,其中那个“德”才是关键。华夏五千年悠久历史与传统文明所教化的、所传递的,就是如何对“道”与“德”进行正面的解读,并在言行中作为参照。

“道”按照“分工”不同,即有“王道”、“臣道”、“医道”、“商道”,甚至还有“盗亦有道”,就连饮食与喜好都能表现出“食道”、“茶道”、“武道”、“剑道”。长久以来,“道”一直都是人们在生活中言行方式的根本指南。而古人所说的“一德、二命、三风水……”则更加直言不讳的指出,“德”是贯穿人一生、乃至整个生命的首要因素。

身为女人,言行要遵循“女德”,守住根本的德行,这里哪有什么封建迷信之说?古语有云,“齐家治国,女德为要”;“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治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正夫妇,首重女德”。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将“女德”视为“首重”的古人不仅没有轻视、贬低女人的意思,甚至恰恰相反,认为女人的地位举足重轻。若没有女人以厚重的德行来教化子女、辅助夫君,男人的治国、平天下,也会变得举步维艰。可见,女人该如何修德、如何具备高尚的德行,其中的意义非比寻常。

从古到今,东汉班昭的一本《女诫》对此进行了较为完善的指引和解读。其中提到,“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幽娴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宾客,是谓妇功矣”。可以说,《女诫》中的词句已经不偏不倚的告诉了天下为人妻、为人母者,该如何从一言一行上做到“有德”。

如果说,“女德班”的出现是为了让现代女性有机会重拾经典,了解“女德”的真正内涵,并使得她们内心的美善与慈爱被唤起,那么我们相信,“女德班”以及“女德”决不会如此饱受诟病与非议。那些只为牟利、对“女德”胡乱解释的个人与机构也让我们看到,当中华文明的内涵与精髓在历次的暴力运动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之后,如今的中国人很难有机会去了解真正的历史与传统文化。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些“糟粕”伴随着歪风邪气,迎面扑来。

看到如今中国糟粕遍及的同时,我们似乎应该反思,华夏漫长的五千年难道就只有这些糟粕吗?若非如此,为何今天只剩了这些糟粕?文明的精髓以及传统的精华到底去了哪里?今天的中国人又能否去重拾与找寻?只有得出了这些答案,我们才能去伪存真、才有一线希望去认识中华文明精髓的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莆山

相关新闻
第一夫人 美民众偏爱传统女性
找回消失的中国传统女性美德
心理学家﹕神韵传达正统的中国传统道德
扶轮社前主席:神韵展现的是传统道德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