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让世界了解台湾 北美台湾研究会斯坦福开讲

参加第23届北美台湾研究会的与会学者和研究生合影。(北美台湾研究会提供)

人气: 66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7年05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林骁然报导)5月25日至27日,以青年学者为主体的民间学术组织“北美台湾研究会”(NASTA)移师加州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举行第23届年会。期间围绕“台湾作为实践、方法和理论”为主题,召开多场台湾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议题的研讨会,吸引北美和台湾等地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学者、研究生共140余人参与,发表论文64篇。研究会共同主席彭琪庭表示,台湾研究具有主体性和独特性,希望北美学界多给予重视。

拓展台湾国际空间 政治议题最热门

川普新政府上台后,台、美、中三方未来的走向如何是研讨会的热门话题。作为东道主,斯坦福大学民主发展暨法治中心 (CDDRL)台湾项目主任祁凯立(Kharis Templeman)参与了这一问题的圆桌讨论,他认为目前三方关系不会有太大变化。祁凯立说:“两岸都不想打破现状。因为习近平正忙于19大,稳固人事布局;而蔡英文新政府的改革也面临着压力。”

斯坦福大学民主发展暨法治中心台湾项目主任祁凯立(Kharis Templeman)参与了圆桌讨论。(林骁然/大纪元)
斯坦福大学民主发展暨法治中心台湾项目主任祁凯立(Kharis Templeman)参与了圆桌讨论。(林骁然/大纪元)

对此议题,密西根州立大学政治科学系博士生陈方瑀认为,台美关系的突破尚需时间去达成,但就细部的小政策来说,已在改善之中。他给出评判台美关系的参考点,比如“双方官员互访程度、外交官员的待遇、各州跟台湾的贸易往来”等。

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杨昊教授,发表了有关“新南向政策”的演讲。(林骁然/大纪元)
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杨昊教授,发表了有关“新南向政策”的演讲。(林骁然/大纪元)

作为受邀学者,来自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杨昊教授发表了有关“新南向政策”的演讲,他认为该政策具有里程碑意义,让台湾成为区域负责任的利害关系国的一分子。杨昊说:“过去台湾只是为东南亚提供援助,某种程度上是不平等的关系设计。而现在的新南向政策有自己新的任务跟使命。”

学习中文 让他们爱上台湾研究

年会现场,不乏讲着流利中文的国际学者。来自日本、毕业于东京大学中文系的松崎宽子博士大学期间到台湾留学,爱上台湾文化,还学习了歌仔戏。有别于台湾人对日本的了解,她觉得日本社会对台湾的认知并不多。这次松崎发表了有关在日台湾移民小说家探索身份认同的研究,引发对日殖时代台湾历史的关注。

松崎宽子大学期间到台湾留学,爱上台湾文化。(林骁然/大纪元)
松崎宽子大学期间到台湾留学,爱上台湾文化。(林骁然/大纪元)

祁凯立为了学习中文,曾到中国北京大学留学。由于空气污染和不习惯学校对留学生的管控,他转到台湾进修。正值陈水扁就任总统初期,台湾社会民主政治气氛浓烈,他与同学一道参加了纪念228的活动,留下深刻印象。“与北京有很大的不同,台湾人人都在谈论政治,并且非常热情和友好”,祁凯立说:“作为对政治研究感兴趣的人,你所需要的研究素材到处都有,很容易找到。”

由“非正式学术交流会”向纯学术性机构转变

1994年,一群“野百合学运”时代的留学生凭借对台湾议题的持续关注,创立了北美台湾研究会。自1995年耶鲁大学第一届年会开始,每年选择不同大学举行聚会,参与者多是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经过20多年的耕耘和发展,该组织在台湾研究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扮演着开创的角色。

彭琪庭目前在加大圣塔芭芭拉分校攻读美国历史。(彭琪庭提供)
彭琪庭目前在加大圣塔芭芭拉分校攻读美国历史。(彭琪庭提供)

彭琪庭目前在加大圣塔芭芭拉分校攻读美国历史,6年前参加北美台湾研究会,找到了“关怀故土”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从此“在研究的路上不再孤单”。作为共同会长中的一员,彭琪庭希望藉由组织架构的调整,让“非正式学术”交流会朝“纯学术性”方向转变。按她的话说“让会员的研究成果得到北美主流学术界的关注”“让东亚系的人了解到,台湾研究不是中国研究的一个分支”。

杨昊认为,北美台湾研究会的学术研究不仅在提升台湾的国际空间,也以某些议题上的成功经验,影响着其他发展中国家。◇

(此文发表于1136A期旧金山湾区新闻版)

要想定期快速浏览一周新闻集锦,请点这里。

责任编辑:王洪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