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节气】处暑七月流火 慈悲流布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气: 155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处暑,暑止

二十四节气立秋后、处暑来,中天、西天之际“七月流火”演出“暑退秋至”的星象。

今年(2017年)的处暑节气在8月23交节,前一天刚好是七月初一,民间说“鬼门开”的日子。处暑节气的半个月期间有七夕中元节两个重大的民俗节日。处暑,暑止,争秋夺暑;加上秋天这个季节随着地域经纬度、海陆地势不同,各地温差大,天干物燥,而且秋台多灾变,故而是个要小心处变的季节。

出伏迎处暑 七月流火暑退秋至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过了末伏就叫出伏,这时候差不多处暑的脚步也要到了,所以民间有谚语“出伏迎处暑”。凉风袭来的夜晚,举目观星,可以观察到“七月流火”的天空星象。处暑是黄历的七月中气,古传“七月流火”,这是来自诗经的《诗·豳风》之诗〈七月〉:“七月流火,八月其获,九月授衣”,反映了天象和民生息息相关的对应。

“豳风”是豳国(今天陕西一带)的民歌,为何说“流火”?这是形容“大火”这颗恒星(心宿二,即天蝎座α星 )出现在天空位置的缩时动貌。 每年仲夏(邻“芒种”前)子夜“大火”出现在中天上(《尧典》云:“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到了黄历七月子夜,“大火”已经西斜到屋脊上,将近地平线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七月流火”,好像大火流过天际,表示“暑退秋至”。

过了处暑,子夜时的夜空,“大火”就没入地平线,此后半年的寒夜里就看不到“大火”了。所以“七月流火”是“将寒之渐”的星象,和立秋梧桐的“一叶知秋”成语,都展现了古人对大自然敏察的先知。

节气与生活 处暑俗谚

品一品趣味的节气俗谚,看一看这半个月的处暑生活如何对应?

1、“出伏迎处暑”当心“秋老虎”。

处暑,在中纬度温带地区已是秋高气爽,在副热带、热带,还见烈阳当头,暑气余威甚至不亚于夏日,“秋老虎,毒过虎”的俗谚这是形容这样的天气。

“争秋夺暑”,宛然是“立秋”、“处暑”期间,热与凉两造的拉锯拔河样貌。清代时,顾铁卿《清嘉录》风土志也说,“处暑十八盆”,民间说入了处暑还要热个十八天左右,还得淋浴冲凉。

2、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

台风前一日,傍晚天空出现的火烧云。(龙芳/大纪元)
台风前一日,傍晚天空出现的火烧云。(龙芳/大纪元)

处暑这时节还是太平洋气旋兴盛的时期,对台风的防范不可轻忽,史上有些严重的台风,不少发生在秋天。处暑时节台风盛,观察天空,如果日出时有红云,就是大自然显示台风将来的“台风云”现象,要有防台准备。

3、秋收不失时,谷物不绝。

处暑谷到处黄,开始收获作物的农忙季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暑,天地始肃”。处暑,阴长阳消,天地展现肃杀之气,万物明显转向收敛凋零,所以“秋收不失时,谷物不绝”。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是提醒人们,养阴保健不失时的时节到了。

4、秋令养生“处暑鸭”和“处暑梨”

秋干物燥,人们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秋令保健普遍首重养阴。古人在入秋时节养生,讲究滋阴润燥,润肺、养胃、 益肾、养肝。养阴润燥是入秋的养生原则,这也是相通于二十四节气展现给人的提醒。

冰糖炖梨(龚安妮/大纪元)
养阴润肺的“冰糖炖梨”。(龚安妮/大纪元)

取用天地间当令的食材,取乎时、用以节,调和天地气候的变化以保健,一直是中国食疗文化的重要环扣。处暑这节气,民间的食俗中“处暑鸭”和“处暑梨”,正当令。梨多汁有助于润燥生津、防秋燥,且具有镇咳、化痰、清热、解毒的功效。鸭子养阴,处暑鸭子最是好吃的时节,一年中这时节,鸭子的膻臭味最轻微。

鸭肉凤爪汤:20小时熬煮 养颜增力补关节。(张学慧/大纪元)
处暑节气时的鸭肉,养阴滋补最上选。(张学慧/大纪元)

处暑中的民俗节庆 七夕女儿节

七夕是黄历的七月七日之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儿节、乞巧节,现代人多以“中国情人节”代称。从汉代到今天,各地方发展出多种应节的民俗活动,历久不衰,“此情绵绵无绝期”,人间诗篇翩翩。

汉代后宫宫女传出七夕七彩楼上七孔针穿线竞巧的节戏,南北朝时代的风土志《荆楚岁时纪》记载七夕拜月、乞巧的习俗,请来“喜子”蜘蛛结丝卜良缘。宋代时,七夕的节祭非常丰富多采多姿,搭彩楼穿针、拜月娘、演戏、戏耍……。后代还有七夕日晒水,往盆中丢一枚针,观察沉影“得巧”否的游戏。总之,从古到今,七夕都是中华女儿们甜甜蜜蜜、期待良缘早结的一天。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热热闹闹的七夕活动纷纷展开,吹拂人一身青春喜气。

处暑中的民俗节祭  中元普渡

有句歇后语说“七月半鸭--不知死活!”,用以比喻世人不知大难临头。为什么有此一说呢?俗称的黄历“七月半”就是中元节,今常俗称“鬼节”,七月半的节俗大事就是“中元普渡”,鸭子长大到了七月半正是好吃,应时应景将成为普渡的牺牲,所以有了这句俗语。

我们从古书《礼记》记载来看,战国时代之前(公元前221年前)不见有七月鬼月的禁忌,而是修补城郭、防灾、犒谢军士等等,敬天道尽人事。

道教文化兴起后,传说“地官赦罪”,地官在他生日即中元这一天慈悲赦罪。民间俗众就在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请求地官赦免先人罪业,后来遍及普渡一切孤魂亡灵野鬼。从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的信徒在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供奉美味果品、用物以报恩七世父母,并且慈悲施舍。

到了宋代的中元节,民间节俗已经三教合流,中元节祭更加盛大,一直流传到今天。今天台湾的一些庙宇更有七月普渡祭祀一个月的风俗。流传中,许多地方的人士也在这一天以普渡祭祀先祖亡灵、孤魂野鬼为自己祈福。

“七月流火”美在天边,处暑防寒将渐,近在身边。从传统的延展来看,黄历七月是充满慈悲、喜舍之月。就在这初秋处暑节气中,充满反哺先人的孝心、普渡孤魂的悲悯之心。广布这样的善心善行,怎不为人添福?!
@*#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根据节气的推算,处暑大约在8月23日或24日。明朝人郎英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因此我们知道处暑以后,炎炎夏日即将过了,气温不再升高,而且早晚的温度慢慢下降,夏天的暑气就宣告结束了。秋天的脚步即将来临,夏天的暑气渐渐将要消除了;这是在长江以北中高纬度的地方。
  • 立秋每年约在阳历8月7-8日间到来。立秋在二十四节气中是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一种节气。梧桐是立秋的代表植物,一叶知秋,南宋宫中有报立秋来的仪式,少不了梧桐。唐宋立秋应时风物诗妇女童子剪戴楸叶,表秋意。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来了,物候中少不了寒蝉,;立秋俗谚,看雷、雨、热度的脸色。
  • 二十四节气:处暑,暑止。有句俗语“争秋夺暑”,指的就是从“立秋”到“处暑”这期间天气微妙的嬗递演变样貌。古人观察处暑节物候有三;处暑有关的俗谚,表现中华文化中庶民的智慧与趣味;处暑保健养生的当令食物什么最风行?梨子、鸭子…
  • 今天是24节气中的“处暑”,代表暑气将开始消退,空气也会变得干燥,中医师表示,初秋正是养生关键期,建议夏天辛辣、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得改改,多吃保水、滋阴润燥的食物。
  • 今天是24节气中的“处暑”,代表天气将逐渐变干、变冷,以中医观点而言,更是自然界“由阳转阴”的交替时期,中医师建议应留意肚子保暖,每天睡“子午觉”也是养生一大关键。
  • 秋凉初声,二十四节气立秋登场!有道是“天凉好个秋”给人什么预警?立秋有什么古代礼制影响今人文化生活?立秋饮食防疫民俗知道多少?2017,丁酉年闰六月逢立秋,有无影响?对七夕情人节有什么影响?知道古人“报秋”的时尚?逢立秋怎样“贴秋膘”把肉吃回来吗?……
  • 2017年,丁酉年,这是一个闰六月年,有几件天象消息齐聚,“超级大日食”、“月偏食”都发生在闰六月中,还有近一整年“乾坤再造在角亢”的天象预言。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很关心,而且有谨慎的观察和纪录。日食、月食古今怎么看?《易》曰:“天垂象,见吉凶”本篇就来说一说先登场的月食,日食另篇后续。
  • 今天(8月7日)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是因其还在三伏天内,所以暑气未消。俗话说:“秋老虎”会“咬”人,此时养生要注意什么呢?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个很有指标性的节气,在生命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精神象征。中国的节气“春分”指示新生、诞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节、复活节的时间也都在此时节。东西方文化对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时节展现了什么妙合之处吗?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