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古寺】之二:盛世隋唐  敬慕佛门

作者:皇甫容

少林古寺。(权纪恩/大纪元制图)

  人气: 197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7年08月15日讯】少林自北魏开山之后,步入繁华富庶的隋唐。盛世天朝的光辉,映衬着帝王将相、名流雅士的超然胸怀。行道宴坐桂月之下,花发钟鸣相伴缤纷,犹如行云流水的悠远空灵,也正从隋唐士庶的身上,悄然散出。

在远离尘嚣的嵩山,此时正是青山碧水、禽鸣远木、花影笼廊般的人间仙境。少林僧众心与自然灵犀相通,日夜闻钟参禅,春秋托钵修心。静卧素舸,神游天外的桃源生活,将满山旷野的豁达,都融在心中。

崇佛敬道   大化国

隋朝历经两代三十七年,虽然国运短暂,但两代国君均是大兴佛门,宣扬宏道。隋文帝杨坚即位之初,就有沙门携带西域梵语经卷二百多部前来拜见,隋文帝敕命官方寻访翻译人员。开皇二年,文帝下诏兴建新都,以“大兴”为名。

隋文帝君临天下二十四年,勤政爱民,推行政令也多涉关社稷民生,于是上行下效,国风大化。加之,他崇佛尊道,佛门由此振兴,仁风遍及大隋国土。

隋皇崇佛,朝野信仰风靡。隋文帝命人雕刻、铸造、描绘神佛,都要用心虔敬,他亲自率众瞻仰礼拜神像。大隋国土,伽蓝宝塔林立辉映,信众礼佛步履接踵。当时出家修行的僧尼就高达三十万人。各地修建寺塔、塑造佛像、抄写佛经,浓厚的信仰之风,席卷开皇一朝。

僧中之   影慧

隋朝初年,少林寺的住持是慧远,他被齐隋两朝称为“僧中之龙”。据说,慧远天生与佛门有缘。他3岁时,在街上看到托钵化缘的僧人,都会毕恭毕敬地合十礼拜。年纪幼小的他,整天吵着要去寺院。

慧远父亲早逝,他的母亲和叔父就整日哄着他,盼他回心转意。这样勉强度过了三年时光。慧远6岁时,再次吵着要去寺院,否则就不吃不喝。母亲看他整日发呆忧愁,只好带他去佛院。这个乐于出家的小童,天生就具有佛缘,一进寺院,便容光焕发,一改忧愁的形貌。只因他年纪太小,寺里的僧人就教他识字颂咏,学念经典。

慧远的第一个师父是昙始。他不仅道行高,武功也极深。他见慧远天资聪颖,悟性极好,于是在教他佛典的同时,也向他传授武功。慧远13岁时,昙始正式给他剃度。慧远如愿以偿,成为真正的小沙弥。

宣政元年(578年),周武帝召集五百名僧众进入皇宫,准备下诏废佛。在大殿之上,面对手持刀枪、身披铠甲的皇宫侍卫,慧远不惧声威,当庭抗诏,与武帝辩论,阐述佛法辅助王国教化的种种裨益。僧众唯恐他会遭遇不测,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场激烈的辩论,以武帝理屈词穷,无果而终。慧远与僧众走出宫城,他对众人说:“现在时运乖戾,一人之力难以回天。”他希望众人不要因为这场法难,就悲伤沮丧。

周武帝一意孤行,佛道兼灭。天下寺院被废,僧徒四散,少林寺也不例外。三年后,周武帝暴毙身亡,周静帝宇文阐即位,他下诏复兴佛道二教,流散的僧众逐渐回到寺院。慧远前往嵩山住持少林寺。周静帝出于对亲恩的孝思之情,将少林寺改名为“陟岵寺”。陟岵(音至护),原意是指登上长满草木的山,延伸意义是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开皇年间,隋文帝将陟岵寺改回原称“少林寺”,并赐给少林寺一百顷土地,作为对佛门的奉养。开皇七年(587年),慧远被推选为六名大德之首,进入京师,奉隋皇之命统管天下僧众。

少林武僧   翻城

少林能够立足于天下,声名远扬,和唐太宗李世民扶持佛门有关。唐太宗曾经说过,自己是金轮圣王的化身,降生在帝王之家,是为了施恩于天下,普济群生。太宗认为,济世度人也是领悟佛法的一种方式。

唐武德二年(619年),隋将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僭号“郑国”。其侄儿王仁则占据少林寺属地柏縠坞,建辕州城。秦王世民征讨王世充之际,少林寺上座善护、寺主志操、昙宗、智兴等十三名僧人,在洛阳附近辕州城内赵孝宰等人的配合下,与唐军里应外合,夺取辕州城,昙宗等人生擒守将王仁则,归附李世民。

秦王世民派李安远奉持秦王教书《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前往少林嘉奖宣慰,昙宗被封为大将军。少林武僧立志出家修行,不愿入仕做官,唐太宗就将千段绢帛、四十顷良田、水碾等物一并赐给少林寺,并由朝廷拨款设立五百僧兵及私人营房,用以自卫。由于练习武术消耗体能,唐太宗还特别准许少林武僧吃肉。在唐太宗的扶持下,少林寺得以发扬光大。少林武僧翻城报国,由此闻名遐迩。

河南嵩山少林寺千佛殿内的十三棍僧护秦王壁画。(公有领域)
河南嵩山少林寺千佛殿内的十三棍僧护秦王壁画。(公有领域)

三帝国   大行禅法

贞观一朝结束后,唐高宗李治继位。咸亨三年十月(672年),唐高宗和武则天驾临少林寺,施赠佛像、经幡等物。高宗御书《般若碑》碑额,由王知敬书写碑文,刻在碑石。

武则天为了超度罪孽深重的亡母杨氏,派人施赠金币、丝帛等物,并在少林修建了十层的弥勒佛塔,希望能够早日超度亡母。高宗驾崩后,武后再次亲临少林寺,为高宗追福。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武后诏请少林神秀、嵩山慧安两位僧人入京,特赐乘坐肩舆入殿。武则天亲行跪拜礼,安排他们住在宫内,以便朝夕问道。当时王公贵胄纷至沓来,礼拜两位僧人。

河南嵩山少林寺塔林 (Wintran/Wikimedia Commons)
河南嵩山少林寺塔林。 (Wintran/Wikimedia Commons)

神秀在京师大行禅法,声采飞扬,有幸成为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的国师,所以后世尊称神秀为“三帝国师”。

神秀贵为三帝国师,虽无缘禅宗衣钵,却是宽仁之辈。当初,他的师父弘忍将衣钵传给慧能,引发一场争夺衣钵的纷乱。慧能大字不识,天赋却极其聪颖,听到佛法就能领悟内涵,所以弘忍将他定为衣钵传人,就是禅宗六祖。神秀的徒弟以慧能不识文字,常常讥笑他。神秀说:“慧能无师自通,颍悟在先,我当然不如他。” 神秀劝他们前往山林参禅悟道,降伏嗔怒邪见,不要白白虚度光阴。可见,神秀的度量非常宽宏。

名流雅士   慕嵩高

唐朝人才辈出,写下无数华彩诗文。受当时国风的渲染,李白、白居易、岑参、韦应物等诗人在各自的作品中,都表达出他们对嵩山、对少林的钦敬和仰慕。

李白笔下,嵩山高耸峻极于天,树木花草含带紫烟。每当明月高悬,松风吹动,夜色下,琴声依稀飘至,天宫的仙子仿佛正随之起舞。“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吟诵李白的诗句,人们不难想像,在嵩山修行的隐士折芳桂,采兰若,沉醉于清幽的仙韵,那出世的神态何其倜傥逍遥。大道在心,尘寰的喧嚣都难以渲染;高蹈的心迹,在苍宇驰骋游憩,令人浮想联翩。

白居易游少林,留下“始知驾鹤乘云外,别有逍遥地上仙”的感叹;韦应物游少林,听到寺院的钟声,直叹“鸣钟生道心,暮鹤空云烟”;岑参游少室,淡泊的心境融于山水,悠然道出:“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

隋唐盛世,繁华富丽伴随着恬淡的国风。无论王侯将相,还是才子侠客,都被深远高洁、韵味无穷的清淳笼罩着。每个人的心中仿佛都有一座世外桃源。世人留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泊清宁,向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悠悠清雅。帝王护持,士庶崇佛,隋唐的敬天慕道之风,将灿烂与辉煌永隽青史。

参考资料:

1.《全唐文》
2.《续高僧传》卷8
3.《宋高僧传》卷8
4.《全唐诗》
5. 《少林访古》,温玉成,百花出版社,1999年 #

(大纪元原创作品,请勿侵权)

责任编辑:张宪义、李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 慧远在庐山修炼三十余年,弘扬佛法,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被视为佛教净土宗的初祖。

  • 少林寺位于五岳之中岳嵩山之腹地,距河南登封市13公里,太室山南麓。寺因在茂密丛林中而建,所以命名:“少林寺”。《说嵩》称:“少林者,少室之林也。”少林寺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 “禅宗祖庭”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名刹,因坐落在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位于嵩洛文明之腹地,经过千余年的历史沉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时至今日,这座千年古刹仍尽显芳华。
  • 影片《新少林寺》将于2011年1月19日隆重上映。日前,导演陈木胜接受片方采访时,对该片从创作到拍摄进行了全方位解读。陈木胜表示,少林寺有1500多年的历史,故事很多,不过在翻阅史料的过程中,他慢慢找到了创作的方向。他说,这次在影片的表现内容上加入了对少林寺“禅武”精神的解读。并且为展现正宗的少林功夫,有很多少林寺武僧加盟本色出演。
  • (大纪元美国华盛顿DC记者站报导)1月31日,神韵纽约艺术团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上演了第三场演出,吸引了政界、商界、艺术界等各界人士前来观看,其中不乏国际知名人士。观众不仅被神韵光艳无比的服饰和舞台色彩所吸引,还为中华5000年文化及众多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所吸引。
  • 神仙、佛、道信仰在李白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他已存九百多首诗中有一百多首与神仙、佛、道有关。李白号青莲居士,其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序》“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居士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是揭示其身世来源,及其与佛家渊源之最好见证。“酒肆藏名三十春”一句中之“藏”字更把李白为什么饮酒作诗、在醉酒中揭示无数天机、写出无数千古流传名句之原委道出。李白并非真醉,而是“藏”于醉中,以醒世人,亦不破常人社会之“迷”也。
  • 嵩山,峰峦叠嶂,峻极于天。它东临七代京都开封,西与九朝古都洛阳为邻,犹如巨龙横卧神州,雄峙中原。自古以来,嵩山就被认为是僧道修行,触机悟道的圣地,也是历代帝王封天祭地,承天受命的中心。
  • 释迦佛的预言,以及西游故事中的僧人表现,都在现实社会中上演着,也在现代少林寺中发生着。少林寺乱象,是中共系统的摧毁中华文化的冰山一角,也是文化浩劫延续至今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少林,“鸣钟生道心,暮鹤空云烟”的空灵消失了;驾鹤乘云的逍遥也被浓厚的商业气息所取代。在世人心中,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清雅,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何日,少林寺能够再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悠然清宁,重归参禅悟道的庄严神圣?这也许是世人心中的又一个“天问”。
  • 达摩东渡中土,不但传授禅法,又传授独门武功。少林千佛殿习武脚印、白衣殿捶谱图,就是少林功夫深厚精绝的重要象征。有人曾说,佛门乃是清修之地,练功习武非僧人所为之事。也有人说,在非常时期,僧兵忠勇护国的义举,并非违背佛门戒律,在社稷危难之时,以绝学武功保邦护国,证成真果,光耀佛门。
  • 康乾盛世,气度雍容,其繁华也可媲美汉唐。大清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以文治武功,统领满汉蒙,远交天下诸国,可谓盛极一时。少林寺随着历史的车轮步入大清,迎来满洲沉雄健朗的王国气象。在帝国的福荫下,少林寺跃身为帝王龙庭,迎接清廷君臣悠游林泉,寄托旷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