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医“补气” 强健脾胃 补充能量 改善疲劳

文/王元甫(内科医师、中医博士)

中医要补气,是因为气不足,能量就弱。(fotolia)
人气: 9883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常有病人问,我很容易疲劳,吃什么药好呢?一般人都认为服用维他命有效,这是可以的。但是一不吃药,又会感到疲劳,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其实,中医有更好的方法“补气”,能够强健脾胃、补充能量、改善疲劳,根本解决问题。

中医为什么要“补气”?

中医为什么要“补气”呢?是因为气不足,也称为“气虚”。中医讲的“气”相当于西医讲的“能量”。气不足,就是能量不够,做起事来力不从心,容易感到疲劳,需要停下来休息,所以“气虚”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容易疲劳”。

或许有人会说,能量不够,我们多吃些食物就可以了,怎么还需要中医“补气”呢?殊不知,会有能量不足、气虚的病人,都是脾胃功能出现问题,我们称为“脾胃气虚”;就是因为脾胃功能有问题,无法有效将食物转变成能量,才会能量不足。中医“补气”,就是要从根本上强健脾胃功能,使脾胃能正常供应能量。

脾胃是“能量的补给站”

我们饮食可以补充能量,所吃的食物,经过消化(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肝脏、胆囊、胰脏的帮助,最后转化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养分,供给细胞利用,当作能量的来源。但是当胃肠道出现疾病时,消化与吸收的功能不好,能量的供给就会不足。

中医讲胃是“主受纳”,收衲食物,和“腐熟水榖”,消化食物;脾是“主运化”,消化食物,并将饮食的精华物质运输到全身;小肠是“分别清浊”,将饮食的精华和糟粕(粪便)分开;大肠是“传泻糟柏”,传导与排泄粪便。

《黄帝内经》说:“胃是五脏六腑之海”,五脏六腑的精华物质都来源于胃;《黄帝内经》又说:“脾为胃行其津液”,脾为胃运输津液。所以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能腐熟水谷,消化食物,运送营养物质,是气与血生成的来源,五脏六腑、全身上下的营养都要靠脾胃。

当脾胃功能正常时,脾胃可以消化食物,转化成能量,能量源源不断的供应,所以说脾胃是“能量的补给站”;当脾胃功能不好、气虚时,食物的消化就有问题,气(能量)产生不足,因此很容易疲劳,还会有脾胃的症状: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

给中医“脾”正名:当初英译中出错

中医的“脾”是西医的“脾”(spleen)吗?不完全是。中医“脾”的功能是运化水谷,消化食物,是消化器官,位置居于中央,与胃以膜相邻;西医的“脾”(spleen)是淋巴器官,位置居于左边,主要的功能是储存淋巴细胞。西医的spleen英文翻译成中文“脾”,发生错误,造成很大的误解与困扰,但是因为行之多年,很难加以改变。

为什么会发生错误呢?中医在中国已有五千年,西医传到中国在清朝,大约二百年前,当时翻译的人不是中医专家,所以出现差错。中医的“脾”应该是西医的pancreas,翻译成中文是“胰脏”,是消化器官。最理想的方式,中医的“脾”包括现代西医的胰脏(pancreas)和脾脏(spleen),但是主要部分还是胰脏(pancreas)

脾胃受伤,生出百病

虽然说脾胃是“后天之本”,脾与胃相表里,是表里关系,但是脾与胃在功能与治疗上,还是有所不同,需要加以分辨。中医说:“胃主受纳、腐熟水榖,脾主运化”,基本上,胃主要是储存食物,脾是消化食物。胃生病,症状是呕吐、没有食欲;脾生病,症状是腹胀、腹泻。

人没有食欲,吃后不会腹泻,这是胃病;胃病不可补肾火,应当补心火,因心火可以生胃气,增强食欲。反过来说,人有食欲,但是吃后腹泻,这是脾病;脾病需要补脾,补脾需要补肾火,因肾火可以生脾气,增强消化。但是因为脾与胃是表里关系,会互相影响,久而久之,都会变成脾胃同病,也就是脾胃病。

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脾胃论》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受伤,就会生出百病。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来源,供应营养给脏腑(器官)与全身上下;所以脾胃受伤,气血的供应就不足,身体各部分得不到气血的滋养,各种疾病就会产生。

中医“补气”强健脾胃的药方

既然有气虚证,我们要如何治疗呢?中医讲:“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虚证就要用“补法”。那么要用什么中药来“补气”呢?明代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说:“凡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耆之属是也。”气虚之人,补气用人参、黄耆之类的中药。

● 人参:救人的灵药、补气之圣药

人参可以补五脏(肝、心、脾、肺、肾)之气。(Shutterstock)

人参是“补气之圣药”,能入五脏六腑,所以人参可以补五脏(肝、心、脾、肺、肾)之气。尤其人参是“救人的灵药”,人参单用而且重用(一、二两或四、五两),称为“独参汤”;当人“气脱”(休克)的时候,在古代用人参,能救人命于危急,所以是“救人的灵药”,非常的珍贵。

虽然人参可以单用,这是急救用;平时应该与其它中药配伍使用。古代医书说,人参是“定喘之神方”,可以治疗气喘,功效神妙;人参是“治气虚中满之仙药”,可以治疗气虚引起的胸腹胀满。可见人参的功效非常的大,但是必须辨明病人的体质(证型),用对时机。(你能吃人参吗?

● 黄耆:补气之圣药

黄耆也是“补气之圣药”,入肺、脾、心三经。(Shutterstock)

黄耆也是“补气之圣药”,入肺、脾、心三经,所以黄耆补肺、脾、心之气。黄耆功用很多,尤其在补血;黄耆与当归搭配,称为“当归补血汤”,既补气也补血,气血两补。

因为气是无形,而血是有形。中医讲:“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当归是血药,生血效果缓慢;黄耆是气药,生血效果快速;所以气药黄耆与血药当归合用,则血得气,而生成快速。

● 补中益气汤:补气第一名方

补中益气汤有“补气第一名方”的称誉,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李东垣所创制,李东垣专精补土(补脾胃),著有《脾胃论》。补中益气汤组方:人参、黄耆、当归、白术、柴胡、升麻、陈皮、甘草。

为什么说补中益气汤是“补气第一名方”呢?因为“奏功如响耳”,效果非常的响亮、显着。三种补气药人参、黄耆、白术同时使用,补气效果宏大,强健脾胃,使阳气升提向上,使湿气向下,以免湿气伤脾。黄耆与当归同用,既补气,又补血。此方妙在用柴胡、升麻,升提阳气向上;陈皮去痰湿,甘草和中。

结语

中医“补气”就是要强健脾胃,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与血生成的来源,是“能量的补给站”。强健脾胃,就可以消化食物,转化成能量,能量因此源源不绝,供应脏腑与全身上下,这样就可以改善疲劳。中医“补气”用人参、黄耆等中药:补气名方首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强健脾胃。

· 6步做桂花糖藕 养脾胃又补气血

· 气虚易感冒疲劳、还使性格内向 中医这样调养

· 每餐要吃20分钟以上!中医养脾胃8点需注意

责任编辑:张嘉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