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

【文史】仙菊不负秋 中华文化正色

作者:允嘉徽
秋菊黄金色代表坤地正色、中华文化正色。(苏昭蓉/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220
【字号】    
   标签: tags: , , ,

秋天不能没有菊花,没有菊花的秋天不仅失色,而是失了正色;九月九日不能不道菊花,重阳无菊就无味了。

菊花代言秋天的黄金精神

宋人杨万里诗咏秋菊:“吾家满山种秋色,黄金为地香为国。”
先秦时代道家关尹子说:“天不能冬莲春菊,是以圣人不违时。”(*1)

《礼记‧月令》记载季秋(秋天最后一个月)时提到:“鞠(菊)有黄华”。菊花代表秋季,尤其是深秋凌霜寒而菊华盛,那金黄色的菊是中华文化的正色!

秋菊的金黄色代表坤地正色。(pixabay)

“菊月” 晚秋以菊为名

春兰秋菊各有盛名,黄历九月,各种颜色、各种华姿的菊花遍开:黄的、蓝的、白的、粉的、红的、紫的、红紫的、墨黑的、复色的、镶边的……大大小小、花叶展英。清代园艺学家陈淏子《花镜》记载菊花152个品种;晚秋“菊月”之名上天下地不胫而走!九月寒露、九月秋霜作衬,菊花经霜露而遒劲更见特出,“长寿花”桂冠非菊花莫属。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就摹写了菊花的精神!

重阳仙菊.菊寿久久

谁令仙菊重阳开?这不就是上天的巧安排!令菊花和九九重阳结伴,来一场盛丽的演出。在中国五行学说中,九是阳数之极。九月九日代表重阳,菊花象征长寿,“重阳仙菊”就是“菊寿久久”的表征。

从汉代以来,中华民俗在重阳节饮菊花酒。汉代《西京杂记.贾弓》(古今逸史本)记载了菊花酒的酝酿。在黄历九月采下菊花与茎叶,并且加上黍米,久酿一年。待到来年重阳日这天开封饮用,助阳益寿。

《本草纲目》也记载了“白菊花酒”具有药效,治疗眩闷、头发干落、胸中痰塞。《本草纲目》说,用作酿造、食用的菊花是气香味甜的菊花,苦不堪食的叫苦薏,非真菊,两种外观极为类似,古人早能明辨(*2)。菊花酒延寿、袪病健身的功用得到医家的肯定。

菊花铭赞

除了菊花酒的延寿能量,你知道古人给了菊花多少咏叹、多少赞美吗?多少人以菊花励志节?真的是数不尽数!就举几个来赏一赏:

屈原“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咏菊花共古今不绝:“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

嵇含《菊花铭》称菊花是仙花:“煌煌丹菊,诜诜神仙。”(*诜,音同申)

郑思肖《菊花歌》称赞菊花为太极之髓、日之精,“正色与秋争光明,背时独立抱寂寞”,“心香贞烈,至死不变英气多”。

苏轼说了黄菊花是大地的正色:“黄花候秋节,远自《夏小正》。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古代人们以黄色为正色(见《释名.释衣服》)。

古人给了菊花许多咏叹、许多赞美,菊花是中华文化正色。(pixabay)

三国时代钟会有《菊有五美赞》,赞美菊花似神仙、具有君子的贞德,为天极之准、坤地正色,可以说为菊花之赞作了小结︰“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发,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贞质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乾隆皇帝弘历吟野菊:“诗情兼画意,縁此暂留停。”若说诗情兼画意皆为菊而停驻,那么,菊花之精莫不为陶渊明(陶潜)而留驻。

陶渊明是晋末至南朝初的隐士,个性素朴不拘,因为家贫而从事官场之职,却苦于官职的役形。当他警觉到己身成了口腹的仆役时,写下《归去来辞》明志,毅然决然辞官归隐卢山下的家,过着耕读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展了菊花出尘的时空。

陶渊明爱菊,他吟咏“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菊怀贞秀、不畏霜冻的精神如同作者其人。《宋书.隐逸列传》记载陶渊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写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后人说“人淡如菊”遥映陶渊明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心志。

宋赵令穰 陶潜赏菊图卷(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宋书》记载,有一年九月九日重阳节,陶渊明家中无酒,他到宅边菊丛边上坐了良久,采了盈盈一把菊花。九九重阳菊花正端丽,能不引人思想起菊花酒?就在此时好友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两人傍着菊花丛就酌就饮,醉而后归,留下了“白衣酒”的典故。陶渊明留给后代不少质朴的五言诗,“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一语天然万古常新。陶诗本真不昧的醇真比起他二人饮的“白衣酒”、一人饮的独酌酒更让后代回甘、回味。

宋李公麟画归去来辞 卷(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南朝宋颜延之《陶征士诔》哀悼陶渊明,即便贫病交迫,还是弃官从好,隐身而居;赞美他解体世间纷纷扰扰,真是一位宽乐、克己的靖节先生。陶渊明东篱采菊的淡泊、辞官归去的劲节、宽乐克己的精神影响后代深远。伴随着往后的文人雅士亲菊、采菊,靖节先生脱俗出尘的菊图长卷,也一再展开在后代眼前。

仙菊黄花不负秋

从屈原到陶渊明的餐菊、采菊,开启了后代的菊花文化。有清一朝乾隆皇帝弘历的吟菊诗就有二百多首。

艺术家、文人常以“仙菊遇重阳”为题创作,咏仙菊、颂重阳的诗、书、画,源源不绝,菊花的叶貌花姿、簇瓣展英,在艺术家眼中有了活色生香的诠释。菊花赋活了华夏子民的人文的精神,菊花入诗、入书、入画、入器,从艺术品到生活深处,在在表现了菊花多彩的面貌和多姿的精神格调。

菊花入器。清代雍正 粉彩菊花盘(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菊花不畏阴气,凌阴而盛,越是凌秋霜越是发茂了菊花的阳刚真质。菊花代言金秋,展现中华文化坚贞的风格高调。

-参注-

注1.  关尹子曰:“天不能冬莲春菊,是以圣人不违时……”出于《文始真经‧九药》。

注 2. 《本草纲目》引弘景的说法让人分辨真菊,真菊气香而味甘,好吃;味苦难吃的非真菊,名叫苦薏,两者花都长得很相似︰“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一种青茎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华正相似,惟以甘苦别之。”所以说真菊不仅能赏能酿酒,还能吃,真是妙物。@*#

-点阅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孟秋七月也称“兰月”。人们常听说“春兰秋桂长飘香”,为什么把秋天七月称作“兰月”呢?秋兰之香价如琼瑶,“猗猗秋兰……厥美弥嘉”;“采兰”比喻人求得珍异而归,为何而采?因为心中系念父母亲,想要把好东西带给父母。“盂兰盆”会,是以大功德报今世和七世父母的恩惠……都是“兰月”的兰香。
  • 谁将“白露”和“明月”合亲?那不就是“白露茶”吗!白露清润的茶,喉韵和润解秋燥,和四月清明采得的黄金芽,各拥春秋。唐人毛文锡《茶谱》也称赞白露,味美而淸。茶神陆羽的人生之《歌》实践了茶的精神文化,不羡世间物,就醉心于茶水。竟陵西江一水,淡淡清清,连系了他的……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仲秋白露沁肌,自古以来蒹葭挺立在那秋水漫回处,《诗经》说……在水一方?在水中央?含意深厚。蒹葭是厚生资源,一身尽是妙用。历史有不少感人的“出蒹葭之中”高洁的人生故事!
  • 桂花香、桂花雨、桂花美馔,飘溢着自然甜香气。八月花盟主桂花高贵雅洁馥馥送香,到了中秋时分,花香已十分。想知道吴刚斫桂、桂子落秋月的故事吗?桂在中华文化中代表什么精神?
  • 灼灼有芳艳,临风轻笑久!小小一蓼吸引了代代华夏子民的青睐,到底蓼草还有什么美妙精彩之用?荀子劝学说青出于蓝和蓼有什么关系?蓼菜成行只能用来吃吗?看越王勾践怎样用蓼克己治国?
  • 秋花最是葵花好,天然嫩态迎春早!秋葵是百菜之主,四时之馔,古人早就传说。战国时代鲁国有漆室女,明智洞察国家处境有“葵忧”;杜甫乐道安命,追随唐虞饭葵堇,纯真自在,不分物我、万物一体。秋葵“花心”几家懂得?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