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节气】大雪养生 祛寒补元气六法

作者:容乃加
大雪节气到了,怎样养生?(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475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雪节气到了,天地间灿烂的秋色余韵就要收藏殆尽。天寒地冻的仲冬时节,养生要怎么养、怎么补?

第21个节气 大雪

2018年“大雪”节气就从12月7日这一天起,直到下一个节气“冬至”为止。古人以黄历看节气,称大雪为十一月节,是进入冬天的第二个月。黄河流域以北地带,这时节大雪纷飞,水面也结冰了。今朝逢大雪,明天清晨起床时,看看你家的屋瓦上是否积了一层薄霜,或是积了白雪呢?

大雪,第21个节气。(pixabay)

“大雪”物候

从天地阴阳五行相生相循来看,大雪时节虽然阴气隆盛,但此时天地间的阳气也暗暗萌动,鹖鴠(音:曷旦)、老虎、荔草(马蔺)等动植物的感应都比人早。《逸周书》记载大雪节气三阶段的三物候表现:“大雪之日,鹖鴠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鹖鴠也叫做寒号虫,古人说它是“夜鸣求旦之鸟”。因为此鸟感到天地阳气已经萌动,故而不鸣叫了。老虎是阴类动物,感一阳而交配。荔一名马蔺草,接续老虎之后也感应到阳气的萌动开始冒芽挺生了。

大雪节气中,老虎已经感应到阳气萌动。(pixabay)

“大雪”养生

时序进入寒冷的仲冬,中医提醒人们预防“体寒”可能带来的疾病。冬天是养肾储备元气的好时节,机不可失,节气进入大雪,原则上可以采用“温补”的方式来补身体。另外中医师也教人简单而易行的肾经穴位的按摩,持之以恒可以达到保健效果。一起来掌握大雪节气时养生的重要原则:

1. 休养生息闭藏养肾

冬天天气寒冷,对养生、对生命蕴蓄活力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季节。不管是在初冬或仲冬,五行养生重点都是要顺应天地寒热的变化,以去寒就温养肾养元气为主。

如果你从立冬到小雪这一个月还没有明显感觉到冬天已经来临,还忙忙活活干事儿,到了大雪节气这时候,你就应当沉静下来,好好养精蓄锐,充分地休养生息,让精力保藏久一点。中华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上说,冬天是养精蓄锐的重要时节,要“闭藏”。用俗话来说,“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

冬天里闭藏养精蓄锐。(pixabay)

2. 去寒就温 防御体寒疾病

古人诗中写道“寒压重衾若覆冰”、山东俗谚说“雪花飘,雪花飘,老天下的杀人刀”的景象和体感,已经反映在这冷飕飕、寒冽冽的大雪节气里。在这时节,中医所谓“体寒”的疾病也明显多起来了,比如:疲劳倦怠、精神耗弱、脑血管、心血管动脉硬化、慢性肾炎、腹泻腹痛、伤风感冒、气喘、手脚冰冷症状等等都和“体寒”有直接关联。

寒天寒地里的寒气,会伤害身体,所以防寒不能掉以轻心。《黄帝内经》上说寒冷冬天的养生首重“去寒就温”。如何做到“去寒就温”防体寒、维护身心健康呢? 简单地说,在食衣住行各方面都要有“去寒就温”的意识与行动,远离冰冷、寒冷的东西和环境,让身心处在温暖的状况下。掌握好“去寒就温”的原则,融入生活中去实践,可以说就已经掌握冬天养生的一大半要点了。

冬天里沐浴阳光去寒就温。(pixabay)

3. 食补养藏元气 黑色食物益肾

平日注重食补养肾比进补更重要。《阴阳应象大论》说冬天“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冬天养肾正是时候,以黑色食物养肾符合阴阳五行养生论。比如黑豆、黑刺参、何首乌、黑芝麻、香菇等等,都是不错的养生食物。《阴阳应象大论》又说:“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所以冬天的饮食料理取咸味为主。在冬天,咸味食物的营养容易入肾脏被吸收转化。

4. 仲冬进补和禁忌

大雪节气开始后的进补可以转向温热进补。中医养生讲究“形气双补”,《本草纲目》说补身去弱的食物有“人参、羊肉之属”、“人参补气,羊肉补形。凡味同羊肉者,皆补血虚,盖阳生则阴长”。《素问》说︰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人参羊肉汤”是一道形气双补的佳肴,可以补气血又固身体。

清炖羊肉汤是冬天的养生佳肴。(林秀霞/大纪元)

另外元代《饮膳正要》推荐用“羊肉山药粥”改善骨蒸(午后出汗)久冷的体质。说羊肉“暖中……补中益气”、山药“治诸虚、五劳七伤、心腹冷痛”,用羊肉一斤,山药一斤,煮到熟烂,再下米同煮成糜粥食用。寒天早晨来一碗热呼呼的羊肉粥,暖和一整天。

吃羊肉时不要喝茶,因为容易造成便秘;羊肉也不要与南瓜同食,以防发生黄疸和脚气病。羊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不易代谢,所以患有肝炎的人也忌食羊肉喔。一般进补时不要同时吃生冷食物,比如萝卜、白菜、瓜类、柑橘这类食物,以免抵消进补食物的功效。

进补时不要同时吃属性冷的食物,比如萝卜、白菜、瓜类、柑橘。(fotolia)

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进补前要先咨询中医师才好。尤其是现代人在生活中紧张焦虑熬夜多,常吃油炸食物和冰点、身体活动少,还有室内多使用冷暖气等等状况,容易造成“外寒内热”或是“寒热夹杂”型体质,若随意采用进补的方子,反而容易造成口干舌燥、失眠多梦、心烦气躁等所谓“上火”的症状。另外,身体出现“四高”症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的人,以及身体状况异常,如感冒时,也不能骤然进补,否则可能使病况加重。

5. 按摩穴道保健

按摩穴道也是一种简易又经济的保健之道。冬天时节,中医师建议按摩足三里、三阴交和太溪等穴位保健。足三里和三阴交的穴位按摩在小雪节气文中介绍过了,这里介绍肾经上的原穴──太溪穴。

太溪穴(大纪元)

原穴涵藏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要穴。每天持之以恒揉按刺激“太溪穴”能够调动身体的原力,使得身体气血上行达到颜面、下行于足部,通透全身保暖防寒、藏精固气。“太溪穴”的位置在双足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太溪穴的做法:正坐或平放足底,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会感到酸痛胀麻。 中医师建议每次按摩次数取9的倍数为佳,一回可连续按36次,一天中可以按摩数回。

6. 晒冬阳去寒保温 保健身心

多多利用冬天的阳光来去寒保温、保健身心。肾脏主宰人体骨骼的发育、耳朵聪敏和活力。让可爱的冬阳照射你的肾脏部分,闲适地散步、运动和活动,可以补充人体的骨本、温暖身心,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反应能力。冬天的太阳是无价之宝,冬天养生,要多和阳光作朋友,天人的交流让忧郁远离,让人身心更愉悦。

进了大雪节气表示冬天已经进入中段,切记顺应天地阴阳变化来过生活,养精蓄锐养好来年的生机。@*#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到来,此时天地万物的生长皆清净㓗齐阳气发,所以称“清明”。自古以来清明融合了节气、历史的内涵,形成古老又丰富多元的节俗!其中不少节俗传自仅相隔一二天且节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节。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公有领域)
    节气“清明”表示什么意义呢?清明对应卦象是什么涵义?如何利用“清明”让人生“乐活”呢?古人有一套!
  • 春分节气后到来的是“清明”,此时清净明洁之气象,弥布天地间,万物欣欣向荣。我们来探索一下: 清明节的日期为何在4月4日和4月5日之间变动呢?古代的清明节也放连假吗?作什么活动呢?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个很有指标性的节气,在生命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精神象征。中国的节气“春分”指示新生、诞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节、复活节的时间也都在此时节。东西方文化对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时节展现了什么妙合之处吗?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 悠悠千载,立春带春来!立春的精神与器物文明有哪些丰富的表现?立春养生怎么养?我们从天人合一的视野,展开立春的丰富文化内涵。
  • 岁月匆匆,时序进入黄历年尾声,腊月正在人间展开。古人称黄历十二月为“腊月”,这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腊”包含哪些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呢?
  • 虽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下雪,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下雪天,但“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无法忽视的存在。在冬天的六个节气中,就有两个节气分别叫“小雪”和“大雪”。
  • 立冬节气落在每年十一月七日或八日,一年四季的“四立”之一,标志冬季的开始。从天人合一的精神意义来看,怎么过冬?怎样养生?
  • 一提到九月初九重阳节,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敬老,以为这是一个专门给老人过的节日。其实呢,传统的重阳节和敬老没有任何关系,它原本的节日内涵充满了传奇色彩。至于为什么重阳节会有登高、喝菊花酒和插茱萸的习俗呢,这都要从一个神奇的葫芦说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