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阎立本识英才 狄仁杰忠心复唐室(下)

作者:沉静
font print 人气: 1443
【字号】    
   标签: tags: ,

虎口脱险当县令

690年9月,67岁的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毒如蛇蝎的她大搞酷吏政治,鼓励告密构陷,铲除异己,残害忠良。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在朝廷内外形成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武则天共有75位宰相,被赐死或死于狱中的有15人,被流放的9人,不得善终者占宰相总数的三成。

692年正月,仅做了四个月宰相的狄仁杰就被酷吏来俊臣诬为谋反,夺职下狱。狄仁杰坦言:“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得到口供满意而归,只等择日问斩了。

期间,有人跑来跟狄仁杰说:“您曾与杨执柔同在礼部为官,只要牵连他入狱……”狄仁杰当即拒绝,怒斥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让我狄仁杰做如此不义之事!” 说完以头撞柱,血流满脸,来劝他的人吓得赶忙溜走。

狄仁杰趁机拆被撕帛写冤状,藏在棉袄夹层里,对狱卒说:“天热了,把棉袄给我家人,拆掉棉絮再送来。”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持帛书向武则天诉冤。武则天亲自召见狄仁杰,询问他为何承认谋反。狄仁杰道:“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此后,武承嗣多次请求诛杀狄仁杰,但都被武则天拒绝。

狄仁杰死里逃生,被贬到彭泽(江西北部)当县令。彭泽遭遇旱灾,狄仁杰为民上疏请求免除赋税,为民请命,为囚请赦,济民解困澄冤……是金子总会发光,他走到哪里都是当地老百姓的福气,以前(686年)他受排挤外放为宁州(甘肃宁县)刺史,因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不战而屈人之兵 保境安民

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率军攻陷冀州,进而又攻打瀛州,河北震动,史称营州之乱。名将王孝杰在东硖石谷(唐山附近)全军覆没,坠谷而亡。中原岌岌可危,武则天只得把贬为彭泽县令的狄仁杰调到河北任魏州刺史,前去平息战乱。

前任刺史害怕契丹突然来袭,把老百姓全部迁入城内,修墙补具,坚壁清野,固守城垣。弄得人心惶惶,恍若大难临头。与此做法相反,狄仁杰上任后打开城门,让百姓如常生活,返田耕作。“契丹军尚在远处,不必制造紧张气氛。” 狄仁杰泰然自若地笑道,“敌人胆敢来袭,吾自有良策拒之。” 百姓听了大为高兴,将士们见狄大人胜券在握,士气大增。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田园牧歌景象,耕地织布,放牛养鸡,家家炊烟袅袅……契丹人如雾里看花,摸不着头脑,但绷紧的弦也放松下来。听说大名鼎鼎的狄仁杰来了,一度所向披靡的孙万荣慑于其威德,竟不战自退。

魏州百姓欢欣鼓舞,编出歌谣来歌颂这位爱民如子、英明卓越的狄大人,当地民众还为狄仁杰建造生祠。这是继宁州、彭泽之后,老百姓为他建造的第三座生祠。

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次年,突厥南下侵扰,68岁的狄仁杰挂帅出征,突厥军迅速逃回漠北。(突厥可汗默啜也非常敬畏狄仁杰,所以从不与之交兵。)狄仁杰又担任河北道安抚大使,他奏请赦免被突厥劫持利用的百姓,一律不加追究。狄仁杰严禁官兵扰民,广行仁政,发放粮食救济穷人,招抚流亡,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稳定了局势,保境安民,政绩斐然。

唐室砥柱

狄仁杰是在太宗的贞观之治中长大的,对大唐感情深厚,在冤狱中也以“唐室旧臣”自居。他二度为相,已是生命中的最后三年。武则天对这位“国老”的倚重和信服远超其他大臣,狄仁杰的话,她多半听得进去,也会掂量着做。狄仁杰也等到了相对成熟的时机,竭尽心力地抓紧完成这最后的使命。

武承嗣、武三思紧锣密鼓地想趁女皇行将就木之时,把太子的地位争夺过来。由谁来继承帝位,立子还是立侄?这拖延已久的大事迫在眉睫,已经不能再回避了。

狄仁杰犯颜直谏:“太宗皇帝不避风霜,冒着刀林箭雨,平定天下,创立大唐基业传给高宗,先帝又把皇子托付给陛下。听说陛下想将皇位交给外姓之人,这恐怕既违背天意,也不是先帝和天下臣民的意愿!请陛下想一想,母亲和儿子、姑妈和侄儿,到底谁与谁亲?”

武则天说:“这是我的家事,您就不要掺和了。”狄仁杰摇头道:“王者以四海为家,天下的事都是陛下家事。君王是元首,臣下为四肢,犹如一个整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 他进一步启发她:“立儿子为太子,皇位由儿子继承,陛下百年之后牌位送到皇家祖庙,陪伴先帝,代代相传;皇位如由侄儿继承,我从未听说过侄儿当皇帝,把姑妈牌位送到皇家宗庙去的!”狄仁杰的话让武则天焦躁晦暗的心敞亮起来。她最怕死后被清算,还政于亲儿子,恢复皇后身份与高宗合葬,才是身后千载的归宿。

武则天做了一个梦,便让狄仁杰解梦。关于这个梦,史籍记载有两种说法:

1. 武则天梦到自己下双陆(古代一种棋盘游戏),却始终不能赢。狄仁杰道:“双陆不胜,是因为没有子了,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

唐周昉《内人双陆图》局部。(公有领域)

2. 武则天梦到一只大鹦鹉,两翼全部折断。狄仁杰道:“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李显)、相王(李旦)二子,只要起复二子,即可振翅高飞。”

狄仁杰还用事实证明立子复唐的正确和重要。“依臣看,天意和民心都没有厌弃大唐。北方告急,梁王武三思公开招募勇士,一个多月还没有招足一千,后来庐陵王出面招募,不到十天功夫,就有五万人报名。 由此可见,现在要立太子,非庐陵王不可!” 武则天虽面露怒色,但也明白是民心向背的问题。

就连她派侄孙武延秀与突厥可汗默啜之女和亲都惨遭拒绝,默啜还羞辱道:“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儿邪?!” 接着带十万骑兵大举南下,扬言“奉唐伐周”,武则天大受刺激。

边境战乱时,武则天本想让武氏子弟带兵立功,镀金上位,但她的几个侄子没一个争气成器的,除了整人害人、拍马溜须、奢侈淫乐,什么都不行。不仅连打败仗,张皇逃窜,还激化矛盾,滥杀无辜边民,名声很臭,不得人心,继位也保不住武周,天下必乱。

臣民仍思念着大唐,武则天逐渐醒悟,派使者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她将李显藏在帐后,然后召见狄仁杰,故意说起庐陵王之事。狄仁杰恳请意切,以致哭泣不止。武则天便将李显唤出,厉声道:“皇太子还给你!”狄仁杰拜谢说:“太子回朝,但却无人知晓,人言纷纷,如何才能让人相信呢?”武则天便先将李显安顿在龙门,然后按礼节隆重地将他迎回宫中。满朝文武、天下百姓无不欢悦。

举荐贤才

狄仁杰文能当宰相,武能破契丹,还很会举荐人才,这对光复唐室起了很大的作用。最突出的是桓彦范、张柬之、敬晖、姚崇、窦怀贞等数十人,这些人受任后业绩显赫,都位至公卿。其中张柬之、姚崇更是名垂青史的贤相。

狄仁杰高瞻远瞩,知人善用,唯才是举,举贤不避仇。他表示,举荐贤才是为国家着想,并不是为个人打算。契丹猛将李楷固兵败来降,有人主张处斩。狄仁杰则认为李楷固可谓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授以官爵,他必能感恩效节。后来李楷固率军讨平了来犯之敌,凯旋而归。讲起来,李楷固还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李光弼的外祖父呢!

狄仁杰曾向武则天两荐张柬之,“您若一定要找出类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 不久武则天又让他举荐人才,狄仁杰说:“我不是推荐张柬之了吗?”武则天回答:“我已给他升官了。”狄仁杰道:“我所推荐的是相才,不是一般的司马。”于是,张柬之在狄仁杰去世后升为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与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敬晖等人,发动政变,率左右羽林军从玄武门入宫,诛杀女皇男宠张易之、张昌宗,81岁的武则天不得不退位。接着,太子李显登基,是为唐中宗,恢复了大唐国号,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狄仁杰生前安排张柬之这步棋,敲响了武周的丧钟,大唐复兴的序幕展开,狄公应是含笑九泉。

狄仁杰为官大半生,鞠躬尽瘁,为社稷民生和大唐江山立下了不朽功劳。他身居宰相之位,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有一定的匡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为人处事自有一股以正压邪的凛然气概,被誉为“唐室砥柱”。@#

参考资料:
《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七》
《新唐书‧狄仁杰传》、《旧唐书》卷八十九〈狄仁杰列传〉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阎立本(601-673)﹐唐代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
  • 日曈紫气大明祥 大唐昭威世无双 北阙楼头景阳煦 南薰殿前太液香
  • 高宗为了奖励狄仁杰,向满朝文武宜布道:“仁杰为权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遂破格提拔狄仁杰为侍御史。狄仁杰折狱断罪,以匡正持法为己任,朝中群臣都对他且尊且畏,“由是,朝廷肃然”!
  • 提起阎立本,很多人知道他是画家,并不知道他还当过宰相。皆因画名太盛,光焰遮住了官衔。 阎立本(601—673),是初唐著名画家,他特别擅长刻画人物神貌,时人誉为“丹青神化”,史称“工于写真”。阎立本传世画作有《凌烟阁功臣图》、《秦府十八学士图》、《历代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则是《步辇图》。
  • 在中华文化的川流中,“虚室生白”是中华文化的思想观之一,它出现在道家思想中,也被历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历来受到重视未有间断,成了一种处世智慧。“虚室生白”出自何处?我们的先人怎样用生命去实践这种精神?
  • 王祐在家中庭院种了三棵槐树,树荫满庭,他对人说:“我的儿孙,必定有人贵为三公,这三棵槐树就是标示。”他对王旦满怀信心,说:“这孩子将来定会成为一位公正的相国。”后来他的话应验了,王旦果然贵为宋真宗一朝的贤相,受到真宗皇帝的倚重、敬爱。
  • 韩琦以芍药这花中宰相为祥瑞之兆,圆满了“四相簪花宴”。李固言芙蓉镜下状元及第,纱笼中人必能当上宰相。冥冥中皆有定数,命里有时自能水到渠成,命里无时也难以强求。
  • 名画《女史箴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留下的开卷画,也是“展示世界历史的100件文物”之一。这画如何表现人物画的传统精神?画史鼻祖顾恺之的绘画技艺如何精彩诠释宰相张华《女史箴》的鉴戒精神与内涵呢?
  • 在古代王朝,能够封侯拜相之人,基本都是很有才干的,按照佛家的因果报应说,也都是有很大福分的。北宋有这样一位名臣,一生历经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后几度出任宰相,为相长达五十年之久,而且他终生笃信佛法,曾汇集十万人一起念佛。此外,他的高寿更是让人称奇,91岁时安然坐化,无疾而终。他的名字是文彦博。
  •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有能人术士,或早早堪破天机,预知社会走向,或提前揭示个体命运,告知富贵祸福。而世人往往在历史走过后,才猛然发觉一切确实是早有安排,一切都是天定、命定,有些后悔也来不及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