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这位赛德克阿嬷手里的编织 沉淀有耆老智慧 有趣更惊艳

【大纪元2018年04月07日讯】当赛德克族阿嬷从种苎蔴开始,编织出鲜艳亮丽的直线条原民织物的时候,人人都会眼前一亮。阿嬷介绍,这种技术沉淀着耆老的智慧,是一种极美的艺术。

赛德克族是台湾原住民部族之一,现在主要聚居在南投东北和花莲的南部、北部。

住在花莲的赛德克族人詹秋贵,二十年来,一直在传授耆老的编织工艺,她说因为有许多长辈的智慧在里面,一旦失传,就真的太可惜了。

蓝色、咖啡色、黄色红色相间鲜艳亮丽的直线条原民编织,相当抢眼。工艺家说,这些作品都蕴含许多部落耆老的智慧在里面,光是要找到黑色染料,就相当不容易了。

赛德克族工艺家詹秋贵:“那个溪水不是很多叶子,旁边去吗?久了那个叶子不是会变黑,变黑土了,就拿一部分给它丢在那边,埋在那里,埋在那里大概一个礼拜左右,再把它拿回来,它就变黑的。”

家住花莲新城可乐部落的詹秋贵,二十年前从小学教师退休后,开始投入编织传承工作,因为她从小跟着长辈学编织,很敬佩族人的智慧。

赛德克族工艺家詹秋贵:“我会觉得以前老人的东西,非常非常的珍贵,如果说你现在再不把它传承下去,以后我们的小孩子,可能什么都不会了解这个苎蔴是什么?”

繁琐的工序,包括种苎蔴、刮皮、又要晒干、理线、取天然植物染线,一连串的动作都不能马虎,最后织布时还要细心不能掉线,但詹秋贵不以为苦,只希望这项原民工艺能接续下去。

詹秋贵是如何编织的呢?快点开影片看看吧!

责任编辑:龙仁琪

编织祖孙情 赛德克传统织布技艺再现

“赛德克传统织布技艺保存者”张凤英将传承织布技艺视为“神圣使命”,她说实现阿嬷遗愿是思念阿嬷最好的方式。(张凤英提供)

【大纪元2017年12月12日讯】2011年由台湾导演魏德圣拍摄的电影《赛德克.巴莱》,叙述赛德克族因反抗日本政府对原住民部落严酷的“理蕃政策”,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与信仰,男不能狩猎、女不许织布,而引发惨烈的“雾社事件”。电影最后一幕是从容牺牲的族人英灵走过彩虹桥回归祖灵。

赛德克族人深信灵魂不灭,人死后将通过彩虹桥前往祖灵相聚之所与祖先团聚,但灵魂在世时未遵守规范或男子不会打猎、女子不擅织布者将无法通过彩虹桥。因此,织布是传统赛德克女性必备的天职,不会织布就无法取得纹面与婚嫁资格。而善织的女人必须勤劳且才德兼备,死后才能通过彩虹桥与祖灵团聚。

深具原住民艺术特色与族群识别功能的赛德克传统织布工艺,其中独步原民族群的puniri(经挑)技法,是传统赛德克族织艺中最高阶的织作技术。因工序繁复,会此技法的族人原本就不多,随着族内老人逐渐凋零,连硕果仅存的经挑技法高手张玉英也于2008年辞世,赛德克经挑技法面临失传危机。

独步原民族群的赛德克传统织布工艺puniri技法,随着国宝张玉英(图)的辞世而面临失传危机,所幸外孙女张凤英被登录为“赛德克传统织布技艺保存者”,矢志完成阿嬷遗愿。(张凤英提供)

2012年南投县政府文化局将“赛德克传统织布工艺与Puniri技法”公告为当地传统艺术文化资产,并辗转找到承袭张玉英织布技艺的女儿张贵珠、外孙女张凤英,将她们登录为“赛德克传统织布技艺保存者”。

从外婆小帮手 到技艺保存者

张凤英的外婆张玉英生于南投县仁爱乡春阳部落,“雾社事件”后被迫迁居中原部落,是一位国宝级的赛德克传统织布工艺与经挑技法高手,一生专注于赛德克传统织布,即使在被禁止织布的日据时代,也会在晚上偷偷地织。

张凤英在中原部落出生,母亲产后就将她托付外婆抚养。她从小十分乖巧,深得外公外婆疼爱,与外婆情同母女,“因为出生就是阿嬷带,所以我叫阿嬷mu mu(妈妈)!”

她说外婆和一般的原民妇女不一样,“阿嬷很贤淑、很传统,不抽烟不喝酒,几乎不出门,节庆也不去参加,记忆中她一直在织布。”从小看着外婆织布,耳濡目染久了,张凤英逐渐熟悉织布技艺,喜欢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成为外婆的小帮手。

张凤英与外婆感情深厚,离开外婆回到埔里上小学期间及就业后,经常回部落探望外婆,婚后虽忙于照顾家庭,仍然惦记着外婆。她说每次回到部落,外婆就是在织布,除了日常所需,还“客制化”织品,因为,“很多人知道她会织布,包括日本人,他们会拿线材和自己想要的图纹来请阿嬷织,阿嬷都能织出来。”

1999年921大地震之后,“外婆变成一个非常忙碌的赛德克织布高手。”她说:“大家都知道阿嬷是国宝级织女,921之后,研究原民文化的文史工作者陪阿嬷到处去教学,所以就变得很忙碌。”

过程中外婆需要织很多作品,忙不过来。为了帮外婆,张凤英开始学习织布技法,她说外婆很严格,常说:“一定要认真学,以后才有机会再传承下去。”因此张凤英成了外婆的“入室弟子”,很认真地学做每个步骤,从而习得所有赛德克织布技艺,包括难度最高的经挑技法。

张凤英说当初只是为了帮阿嬷,让她高兴,才学会织布技艺,没想到后来会成为“赛德克传统织布技艺保存者”。

记录外婆技艺 保存原民传统文化

“阿嬷对我很依赖,觉得我比较有安全感,有事都要找我帮她做,即使生病了也要等我回去带她去看医生。”张凤英与外婆特殊的情感让先生曹立法也觉得自己“跟阿嬷比跟岳母还亲,就像岳母一样”。

2003年孩子们到外地求学后,张凤英回到部落陪外婆,并尝试记录外婆的织布技艺。先生鼓励她把阿嬷的技艺学起来,他说:“主要是怕失传,趁外婆还在可以好好学啊,不然哪天不在了就失传了,那多可惜啊!”

在先生曹立法(左)全力支持与协助下,张凤英有系统地记录外婆的织布技艺。(张云清/大纪元)

因此,在曹立法全力支持与协助下,张凤英开始有系统地记录外婆的技艺。学制图的她对图纹比较有概念,“阿嬷是把所有资料记在脑中,我是把它画下来。客制化的图纹跟传统的不一样,所以要记录下来。”

张凤英说当时做这些事只单纯想记录外婆,没有其他的企图心与想法,直到2012年南投县政府找到她,将她登录为“赛德克传统织布技艺保存者”时, 回忆外婆一生孜孜不倦织布的身影,让她顿感原民文化保存与传承刻不容缓,于是积极参与文资局补助办理的“赛德克族传统织布工艺经挑技法”传习计划,希望将这项珍贵的文化资产传承下去。

张凤英(左)在“传承赛德克族传统织布工艺”课程上指导学员。(张凤英提供)

传习计划自2013年起至今已开办五期,学员来自台北、杨梅、台中、云林、嘉义各地,有原住民、男性退休教师,还有日本友人。张凤英将赛德克织布各项基本技法由浅入深逐步传习,虽然每一期时间不长,可是学员非常认真,每天都织到要关门才休息,让张凤英非常感动,“有学员整经整了13次才成功,甚至周六、日都自动要求来织布,看到学员那么认真,所以尽全力指导他们。”

第五期“传承赛德克族传统织布工艺”教学成果于8月26日至9月6日在南投县文化局展出。看到展场里学员们辛苦的成果不断获得“实在太美了”的赞叹,张凤英倍感欣慰。

经挑技法工序繁复 慢工出细活

张凤英说苎麻是最天然、健康的原料,赛德克族人家家都保留一块地种植苎麻,经过割麻→剥麻取纤→洗麻→晒麻→捻纱→卷纱→纺纱→煮纱→晒纱→染纱→洗纱→晒纱→卷线→整经等十多道工序后才开始织作。

张凤英说苎麻是最天然、健康的原料,得经过十多道工序后才能开始织作。(张云清/大纪元)

赛德克族传统织布技艺有平织、斜纹织、菱形织、浮织、纬挑、经挑等六种技法。而经挑技法里的图纹都有特殊的意涵,如菱形纹象征“祖灵的眼睛”、长条形纹象征“彩虹桥”、斜井字交叉象征“我们都是一家人”、点状的聚集(米粒)象征“农作物丰收”。

张凤英(右五)带学员回春阳部落体验剥苎麻。(张凤英提供)

张凤英说整经时心要非常平静,不能胡思乱想,否则容易出错,“以前阿嬷在教我整经时都不准我跟外人有接触,要关在房间里面,她也不会吵我,让我完全专心。”

张凤英(右)指导学员整经,她说整经时心要非常平静,不能胡思乱想,否则容易出错。(张凤英提供)

经挑技法在织作时,需精准牢记图案结构,耐心、专注地使用挑花工具、次序,过程中不得出错,才能织出成功的作品。经挑只能使用“水平式背带腰织机”,简称“地机”,织作时必须全程坐在地板上,十分辛苦,许多想学习的人因而却步。

赛德克传统织布工艺经挑技法只能使用水平式背带腰织机(地机),织作时必须全程坐在地板上,十分辛苦。图为张凤英师生在教学成果展中以地机织作。(张凤英提供)

由于工序繁复,每每工作很长时间才能织出几公分的长度。“织布要完全安静下来、专心一意,不能有任何干扰,稍一分心就会做错。”然而这个慢工出细活的工艺,却让原本因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健康出现问题的张凤英自然地放慢生活步调,凡事“慢一点,不要紧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那么急”,从而能够放松心情,她说:“织布的节奏很慢,不知不觉时间就过了很久。”

完成外婆遗愿 传承织布技艺

张凤英说外婆那么多儿孙中,除了母亲和她,没有人继承外婆的织布技艺,“可能因为我跟阿嬷的感情特别好,我很爱阿嬷,所以喜欢帮阿嬷做让她开心的事。”舅舅也因为她很孝顺外婆,所以在外婆去世后,把外婆所有器具都送给她,让她觉得“是冥冥中老天的安排”!

“其实传统织布、创作非常辛苦。”张凤英说:“可是在辛苦之中,我就会想到阿嬷,我是在为阿嬷完成她的遗愿。”想起外婆织布和教学的身影,她体会到外婆希望将赛德克织布技艺传承下来的用心,也激发她将传承织布技艺视为“神圣使命”的动力,因为,“传承阿嬷的遗愿是我思念阿嬷最好的方式!”

张凤英应邀参加山东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展出赛德克族传统服饰。(张凤英提供)

张凤英希望能把赛德克族文化推广到更多地方,除了“赛德克族传统织布工艺经挑技法”传习计划,只要有机关团体邀约,都会欣然前往教学。“每次我很累时,就会想阿嬷在天上一定在保佑我,给我力量,让我继续做下去。”张凤英觉得这是一个很神圣的使命,为了纪念外婆,于2013年在外婆出生地春阳部落成立“英英工作坊”,推动赛德克族传统织布工艺。

近期,文资局希望赛德克族传统织布工艺在部落里更发扬光大,张凤英提供春阳部落老家的地筹建“春阳部落赛德克族织布工艺园区”,计划在部落里传承织布工艺,希望部落的年轻人能留下来,也希望这珍贵的无形文化资产能够永续留传!

——转自《新纪元》

责任编辑:程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