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医师 我需要吃“通血路”的药吗?

人气: 2686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8年05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林宝云新竹报导)陈爷爷小中风治疗后,神经科医师开给他俗称“通血管”的药物,过程中陈爷爷向医师不断询问药物的使用目的以及成效,也疑问于为什么这个药需要一辈子一直吃?“通血管”的药物这么好,是不是可以当成保健药品与家人一起服用?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神经部陈郁欣医师表示,一般民众口语俗称的“通血路”药物,其实就是抗血小板或是抗凝血剂,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伯基、阿斯匹灵、保栓通、普栓达、可迈丁、艾利克等药品

陈郁欣说,神经科医师一般开这类药品的适应症是给曾经有缺血性脑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的病人。此外,心律不整的病人若是算出风险指数过高(CHA2DS2-VASc)或是无症状颈动脉直径狭窄,也可能需要服用这种药物。简而言之,基本上中风过的病人,需要一辈子都服药,至于服用的药物种类,医师会视病人缺血性中风与有无心律不整等其他疾病,依专业考量有不同的处方调整与药物选择。

陈郁欣指出,药物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发生下一次的中风,病人需要遵循医师嘱咐的剂量、频率服药,这样医师才能于每次回诊追踪时准确掌握药物与病况的变化,并适时做药物的调整。但是病人若误以为“通血路”的药很好而“呷好到相报”或擅自调药,自己当医师或是与家人朋友一起当成保健药品服用,则万万不可。

所有药物除了适应症外,也有副作用。陈郁欣提醒,抗凝血药物的作用虽是“通血路”,但是副作用是容易出血,例如牙龈、肠胃道、泌尿道,甚至是大脑都有可能,服用药物的病人需留意这些副作用,并在回诊时与医师讨论,必要时医师会搭配其他药物避免副作用。陈郁欣说医师治疗时是取其对疾病的效益大于副作用,一般民众若是使用不慎会对健康有重大危害,千万不可与人共享药物。

责任编辑:陈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