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三国志成语故事:披荆斩棘

为开国帝王“披荆棘” 扫除障碍的良吏

作者:杜若

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耿纪与太医令吉丕、司直韦晃、金祎等发动叛乱,领兵火烧丞相曹操的属下王必的大营。在这场战斗中,吉丕等人最终被王必与严匡平定。但王必因中箭,最后伤重身亡。

在将星如云的三国时代,王必声名并不显赫,连正史对他的记载也寥寥无几,但他却是曹操创建魏国基业的重要人物之一。

曹操曾说:“领长史王必,是为我披荆斩棘的部下,为我创业克服了许多困难。他忠诚干练,勤于政务,他的心犹如铁石坚定不动,是国中出色的良吏,却长期没有得到提拔。舍弃好马不骑,却还要耗费人力另外去寻找吗?因此我下令提拔他。除了他原来的工作不变之外,再加封他为领长史之职。”领长史,是官职名,汉朝时期,丞相府和将军幕府都设有长史官职,相当于现代的秘书长。

曹操彩像(公有领域/大纪元制图)

根据史料记载,王必归附曹操的最早记录是在献帝中平三年(公元192年)。汉献帝时,李傕、郭汜等人祸乱长安,并断绝了和关东的关系。曹操担任兖州牧,派王必前往长安,拜见汉献帝。

在一路上,王必先被河内太守张杨扣押,后来又差点遭李傕、郭汜等人抓捕。最终王必完成使命,协助曹操成就“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局面。曹操迎天子,顺人心;秉持公心,天下大服;扶持弘义,累积大德。曹操尽收豫州之后,奉天子以令不臣,关中将领望风顺服。

除此之外,历史上王必还有两个事迹:一是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力劝曹操杀了吕布,二是文章最初所说的吉本、韦晃、耿纪等人,王必挫败了他们的叛乱。

曹操称王必是“披荆棘”的良吏。披荆棘,意思是拨开丛生的荆棘灌木丛,清扫前进之路上的障碍,常常形容创业艰难,需要解决很多难题,才能打开一条前进的路。

光武帝刘秀指着冯异说:“他是我起兵创业时的主簿,为我披荆棘,平定关中。”图为清陈士倌《圣帝明王善端录》册 汉光武帝二。(公有领域)

曹操所说的“披荆棘”一词,并非是首创。汉光武帝刘秀也曾说过。

西汉末年,琅琊人樊崇率领壮丁,抗击官府。世道离乱,很多强盗认为樊崇勇猛,都去归附他。为了区分官府的军队,樊崇命自己的部下将眉毛都涂成红色,号称赤眉。但赤眉军后期军纪松弛,时常大肆抢劫百姓财物。

刘秀登基后,任命大将冯异为征西大将军,派他前往关中平定赤眉军。刘秀赐给冯异七尺宝剑,亲自送行并叮嘱他:“今日征伐,并不是为了掠地屠城,是在平定暴乱、安抚民心。”刘秀希望他妥善的平定暴乱,不要再使郡县百姓受苦。冯异受命离去,一路树立威信,沿路归顺的人无以计数。

建武六年(公元30年),冯异返回洛阳,朝见光武帝刘秀。刘秀指着冯异,对满朝大臣说:“他是我起兵创业时的主簿,为我披荆棘,平定关中。”

《古圣贤像传略》东汉 冯异(冯节侯)像。(公有领域)

冯异为刘秀拨开荆棘丛,斩断麻烦的根源,平定了关中赤眉军之乱,大汉得以加快一统步伐。到建武十二年(36年),刘秀平定各地之乱,一统天下。

“披荆棘”后来演变为成语“披荆斩棘”,沿用至今。中华神传文化博大精深,一句四个字的成语,就可以带我们认识那些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定格历史风云的永恒瞬间。@*#

参考资料:
《三国志》卷1、卷13、卷14
《献帝春秋》
《后汉书‧冯异传》卷17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