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

【文史】茉莉花香 妙用传千年

作者:允嘉徽
茉莉花香,妙用传千年。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2938
【字号】    
   标签: tags: ,

黄历六月,是茉莉花最好看的花期,花又大又盛。翠绿的叶片成波,翠海中乳白色的茉莉花飘溢着沁人的浓香。茉莉,有白、有红,也有紫。红茉莉艳丽、没有香气,紫茉莉比较少见,白茉莉香气浓郁、应用广,成了茉莉花的招牌。

茉莉 南方第一花

茉莉花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喜欢湿热的气候,成了南方国度特有的香花。“茉莉”一词是梵语Mallika的音译,随人会意产生了不少的同音异字叫法。“末丽”、“抹莉”、“没利”、“末利”、“抹励”都是茉莉。

几千年来茉莉一香妙用无穷。 (pixabay)

几千年前,中国人就熟知从西土移植而来的茉莉花。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以“末利”称茉莉花,那时南方人喜爱茉莉的芳香,竞相种植,“耶悉茗花(素馨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

该书中又引《南越行记》的见闻说:“南越之境,五谷无味,百花不香,惟茉莉、那悉茗(素馨)二花特芳香。”

宋代洛阳名园里就有这来自远方的奇卉。洛阳在北地,北地种植茉莉花真是奇巧,《洛阳名园记》有这样的记载:“远方奇卉,如紫兰、茉莉、琼花、山茶之俦,号为难植,独植之洛阳。”这说明了茉莉花是中国南方花木,北地中唯有洛阳独有。

茉莉奇葩,香气冠素馨,南宋时,罗愿就给了她“东南第一花”的美名。(《奉酬李叔勤知县觅抹莉花栽长句》)。

茉莉 南宋宫中消暑名香

南宋以南方杭州为都,夏天里南土芳香的茉莉花成了宫中纳凉避暑的熏香花材。宫中广庭放置数百盆的茉莉、素馨等香花,架起大型风轮,吹呀吹,整个殿中都溢满了清芬。《乾淳岁时记》有这般记载:“禁中避暑,多御复古、选德等殿及翠寒堂纳凉,置茉莉、素馨等南花数百盆于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

不仅是宫廷大内,诗人也喜爱茉莉的熏香让人玉肌丝丝清凉,诗人刘克庄说茉莉 :

一卉能薰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

茉莉没利 通佛理去利益之心

茉莉花来自佛国,南宋名臣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就唤茉莉为“没利”,见到茉莉花明心见性、“好利心殊浅”(点绛唇 其十四 艳香茉莉),抹去自己的利益之心,见王十朋的诗《又觅没利花》:

没利名嘉花亦嘉,远从佛国到中华。老来耻逐蝇头利,故向禅房觅此花。

茉莉,没利名嘉花亦嘉,远从佛国到中华。(pixabay)

向禅房觅茉莉,不愧是气节名臣王十朋,心在佛门,以佛理高标自我要求,追逐蝇头利的一思一念都让他自己感到不安。

王十朋被宋高宗亲自拔擢为状元,一生“后天下乐先其忧”,剑及履及。《四库全书总目》评价说:“十朋立朝刚直,为当代伟人。”他任地方官时爱民如己,把钱都用在人民、地方上,一生两袖清风,一家人都受他影响,饥怀饿肚不以为苦。他在泉州州牧任上,妻子死了,因为家中无钱返葬故乡,只能留在棺衬中,两年后方得以根归乡里。(见《梅溪集卷二十》〈挽令人〉)

茉莉花薰茶

花香薰茶称香片。(Fotolia)

长夏里,在茉莉花茶里,可闻到春天的气味。茉莉花,在薰茶中最是著名。春天的香味交棒给了长夏的茉莉香片。茉莉香片,可以说是中华花茶的代言人,驰名海内外。将茉莉花苞放入茶叶中熏香,使茶叶染上茉莉花香,做成薰茶,就是茉莉香片。

古来福建茉莉花茶最富盛名,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当地茶农将茉莉花苞用于制茶,历史已经相当久远。据说,福建人到了海外,最思念的家乡味就是茉莉花茶之味。南宋时,在盛极一朝的饮茶文化下,苏州也发展了精致的茉莉花茶,可惜这文化已经不传。薰风如有情,吹帘散得香雪来。这幽致还在文化的记忆中发酵。

茉莉花妙用无穷

茉莉可观、可饮,芳香的茉莉自古以来还是香精油、香水、花露的原料。将花朵蒸馏后,得到的茉莉花露,有理气、健脾、美容、发发的功效。不过茉莉的根含有中枢神经麻醉成分,是有毒的天然物,不可过量。

《本草纲目》李时珍说茉莉花的功能非常多元:“其花皆夜开,……女人穿为首饰,或合面脂。亦可熏茶,或蒸取液以代蔷薇水”、“蒸油取液,作面脂头泽,长发润燥香肌,亦入茗汤”。

还有一种紫茉莉,可以当美妆容的胭脂、唇彩。紫茉莉早开午收,一名唤作“胭脂花”(胭脂花),可以点唇。

茉莉嫩叶用来蒸豆腐是野蔬绝品。茉莉花的叶子具有清热、解表、利湿之效,采收茉莉花初发的嫩叶,洗净,同豆腐蒸食,说是绝品。在日本这可就是怀石料理的上选了。

好一朵美丽芳香的茉莉花!几千年前远从佛国传香到中华,《茉莉花》在民间唱出小调,于18世纪又从中国传到西方歌剧中,成了世界名调。茉莉情韵深浓处,梦里犹觉鬓边香。@*#

(点阅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国色天香”的王冠给了牡丹花王,而给花后“芍药”的帽子,却有千百种。早在《诗经》诗史上,展开相异的评论。芍药有天授宰相的祥瑞征兆典故故事……白居易看芍药看到另外的空间……
  • “菖蒲节”就是端午节,菖蒲和端午节习俗渊源久,菖蒲是端午的“仙花”,可以制五毒、斩千邪。菖蒲留下成仙、长生传说:汉武帝遇见异、安期生成仙留下一只鞋子……石菖蒲、汉唐菖蒲不一样唷,照过来……
  • 端阳节期,浓艳的虞美人迎风招展,不几日勾颈遗恨,楚楚一生转首空。虞美人和霸王项羽留名史记,往事之多少?美人化作碧风去,霸王遗憾事。虞魂怆入苦情花,千年舞草逐梦,绕天涯!
  • 逢端午节话艾草好时节,艾草的多种功能中国人早知道,“艾”的丰富内涵超乎人们的想像!诗经中有诗传史,《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中国晋代有一位以艾草灸治法救人无数的女神医鲍姑……
  • 夏至之花圆圆团团一大花球--绣球花。绣球花和夏至有何关联?淸人黄之隽词形容这花“借霞染雪微换芳颜”,诗情画意美透了!花语表示团聚、幸福、圆满、甜蜜和希望…
  • 周代《礼记》的〈月令〉写:“仲夏之月木槿荣”,中华民族早就观照木槿。木槿可以吃、可以观、可也兴、可以叹:为何木槿自古以来担任篱笆的角色?中国有怎样的“槿篱”文化?“无宿花”木槿朝生暮落,诗人寄语后人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