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纽约华侨学校换帅 在理想与现实中寻平衡

中文热下传统侨校因资金匮乏 艰难维持 两届校长的摸索 传统与创新的经营冲突

伍锐贤(中)与王张令瑜(左)及侨校新校长王宪筠(右)分别签署财务交接文件,将侨校结余62万美元转交给王宪筠。(蔡溶/大纪元)

人气: 446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8年09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蔡溶纽约报导)纽约华侨学校这个全美历史最悠久的“百年老店”再次换帅,新校长王宪筠8月31日从王张令瑜手中接棒。在海外华文教育面临资金匮乏、传统中文学校生源减少等诸多困境之时,侨校将迎来什么样的转折点,新帅能否带领侨校闯出一条生路?关心华文教育的许多人都想知道。

王张令瑜这两年的校长生涯,毫不轻松。2016年8月她临危受命、接手侨校时,民办的侨校受到公立学校政府免费中文课程的挤压,正持续流失学生和教师,基本上收学费是入不敷出,要靠“倒贴”支撑。董事会希望她能扭转亏损局面,提升学生人数。

曾在纽约市府担当公职做到局长,也做过基金会负责人的王张令瑜,跟侨校过往走的保守路子大不相同。她开出的药方,是把侨校做优、提升现代化。只半年时间,她就把侨校的教学硬软体全方位地改进,之后一年半,她首次举办“侨校开放日”宣传,设立图书馆,为教职员加薪并增加助教,稳定了教师队伍,亦为侨校增加30%学生。

但是头一两年的改革,确实出现比较大的现金流出,造成董事的担忧。更具体地说,董事们从经营报表上看到的,提升软硬件的花费还只是一次性的18万,但教职员加薪和请助教,在目前的营收下,无法平衡。董事会担忧,资金恐怕很快就会见底。

“钱可以不赚 但总不能亏蚀”

“钱可以不赚,但总不能亏蚀老本”,侨校董事长伍锐贤说,校长以专业立场实现教育目标没有错,但是资金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王张令瑜担心缩减费用,会导致质量下滑。“如果再走回省钱的路,教师质量怎么保证?学生增多是一回事,不能只看数字,质量要紧,最好的广告永远是学生和家长。”

她提出增加学费、建立校友会、社区筹款、减少管理成本等方案,开源与节流并重。今年四个月内从商家筹集到5万元,下一步她计划向主流社会寻找大的基金会支持。早年她在华埠人力中心担任行政总监时,曾在五年内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200万,有这方面的经验。

在王张令瑜的眼中,成立于1909年、拥有独立巍峨校舍的华侨学校如同“绩优股”,相当有发展前景。她不满足侨校原有的服务侨界的定位,而要与外界合作开发现代教材,在孩童品德教育的训练及人格特质的培养上,争取基金会资助,将侨校办出特色、做出质量,成行业龙头。

但是在16名常务校董看来,侨校立即止血、弥补财务上的损失才是头等大事。伍锐贤也认为,王张令瑜有点过于理想主义了。

传统与创新的经营冲突?

毕竟,以中华公所为龙首的传统侨界,开学办校、做各种便民服务从来都是用侨团自己的钱。伍锐贤一向以此为荣,“我们是非牟利社团,但从不接受任何政府资助。”若中华公所在经济上没法继续其运作,如何有能力去实践对社区的“承诺”?

唯一例外是,属下的儿童培护中心曾在四年前向市府申请Pre-K学前班项目,获得政府经费,却被一大堆政府的繁琐规章弄得“鸡毛鸭血”,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填写各种表格,“交代每个小时做了什么事”,做不到还要挨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恐怕也是一个原因。

但王张令瑜认为,长期的企业价值比短期的盈利(或持平)目标更重要,“不要只看钱,通过合作伙伴关系进行扩展,将教育使命带上新境界,这更有价值。”

她说,基金会有钱,只要找到一个大基金会支持侨校3~4年,每年数万元资金就能解决,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建立一个目标,有能力取得持续有效之成果,就能吸引基金会与侨校建立伙伴关系,对项目“扶上马、送一程”,提供相关资助。

但她难以说服对主流基金计划持怀疑观点的老侨。毕竟,老侨有自己的老派观念,解决问题的工具和语言,面对风险的态度不同,未必能接受新派做法。

校董:物美价廉 是侨校的办学重点

相对于思维“半洋人化”的王张令瑜,财务会计出身的伍锐贤在侨校发展上更讲求“实用主义”,财务上务求稳健。他认为,仍在亏损烧钱阶段的侨校“只能看菜吃饭。有多大的头就戴多大的帽子”,“我们尽量做到物美价廉,这是侨校的办学重点。”

也有老侨说,王张令瑜要将侨校变为中文学校典范的想法不错,豪情万丈也没有错,但侨校升级是一个“文火慢慢煲”的过程,急火行不通,就同企业扩张太快会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类似。伍锐贤赞同这一看法,“大家都没有错(nothing wrong doing),只是现实操作错误。叫好不叫坐(专业人士评价高,但票房不高),还不行。”

对于侨校新掌门人王宪筠来说,来自台湾的她仍要面对许多问题。将来华侨学校的路怎么走?一些疑问已有了解答,但许多疑问仍然没有答案。她将如何与那些基本不懂国语,或者将“床前明月光”读成“从前明月弓”的港式国语的侨领进行沟通?她要“入乡随俗”,还得先“学广东话”。◇#

责任编辑:文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