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杨亿为人有气性 皇帝不恼反称许

作者:洪熙
景德二年(1005年),宋真宗下诏杨亿和宰相王钦若主修编撰《册府元龟》,全书次序和体例,都是由杨亿制定。图为北齐 杨子华《勘书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69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宋朝时期,有一个著名的神童杨亿(974年~1020年),与生俱来的天赋,使他在宋太宗(939年~997年)、宋真宗(968年~1022年)两朝,留下闪亮光辉的足迹。

神童生来有异象 或是道士转世?

杨亿的祖父杨文逸曾在南唐担任过玉山县令。《宋史》记载,杨亿将要出生前,杨文逸梦到一个道士前来拜见,自称是怀玉山人。杨文逸从梦中醒来不一会儿,就听家人来报,说生了一个小孙子。这婴儿十分奇特,全身长着一尺多长的毛发,过了一个月才自行脱落。等杨亿会说话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把《论语》口授给他,他随即就能熟记成诵。杨亿七岁就能作诗写文章,与客人谈论,显得老练稳重。

名震帝都 皇帝亲自面试

杨亿才华出众,十一岁那年,宋太宗听闻他的名气,下诏让江南转运使张去华测试杨亿的诗文功底,然后把送他到京城。接连三天他都得到皇上接见,对他测试的五篇诗赋,杨亿都是挥笔就立刻完成了。太宗非常赏识他,认为他是奇异之才,命令内侍都知王仁睿将杨亿送到中书省面试,又让他赋诗一首,宰相也惊讶其俊逸奇异的超凡才华,上章祝贺宋太宗发现了一位才子。

第二天,宋太宗就下诏,命十一岁的杨亿为秘书省正字,并特别把袍笏赏给了他。诏曰:“汝方髫龀,不由师训,精爽神助,文字生知。越景绝尘,一日千里,予有望于汝也。”

不久杨亿的父亲去世,等到守丧期满之后,恰巧他的堂祖父杨徽之前往许州任职,杨亿就去许州投奔他。杨亿勤奋苦学,昼夜不息。杨徽之私下里同他谈话后,感叹道:“将来能振兴杨家的人就是你了。”

杨亿,字大年,谥号杨文公。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北宋著名文学家。图为杨亿画像。(公有领域)

帝王惜才 体恤臣工 恩赏有加

宋太宗淳化年间(990年─994年),杨亿到京城去献文章,改任太常寺奉礼郎。献《二京赋》之后,皇上下诏让他参加翰林考试,赐进士及第,升任光禄寺丞。此后,宋太宗数次召见杨亿参加宫廷宴会。

宋太宗曾讶异,为什么主管宴会的官员不经常把杨亿召来。宰相提醒宋太宗:“按照惯例,没有官职的人不便经常被召见。”太宗立即命杨亿到集贤院任职。杨亿上表,请求回归乡里时,宋太宗恩赏他十五万钱。

至道(995年─997年)初年,宋太宗亲自制作九弦琴、五弦阮,许多有文才的人上奏颂扬,宋太宗单单认为杨亿的颂词最好,赐给他绯衣与鱼符袋(注:五品以上官服颜色是绯色,佩银鱼袋)。至道二年春天,升任著作佐郎,太宗了解杨亿家贫,多次给予赏赐和馈赠,曾任命杨亿为越王生辰使。

至道二年(996年)春天,杨亿升为著作佐郎(属中书省,掌编撰国史),皇上知道杨亿家境贫寒,屡次赏赐他财物,对他恩待有加。此时朝廷高官的上表奏疏,大多借用杨亿的文辞,因此杨亿的名声愈加显着。

宋太宗赵匡义像。(公有领域)

编修帝王实录

宋真宗还是太子时,杨徽之担任太子府首席幕僚,所有疏文都由杨亿起草定稿。宋真宗即位后,下诏钱若水编修《太宗实录》,全书一共八十卷,杨亿独自编修了五十六卷。宋真宗称赞杨亿擅长史学,后授予左司谏、知制诰,赐给他紫袍与金鱼袋(注:三品以上官服颜色是紫色,佩金鱼袋)。

景德二年(1005年),宋真宗下诏杨亿和王钦若主修编撰《册府元龟》,全书次序和体例,都是由杨亿制定。参与编修的官员分别编撰篇序,宋真宗还特别下诏,其他官员编撰的内容要获得杨亿审定之后,才能采纳使用。(《册府元龟》为中国宋代四部类书之首,几概括十七史,初名《历代君臣事迹》,一千卷,与《太平御览》并为宋代类书之代表。)

在人才辈出的北宋,杨亿堪称大家,他才思敏捷,文章的格调雄健,而且做事精致细密有规划,擅长用细字起草文章,一篇数千字的文章,不加删改一挥而就。当时求学的人,一致地尊崇他。他博览群书,记忆力强,尤其通晓典章制度。他还喜欢教诲引导后辈,靠他而成名的人很多。

为人有气性 皇帝不恼反称许

杨亿性情耿介,崇尚名节。他担任知制诰(掌管起草皇帝授意的诰命文书),曾经起草答辽国书,其中有一句“邻壤交欢”,宋真宗阅览后,在旁边批注,应该写作“朽壤”、“鼠壤”、“粪壤”等字,或许真宗想起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萧太后率领大军的入侵,所以用轻蔑的词称呼辽国国土。

杨亿看到批注,急忙改为“邻境”,没有采用皇帝的用词。后来,宋真宗对辅臣谈起此事,并没有生气,还颇有些赞许地说:“杨亿真有气性,商量不得。”

和杨亿商量不得,不仅这一次。宋真宗想册封刘娥为皇后,让杨亿起草册封诏书,派宰相丁谓传旨,杨亿没同意。丁谓说:“你就试着起草吧,不愁你将来没有富贵。”杨亿说:“这样的富贵,也不是我所希望的。”皇帝没办法,只好命其他学士起草诏书。

不辞而别 舆论哗然 帝王不计其过

尽管杨亿数次忤逆旨意,但宋真宗胸怀宽大,依然对他恩赏有加,礼遇不衰。

杨亿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市)有座别墅,杨母过来看视杨亿,不巧罹患疾病。杨亿一获悉母亲生病,就留了一份文书给孔目官,没等批准就半夜不告而别。

其实,前一天,宋真宗就听说杨母病了,派了使者送汤药和钱物前去慰问。使者来到杨家,发现杨亿已经回阳翟了。对此,朝臣议论纷纷,认为杨亿的做法实在不妥,建议罢免杨亿的官职。但是宋真宗爱惜杨亿的才华,没有罢免杨亿的官职。杨亿身体羸弱,常常生病,他上表请求辞官休养,宋真宗准奏,但之后不久,又派杨亿担任新的官职。

杨亿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不为权势所屈,是个性情中人,他充满故事性的一生,被后世称为传奇。传奇的背后,宋太宗、真宗两位皇帝的知遇之恩,善待臣子的胸怀,也成就着非凡的风采,永隽青史。

@*#

宋真宗像。(公有领域)

事据:
《宋史》卷305
《续资治通鉴》卷30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是谁在风中吟唱茫茫草原的酒歌?拨动历史的琴弦,聆听草原帝国的凯旋,于静音的空白时光,寻找一位仰慕已久的大汗。
  • 八岁,还是少不经事的年纪,有人一跃龙门,成为当朝太子正字(官职,刊正皇家藏书),成为大唐有品阶的官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公务员。唐玄宗一朝出现不少神童,八岁就做官的神童,刘宴是其中之一。
  • 伯颜出则为大将,在朝可为贤相。伯颜善于领兵作战,却不妄杀一人,不残害一物,不为珍宝财货动心,不为美酒女色所迷惑。伯颜班师回朝,囊中不带江南一物,只带回精诚至忠的护国之心。伯颜盛德令朝野感佩,赫赫功勋令诸将仰慕。
  • 张曜对此深以为耻,他痛下决心,发奋读书,扭转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于是他拜妻为师,并与妻子约定好,上课时,他对妻子执弟子礼,让妻子将他当成一个小学生来教。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明神宗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于谦蒙冤于一时,却万世不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 《书经‧大禹谟》有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却无法遵从。不过伯宗的妻子却深知此理,后人称赞伯宗妻子知“天道”,从而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浙江巡抚傅孟春认为“肃”之一字,未足以尽于公之良惠忠贞,为此具疏。
  • 一日,浙江盐台姚舒因历吴山,见行人伍公,即春秋时伍子胥也。复过褚堂见仆射褚公,即唐时褚遂良也。来至栖霞岭见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飞也。特谒三台山赡于肃愍公祠。姚舒观四王公之忠节,皆祠于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励后观瞻。后坊成,名曰“忠节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