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案的启悟

作者:张卉中
font print 人气: 709
【字号】    
   标签: tags: , , ,

母亲晚年时,在她身上发生了两件非常理所能解释的事,让我对生命的状态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母亲曾因车祸住院半年,出院后行动不便,在家里仍然睡医护用床。要如厕时,看护将她扶起坐在床沿,然后抱下床,坐轮椅去厕所。有一天,看护发现母亲躺在床边的地上,吃惊地问她怎么下来的?她说,她已经上完厕所,可是爬不上床。她确实去了上厕所。真不可思议,母亲根本不可能自己坐起来,况且床那么高,更不可能自己下来。这让我联想到所谓的梦游。例如有人在睡梦中,外出爬上电线杆,这事他清醒时是绝对办不到的,母亲的遭遇可能是同一个道理。

另一件事发生在母亲离世之际,当时她很虚弱,晚间我照常带孩子去探视,听不清楚她说什么,当我说要回去,她将我的手紧紧抓住不放,但因孩子很小,不得不很抱歉地挣脱她的手。回家后,凌晨四点就接到母亲过世的消息。

当天母亲的遗体送往殡仪馆安置于冷冻库内,我们将她日常所睡的医护床铺收拾平整。可是,隔天却发现,她的床铺却像人睡过一样,出现一个跟母亲一般大小的人躺上去的痕迹。家里没有人爬上去睡那儿,据常理也不会有人那样做。相信母亲于无形中又睡到床上去了。这很像我外公过世后,有一段时间,他还拄着拐杖上下木楼梯叩叩作响。

想起自己在三十多岁时也曾有过超常体验。当时刚入职场又初为人母,全身紧绷,阅报时,看到一种简单的瑜珈放松法,就照着做,全身放松摊在地板上。意想不到,瞬间自己和地板上的身体失去联系,感觉好像在高处,意识和身体彻底分离。新鲜感终于不敌家庭和工作的呼唤,却一时关联不上自己的身体。无论多强的意念,身体依旧不听使唤,任何部位都动不了。在焦急中心生一念,人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能活着,于是铆足了劲想让身体吸一口气,经一再尝试终于吸到气了,瞬间意识就与身体合一了。

后来在打坐的书中看到,这种现象是所谓的灵魂出窍。约二、三十年后,读到关于濒死体验的医学报告,发现与我的体验有类似之处。例如车祸重伤者的灵魂飘到手术房的天花板上,俯看医生和护士抢救自己躺在床上的身体。也有的是灵魂离开身体后,到了一个异于人间的世界,可能是天堂,或其它什么地方,与神或与过世亲人互动,而这个亲人也可能素未谋面,却被证实无误。

这些所谓的灵异事件,在科学发达的当今,往往被视为无稽之谈。而越在远古年代,人们可以透过打坐冥想等方式,开发先天本能,探索到非肉眼所能见的生命领域,对人间的得失有着较宏观且深入的体悟,因而较为宽容豁达。随着眼见为实的科学渐次发展,人们逐渐丧失这种先天本能,并将看不见的生命存在形式,视为迷信,以致容易陷入事物表象的得失纠葛中,活得越来越不自在。

少一分现代科学的羁绊,多一分灵性的启悟,人类社会将变得较为美好纯净。@*#


责任编辑:王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多年研究证实,打坐冥想益处良多,增智生慧,强身健体,尤其有益于大脑健康。一项研究特别指出,长期打坐可让人的大脑变年轻。
  • 美国一位女子因前方车祸堵车上班迟到,为向老板说明情况,拍下了一张现场照,没想到却拍到了一束神秘白光,给遇难者的家人们带来了心灵的阳光。
  •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活着的人经历过灵魂出窍,他们的这些经历对其他人来说会觉得匪夷所思,但他们却实实在在亲身经历了。他们在灵魂出窍后看到听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吧!
  • 美国女子霍克斯(Joyce Hawkes)是一名生物物理学家,她自称在年轻时曾因为被东西砸到头而灵魂出窍,见到另外空间的奇景,而这个特殊经历改变了她往后的生活。
  • 一名自称荷莉(Holly)的女子表示,她因不名病症而罹患严重的抑郁症,最终选择服药自尽。在“死亡”的那一刻,她的灵魂“被拉出身体”,随后游历另外的空间。而在她回到人世间之后,她的不名病症竟然奇迹般消失了。
  • 静坐,又叫做打坐、又叫冥想。图为中医博士李有甫在打坐。(大纪元)
    静坐,又叫做打坐、又叫冥想。那么,打坐有没有什么好处或不好处呢?
  • 六分钟的短片,拍了足足一个月。原因很简单,因为等待。等风,等雪,等雨,等心中期待的景色。这种等待是一段修心的历程,有苦闷,有煎熬,亦有释怀之后不期而至的惊喜。走过之后再回头品味,很享受这创作历程中的每一步。这更像是与自然共同参与创作一部作品,我在努力实现心中设想的同时,也用心感受并接纳自然的给予。
  • 人说“烟花易冷”,在欧文这儿,电焊的花火凋落之后,却凝结出了让人惊叹的艺术果实。
  • 神韵艺术团舞蹈演员范徽怡告诉我们,她童年时曾观赏过一场神韵演出,深深地被打动,自那一刻,她决心刻苦学习中国古典舞,长大后成为神韵的舞蹈家......
  • 善良是童真最美的表现,孩子们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爱护小动物,关心身边的朋友,甚至愿意和陌生人分享笑容。这份善良源于纯真的心灵,不计较得失和付出。孩子的心灵如同一片澄澈的湖泊,不受尘世的扰攘,泛着淡淡的光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