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海充斥塑胶微粒 八掌溪出海口居冠

海中打捞到的塑胶垃圾包含硬质塑胶、软质塑胶、发泡塑胶、塑胶纤维与圆形塑胶粒5类。 (黑潮海洋基金会提供)
人气: 22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9年01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徐翠玲台北报导)海洋塑胶微粒污染已成国际关注议题。环团3日公布台湾海域塑胶微粒调查结果显示,台湾海域估计每立方公尺海水中含0.016到64.12个塑胶微粒;嘉义八掌溪出海口附近是塑胶微粒最多的地点,高雄后劲溪出海口、基隆和平岛则分居第2、3名。环团呼吁政府,重视海洋塑胶微粒,并尽速投入相对应资源,积极探讨对策。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针对51个检测点进行海水表面微塑胶的打捞搜集、分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研究员温珮珍指出,这次采样在每个测点都发现塑胶微粒,每立方公尺海水中有0.016到64.12个塑胶微粒不等,若将水体换算成国际标准游泳池大小(长25m✕宽21m✕深度2m),可想像有30几个到10数万个不等的塑胶微粒在游泳池中。

温珮珍说,测到塑胶微粒最多的地点是嘉义八掌溪出海口附近,每立方公尺有64.12个塑胶微粒,相当于国际标准游泳池中有13万5千颗塑胶微粒,第2、3名分别是高雄后劲溪出海口、基隆和平岛,每立方公尺海水中分别含4.90与3.10颗塑胶微粒,等于泳池中约有1万颗塑胶微粒漂浮其中。

捞到的塑胶分成硬质塑胶(如瓶盖)、软质塑胶(如食品包装)、发泡塑胶(如保丽龙)、塑胶纤维(如渔线、渔网)与圆形塑胶粒(塑胶原料)5种。在全台海域中发现硬质塑胶的占比最高,可见生活塑胶仍占大宗。八掌溪出海口海面测到最多圆形塑胶粒,远高于其他海域,推测与上游或邻近县市的工厂活动有关。

毒塑胶透过海洋生物 进入人体

台南社区大学环境小组研究员晁瑞光指出,日本1980年代开始研究塑胶微粒,日本研究发现塑胶微粒会吸附有机污染物,简称毒塑胶,然后被海洋生物吃进肚中,毒塑胶就藉由海洋生物进到人体。

晁瑞光表示,长期统计发现,台南排名第一严重问题是牡蛎浮棚养殖使用的保丽龙浮具所造成,其次是塑胶相关制品,有时甚至超越保丽龙;第三来自一次性饮料杯、宝特瓶、瓶盖、吸管等,且逐年增加。此外,资料亦显示垃圾多来自陆域及河流,量体多寡与台风大雨有很直接的关联。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张卉君说,日本从2014年开始针对全国海域进行1年2季以上海漂垃圾、塑胶微粒调查,进而掌握数据制定国家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政策;美国加州2018年10月公布“加州安全饮用水法案”,严格管控微塑胶对健康的风险。台湾缺乏海域塑胶微粒(或微塑胶)调查,这次是首度进行调查。

台湾海洋大学教授邱文彦指出,这次调查研究花费200万元。海洋污染统筹管理执行机关是海保署,但海保署2019年、2020年计划经费只有100万元左右,在政策方面,海洋污染问题显然未获重视。海洋塑胶不是单一部会问题,建议行政院应设专案小组,由政委统筹或联合相关部会,订定因应海洋塑胶威胁的具体行动专案,分短中长期逐年编列经费,才能具体、确切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芸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