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成语数来宝】

“一诺千金” 让人生死相许!

作者:容乃加

“一诺千金”不仅仅是态度,而是力量!(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4009
【字号】    
   标签: tags: , , ,

楚汉之争的时代,项羽的旗下,有个重信诺的季布将军。季布重信诺在当时就非常有名,太史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记载,楚国有一句俗谚:“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就是赞扬他的。楚国游士、辩士曹丘生在各地方游走时,也广传了季布重诺行谊。楚国称赞季布的那句俗谚,就是后代成语“一诺千金”的根源。宋代杨万里《答隆兴张尚书》中,有“一诺千金,益深谢臆”的词语。“一诺千金”也作“千金一诺”。

季布是出身楚国的侠义人士,有担当讲信用,乐于助人,驰名楚地、梁地。人生有起、有落,当季布遇难时,有人出身相护、有人相挺,这些人非常珍惜讲信诺的人,宁愿为保护信诺之人而献出生命,千金也不能动摇他们的心性。我们就来看看这“一诺千金”引起的力大无比的效应展现。

秦朝末年,楚汉之争中,季布在项羽的阵营将领士兵,数度围困了汉王刘邦。后来,项羽战败在乌江结束了一生,刘邦开汉朝,悬赏千金要捉拿季布,且昭告说如果有人敢藏匿他,一律论处,罪及三族。

季布效忠的项羽。(王双宽提供)

在这样的危险氛围中,对于辅助项羽、重诺的大丈夫季布,还是有不少侠义之士不怕死地维护他,第一位是濮阳人士,重义气甚于生命的周氏。

季布亡命天涯之时,先是藏匿在周氏家中。有一天,周氏告诉他尊敬的将军季布说:“汉朝急于用钱买将军的命,就要追到臣的家中了。将军如果能听臣的话,臣就能献出计谋;如果将军不想听,臣愿意先自行刭颈自杀。”

季布应允了周氏所献的计策。于是周氏将季布装扮成罪犯,剃去他的头发,在他的脖子箍上铁圈,并且为他换上粗布衣,送上了运棺柩的大车。那大车将季布连同家僮数十人运送到鲁地,到知名的游侠朱家那儿求售。

朱家是第二个帮助季布的侠义之士,他是让季布的人生起死回生的关键人物。他心里明白,那个貌似获罪服杂役的人其实是大名鼎鼎的项羽的将军季布,于是买了下来,让他去耕田;他告诫儿子说:“田地里的事都听这个奴仆的,你要和他一起用餐。”

然后,他乘着轻便马车上了洛阳,为季布铺展起死回生的路。

朱家轻骑上了洛阳,为季布铺展起死回生的路。图乃明唐寅画马,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共领域)

朱家到了洛阳,冒着死亡的风险,找到贴近高祖的重量级人士夏侯婴--汝阴侯滕公。夏侯婴是刘邦的同乡、少年好友,同时又是汉朝的开国功臣。

朱家先问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为何皇上急急切切要捉拿他?”
滕公答说:“因为他数度为项羽围困过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捉拿到他。”
朱家接着试探滕公说:“公觉得季布是怎样的人呢?”
“贤人。”滕公答说。

朱家心里笃定了,于是开始据“理”与“利”为季布求情,说道:“臣各自为其主尽心尽力,季布为项氏所用,为他尽力乃是职责所在。难道项氏的臣下都要赶尽杀绝吗?再说,皇上刚得天下,就因一己的私怨悬赏千金捉拿此一人,不就是昭示天下不能广容异己吗!季布贤能,在汉朝的逼迫之下,可能北走胡地或南走越地,这不是让壮士去资助敌国吗?这是国之大忌啊!昔日伍子胥鞭楚平王之墓,殷鉴在前。公何不从旁劝诱皇上呢?”

汝阴侯滕公心中明白朱家为季布请命,也知道季布应该是藏匿在他那里,乃许诺了他。他日,汝阴侯滕公趁机进言给刘邦,刘邦乃赦免了季布,并且召见他,授职郎中。

华夏之邦原是千金不换的信诺之乡,大唐诗仙李白诗中说“一诺轻黄金”[1] ,重信诺的德性得到代代珍惜!“一诺从来许杀身 ”[2],让气节之士连生死都不怕,信诺义行力大无比!重信的一诺感动人、保障人,将会招来更多的信诺,“一诺百金”、“一诺千金”,环环相扣,千金不“坏”。讲信用、重信用的人多了,更能形成一个确保生命安全的环境!

转个身看当今的中原大地,蒙尘何等深刻!争利忘义的行径正在毁灭华夏子民重信诺的基因,上下交争利,正在自掘坟墓,毁灭己身安全的生存环境。人人推波助澜,“打造”无信之国,人人自危,绝对不是妄语。

注释
[1]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

[2] 唐代 戎昱 《上湖南崔中丞》

来源:《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唐诗》

@*#

(-【成语数来宝】待续-)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 冬至:夜从今夜短,日从今日长!冬至日阳光达到南至点将要北返,阳气从地底升起。你对“冬至”的内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盘点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与典故。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圆!黄历八月十五日围绕着月亮的许多民俗传说,尤其是中秋节的神奇事儿纷纷涌上记忆的时空,让人回味中秋节的神奇时空!它们跨越了几千年的记忆,搭起仙凡之间的桥梁。
  • 秋天多变的风貌往往容易触动人心,诗人咏秋的诗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诗情画意中对应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让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们来看一篇咏早秋的诗,体会其中简单二十个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意境与深永的意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