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没上过学 却自己治好白内障 “龙飞鳯舞”秀书法

作者:农本木
font print 人气: 2025
【字号】    
   标签: tags: , ,

对于祖父,我一直有两个比较清晰的印象,一是他戴着一顶欧式呢帽,浅灰绿的颜色,带着我在后院外边的小路上摘取林投(植物名,叶狭长,叶缘有钩刺,果实像鳯梨)叶,除去钩刺后,厚韧的叶片可编各式小玩意儿,比如戒指、小盆小篮子……那一刻,祖父五官身材模糊,整个人似乎都化成了那顶呢帽,很绅士的。

另一个是祖父去世,办丧事时的景象。在老家门外的晒谷场上,摆了许多大圆桌,那是告别式完成后作为告别宴用的,排场盛大。五岁的我没见过这样的场景,和几个伙伴在桌底下钻来钻去,玩得不亦乐乎。

除此之外,和祖父有关的其他讯息、事迹,都是从家人或近亲那儿得来的。以下大都是根据我大哥写的族谱,加以增补整理而成的。

无心插柳 练出一手好毛笔字

我的家乡在台湾中北部一个滨海的小村,那是一个称得上是“穷乡僻壤”的地方。我祖父自幼聪颖,许多事无师自通,艰困的环境阻挡不了他的自我成长。那时我们村中有个曾进过学堂的人,许多幼童的读本他都有。那时候还没有“智慧财产权”这个概念,我祖父向他借来读本,都要另外先抄写一分(本),以备还书后,作为复习之用。久而久之,竟然无心插柳地练出了一手好毛笔字来。另外,他也利用晚上时间自学汉文,造诣颇深。

自己把白内障治好了

祖父约45岁左右患了白内障,看医生得花钱。那时家中经济不太宽裕,为了省钱,他自己去买眼科医书回来研究,暸解书中奥妙之后,自己开药方抓药回来煎服。一边吃药一边照镜子查看眼球的变化,并据以调整药方,结果竟然真的把白内障给治好了。

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听闻了。起初,只有患白内障者来找他开药,演变到后来,一些小病小痛,比如耳鼻喉病、皮蛇、头痛、感冒等,乡亲也都把他当医生,找他开药方。开好药方,自己到镇上中药房抓药煎服医治。

经过我祖父看诊的,多少都有疗效,而且看诊不要钱,只花药钱就好了,既经济又实惠。那个年代的人,生活一般都比较清苦,生活上都是能省则省,所以那时候来找祖父看病的可真是络绎不绝。

不过,我祖父很快就明白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毕竟他没受过任何医学训练,疾病千百种,除了白内障有实际操作过,有实质经验外,其它问题都得摸索开药,其中潜藏着很大的危险性。意识到这一点以后,马上就婉拒乡亲的请托,只留眼疾这部分。

那时候,家中常有人送鲜鱼、蔬果。因为古时候的人,生性都比较纯朴酣厚,把人情世故看得很重,得人一分,至少也要还人五厘。这些送东西的人当中,有些是请祖父开药方的;有些是找他看信件的,也有请他写信的,甚至有找他调解家庭纠纷的,林林总总……所以祖父常常很忙,而受惠的是家人。祖父大都很乐意收下这些东西,主要是因为这些都是乡亲自家种的,或者去海边抓捕的渔获,不是花钱买的。

祖父的才能与智慧是多元的。可惜为了生活,他从事很多工作,种田、打鱼、当乩童的“桌头”(帮助翻译及传达沟通)。虽然没有时间做自己喜爱的事,但是他在书法方面的才华和表现却一直受到肯定。当时小镇的许多庙宇主殿的龙柱、正门、侧门、厢房等,所有的对联都找他执笔书写。

“龙飞”“凤舞”显真章

自家新建“虎尾寮”(一种具有特殊格局和结构的房屋名称。)时,从正厅进入内宅有左右两扇门,他请木匠在门楣上嵌定两块桧木板,涂上一种红色水性色料,等色料干了之后,他脚垫矮凳,信心满满地用大毛笔在左边的桧木板上直接写上“龙飞”二个大字,右边则写上“凤舞”二字。字体是行楷,大小约30公分见方。

“龙飞”“凤舞”这四个字,在我出生前就有了,我出生后,它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没事时,我常会呆呆地望着它们。但是,我家人可能都只视之为装饰物品,从来没人把它当成是难得的“创作”,所以在“虎尾寮”拆除翻新时,这四个字就下落不明了。为什么会下落不明?极有可能是被当废弃物扔了。

我努力地回想那四个字,的确写得很好,笔意浑厚匀称,笔势圆柔,间架布局疏密合度,字形端整大方,整体有种平和、含蓄不可轻忽的气势。

要知道,我祖父是脚下垫着小凳子,抬腕悬肘,在平贴于墙上的桧木板上书写的,难度之高是显而易见的。那两块木板的宽度大约是B4纸的两倍大。在小小方块中要挤上二个斗大的、笔画繁多、难度极高的字,殊属不易,若再进一步想写得优美得体,那更是难上加难。但我祖父也没打草稿,拿起大笔,直接就写了,而且写出来的字,任谁看了都要喊“赞”!

其实,祖父大可选字形笔画比较简单的,或者他比较拿手的字来书写,就像别人家一样,写个“竹苞”“松茂”就很够意味了,但他偏偏选了任何人看了都想避开的“龙飞凤舞”,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那是不折不扣的“自我挑战”,但我那有才华的祖父却迳直地就写出来了。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我试着揣度祖父的心态,除了挑战自己之外,可能还有赞誉自己的成分,看我写得多好多顺畅啊!在偏远的海隅,一个文明、文化因子没有什么发光发亮的机会,那就自己来创造机会吧!

他也教我大哥、二哥写毛笔字,还要他们背口诀,一边写一边念:点要像桃,撇要像刀,横要像竿,竖要像桩……(可惜接下来是什么,我大哥记不得了。)。

接力写春联

当年的台湾农村也和其它地区一样,过年要贴春联。那春联当然是由祖父来写,邻居也都会送裁好的红联纸来请他书写,可惜他去世时,我才五岁,已记不得他挥毫的丰采,更无缘得到他的教诲与指导。祖父去世后,理所当然的,写春联的工作就落到我父亲身上。我父亲的毛笔字并不怎么样,他自己也很清楚。所以等我大哥能写时就让我大哥来写。大哥的毛笔字天生就带有隶书意味,加上字形端整,看起来还颇有韵致。

但大哥后来外出求学,虽有一段时间回乡就职,但结婚后又举家迁到台北。春联也就没人写了。

我父亲看来看去,没有其他人可选,就要我上去写。我这辈子只临过魏碑《张黑女墓志铭》,而且也没临摹出什么心得来,看着帖写还稍像样,但一离开帖子,独立作业时,就经不起推敲。只是好歹不怕提笔写,只有这一点比其他兄弟姐妹强。

魏碑《张黑女墓志铭》拓本  局部。(公有领域)

一开始我是一笔一画地、中规中矩地写,写了几回以后,就想小小地秀一下,写草一点,其实也只不过是在笔画中稍带点行书那种连绵笔意而已。我以为这样写比较有气势,也比较灵动有朝气。奈何我父亲并不认同,他在一旁颇为不豫地说,你以为写草了就比较好看吗?当然他不会叫我重写,可是自此以后,我再不敢忽视这份看似平凡平淡,其实带有神圣使命的工作了。

后来,我也到巿场卖起春联来。有一同事家正好在巿场里,家门口天天都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特别是过年前几天,整天都是人声鼎沸。她们看得多了,知道有商机,就建议我去她家门口写春联来卖,赚得的钱五五分帐。也许是财迷心窍,也许出于好玩和新鲜感,我也自不量力,真的就上场了。

那时春联的形式并没有严格区别,除了正门外,每家都有几道侧门,卖出时问清楚门联的份数就行。记得那时七言的对联主要类型有“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爆竹一声辞旧岁/梅花数点庆新春”等对句。横批就更随兴了,只要有吉祥意味就可以了。再来就是门扉共有几扇,斗方需要几个,还有“竹苞”“松茂”、“司命灶君”、“鸡鸭成群”、“六畜兴旺”等等……。

可惜我也没写多久,结婚后就搬到外地,自谋生路了。

罹病辞世 遗训永存

祖父临终遗言之对联。(农本木提供)

我的祖父一生备极辛劳,不但严以律己,也严格要求家人,生活起居,处处要求做到位,不得马虎。这种严肃的性格,本来命中流年批阳寿只能活到四十七岁,但因他行善积德,上天有眼,添寿一纪年。五十八岁那年发现肝脏肿大,我父亲高价买回当时说是特效药的注射液,用冰桶储存,每天打一针,但病情也未获控制,痛苦难耐之极,只好购入吗啡,每天请邻居会打针的郑先生到家中注射止痛。民国四十四年黄历十一月五日晚上,他叫所有家人都到床边,交代遗言。他特别强调要孝顺父母敬重长辈。他说:父母长辈在世,听从父母长辈的话,悉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这是孝顺之道,也是齐家之本。若为人子不孝,等父母长辈死后,就是杀一头牛来祭拜也没有用。

其谆谆教诲言犹在耳,第二天,因多重器官衰竭而辞世,享年五十九岁。

祖父留有临终遗言,去世前三天,已坐不稳时才写的遗嘱,如下:

上联:赐子千金莫若教子一艺。
下联:遗训万言不如自训半数。

词曰:

祖父的遗墨。(农本木提供)

回忆当年鬓两丛,转瞬光阴发半苍
儿孙团聚言也善,平生事业一场空
教儿勤俭莫骄奢,谦让温恭礼可嘉
最妙人间谋一职,士农工商皆成家

本人遗言题

@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谁知又被酷爱他手迹的当地书法爱好者偷偷揭去了。临近除夕,急得王夫人不得不催他再写一副。王羲之略一沉思,笑着取过文房四宝,又挥笔写了一副,叫儿子将对联拦腰剪断,各先贴出上半截…
  • 繁花似锦的五月相偕着依然热切殷实的梦,努力圆熟生命的深沉。你闪烁着童稚的光辉, 在我不经意的回顾里,会是混沌中脱颖而出的灵光吧?!
  • 每到过年时节,看着国内火热的过年气息,住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更会想念国内的亲人。长长的思念,就像风筝的线绳,一直牵起心中酸酸的感触,飞向遥远的故国。那时才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
  • 清代康有为说北碑“笔法舒长刻入,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北碑中的魏碑精品“龙门二十品”有什么显着的特点,为何康有为尊崇北碑的艺术?
  • 汉字书法文化激发了许多人类的文明成就,这里就来介绍一下,让日本西画家中村不折深受震撼的北碑书法的背景和极具方笔特色的“龙门二十品”。
  • “30”,让我一生受益。而经过时序的推移,“50”也让我从年少不懂事的羞愧中释怀……
  • 记忆中儿时的广州,冬天的清晨都是雾气,从珠江边蔓延过来,湿气弥漫,雾气腾腾,趁太阳还没有穿透雾霾,小小的我飞快走在长长的骑楼下,穿越一个又一个窄窄的巷口,像谁都挡不住我的前程一样,无所畏惧,奔向菠萝包。
  • 中华传统的母亲花又叫忘忧草。(农粮署桃园提供)
    Yoki几乎没有感受过母爱,3岁时父母就离婚了。长大后,她正憧憬拥有一个自己的幸福家庭时,又被嗜赌的母亲连累,关进了拘留所。这样的成长过程,让Yoki觉得前路一片灰暗,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但是,转机出现了。
  • 来吧,妈妈,和我一起。我们来跳一支舞,旋转,旋转,旋转。跳尽生死,跳尽生而为人的重负,跳尽悲欢与离合,恩爱与情仇,跳尽迷离幻象。待灰烬变凉,我们会发现,我并没有错,你也没有错。人世间一切不过是一出戏。
  • “为人须凭良心,初一十五何用你烧香点烛;做事若昧天理;半夜三更谨防我铁链钢叉。”这是我烂熟于心的一副对联,从小到大不知听父亲念叨过多少遍。此刻重温,我似乎找到了父亲的生命底蕴,也在重新审视父亲时认识了独特的中国教化传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