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立国原则之廿六:呵护与保卫家庭

美国第二十六项立国原则,就是对传统家庭的维护。(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35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9年02月24日讯】(希望之声广播电台《美国史话》制作人方伟综述)美国先父们在第二十六项立国原则中申明,家庭是决定所有社会稳定与否的核心单位,因此政府应该鼓励和保护家庭的完整性。

今天美国的离婚率之高令人惊讶,达到了60%,家庭完整度一塌糊涂。有的人觉得美国就是这样很开放啊,中国跟着学,离婚率也上升。但是,早在1831年,法国的法学家托克维尔游历美国的时候,他所记录的当时美国的婚姻和家庭是什么样的呢?

国父们推崇合法与符合道德的婚姻生活

托克维尔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尊重婚姻、更加珍惜家庭中夫妻关系所带来的快乐。

托克维尔做对比说,我们欧洲人很多的动乱源自于家庭,因为人们不满足于夫妻生活,而在外面寻找过度的享乐,然后把家里出现的麻烦再带出去搅扰社会。这就是当时的欧洲,在文学作品中也看得出来,像《高老头儿》那样的巴尔扎克的那些书中,描绘的很多女郎都是情妇,女人是社交女郎,男人有一堆的情妇,18世纪的小说好多都是描写这些东西。

而一洋之隔的美国呢,托克维尔说,美国人从繁忙的公众生活中回到家庭,寻找简单、自然、纯净和安宁的快乐。他们认识到有秩序的生活才是幸福,然后他再把这种对家庭秩序的爱,带回到公共生活里。

他描述的情景给人感觉就像现在美国的乡村,很纯净、谐和的感觉,人在外面忙来忙去之后回到家,家里是他的避风港、是他宁静的港湾,他跟太太在一起享受简单和宁静的快乐,放松身心;他在家里休养生息之后,情绪平衡、身心充沛,再出去上班、打拼。所以家庭在稳定社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国父们所推崇的婚姻家庭概念叫做:合法的与符合道德的婚姻生活。

自然法规定男女不同特质的平等

那么,在国父们这个呵护和保卫家庭原则里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是男女平等,他们说男女确实平等,但是和今天讲的还不一样,他讲的是“不同特质的平等”(Differential Equality)。

上天造了男人女人,男女本不同,什么不同呢?生理特征不同,因此扮演的角色也不同。男人的角色是保护家庭、出去打粮(protect & provide);女人的角色是建立牢固的家庭,为自己的丈夫和小孩建立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男人只有和女人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女人从男人这里得到力量和理性,男人从女人这里得到温柔和敏感。

在家庭中,丈夫要爱护妻子、尊重妻子,为她们提供持家的财务,并且给予妻子持家的权利;妻子也爱护丈夫,以她的方式让丈夫休养生息,重新为家庭去打拼,这个关系好比中国古代的“阴阳相合”,形成一个谐和的家庭。

家庭在秩序上,男人是一家之主,如果家庭要做决定的话,包括说如果要投票的话,男人出去投的票就是代表他的妻子和孩子一起做的决定,这不是男女不平等、不是大男子主义,这是上帝的自然法中给男人的角色。这很像中国古老传统中的“三从四德”,叫做“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这一点上中、西方的传统也是相通的,但是今天的人,你提出这些理念没人认了。

家庭中的三元关系维系家庭的稳定

国父们关于家庭的下一个概念是:家庭的三元关系是神定的。什么叫三元?就是家庭中的父、母、孩子。

美国国父们讲,在这个三元关系中:父母对孩子的权威是自然法,父母对小孩当然有权管教,直到他成年和成熟;孩子成年和成熟的时候,父母和孩子双方就都自由了,那个时候成人的年龄标准是21岁。孩子成人以后,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父母不为21岁之后的孩子的行为负责。但在此之前,父母对孩子的权威是自然法,有责任养育他、教导他、规范他的行为。

那另一面就是,孩子对父母要尊重和遵从(respect & obey),这也是自然法。孩子要尊敬父母,要遵从父母的教导,因为是他们把你带来这个世界的,因为这样的关系,你就要尊重和遵从他。用句中国话叫做父慈子孝,这个概念在美国是一样的。

今天,同性恋、同性婚姻以及一系列“突破性”的东西,把人类和社会传统的基石都毁坏了,在一个同性婚姻中,还有什么三元关系呢?

国父们在第二十六项原则中所阐述的,就是对传统家庭的维护,因为家庭的力量和稳定是美国文化存在的基石,任何拆散这个家庭三元结构的政府行为,都构成对社会基础的威胁。#

(转载自希望之声广播电台)

责任编辑:张宪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国先父们在短短的第二十二项立国原则里,提出了国家管理自由人民的方法,就是要用法律来管理人民,而不能用人的意志去管理人民,即用法治而非用人治。
  • 美国第二十三项立国原则,叫做自由来自于全民教育。国父们认为,只有广泛普及良好教育,才会有自由社会,才可维持共和政体。
  • 当时国父们看到,美国是第一个给人民自由的现代国家,美国将缔造繁荣、创造财富,随之也会让列强眼馋,招引侵略和掠夺。因此最早从乔治‧华盛顿开始,就说:我们要保卫国家,取得和平,采取的方式,就是“用实力求和平”。
  • 美国建国先父们在第二十五项立国原则中认为,美国要与所有国家友好相处,互通商贸,诚实以待,不卷入与任何国家结盟。
  • 《蒋中正(蒋介石)日记(1948—1954)》新书日前于国史馆发表。民国历史文化学社社长暨前国史馆长吕芳上指出,这是一部罕见的国家领导人日记。
  • 几年前看到旅居美国的阿陀一篇关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惊心动魄的南中国知青偷渡潮》一文,该文写得深入细致,气势恢宏,且数据清晰,把当年的知青偷渡重现眼前。作者不是卒友,但能写出如此佳作,可见其写作功力深厚。但一篇好文有时也会有争议的地方。我个人与作者有不同的意见不吐不快,因此在这里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一下。
  • 在当年那个迫使大量人民“起锚”、“督卒”、“较脚”、“着草”——等同逃亡的大时代里,并非所有人都会一走了之的,所有成功的逃亡者都必须具有活跃的思想。在当年的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思想僵化,中红毒甚深的人,即使他们不是那个制度的得益者,他们也不会对那个极权制度产生怀疑,进而产生叛逆之心的。
  • 1979年以前,每当清明和重阳这两个香港法定的假期前后两周,香港政府都会开放边境的坟场让香港市民前往拜祭亲人。每当这两个节日,前往边境的人很多。在弯弯曲曲窄长的界河梧桐河南边各个大大小小的山坡上,人山人海,一个小小的沙岭坟场,能有几多真正的参拜者,来的人大都是在各个不同时期“起锚”成功的人。
  • 热带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常绿阔叶灌木群落——红树林。(公有领域)
    在香港大部分的知青都是当年的“起锚”客,“起锚”本指船舶开航的意思,但在那疯狂的年代,在一群特定的人群〔广东知青〕中,却有另外一个意思,在广东当年一提起这一专有名词,人们都知道那是指偷渡。“起锚”是一种赌博,参与者要押上自己的前途与生命,那时参与这个赌博的广东知青为数不少。有的赢了,有的输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