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公告推迟对华关税 谈判后续发展四大看点

人气 2996

【大纪元2019年03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吴英综合报导)周二(3月5日),美国正式公告推迟对中国商品加关税。传美中贸易谈判即将达成协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美中贸易战的结束。美中谈判后续发展,各界关注四大看点。

推迟对华关税 直到另行通知为止

3月5日,美国联邦公报(Federal Register)公告,在川普(特朗普)总统的指示下,2018年9月对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10%的惩罚性关税,仍将继续维持,“直到另行通知为止”。

川普政府原定于今年1月1日将去年的10%关税提高到25%。去年12月川习会达成贸易战停火90天共识,川普政府将提高关税日期延到3月2日零时。

去年12月后,美中进行四轮密集谈判。川普总统2月24日表示谈判有“实质进展”,决定推迟对华商品加关税,如有“更好的进展”,计划在佛州海湖庄园举行川习会,达成最终协议。

近日,多家媒体根据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报导,美中贸易谈判接近达成协议的最后阶段,双方考虑各自取消去年对另一方加征的全部或部分关税,并且可能在3月27日左右在海湖庄园召开川习会,达成最终协议。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美中贸易战的结束。

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上周在国会听证时表示,达成最终协议后仍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以确保北京履行承诺。依其规划,美中贸易协议必定会纳入严格的执法机制,生效后双方各层级定期磋商,重大问题由双方贸易主谈人(目前为莱特希泽及刘鹤)协商。如果无法解决问题,美方将对中国商品加关税。

此外,美中谈判能否最快在本月达成协议,目前仍是未知数。2月底,川普总统在川金二会的最后一天选择“走开”,并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从不担心从交易中离场,“我也会对中国这样做”。多位专家认为,川普这项决定是一箭双雕之举,中共对美谈判“没有胜算”。

美中贸易谈判后续发展,各界关注四大看点。

关税战停止升级?

多位知情人士称,中方希望川普政府取消去年对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的部分或全部的惩罚性关税,目前并不清楚川普总统是否会同意。

去年7月,美国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9月再对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10%关税。

彭博社报导,对于中方的要求,川普政府内部存在争议。一些顾问认为,美国必须在中方履行所有承诺后才“完全”取消对华关税,这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莱特希泽上周在国会表示,即使在协议生效后取消部分或大部分对华关税,但是未来在执法机制方面,美方仍将保留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权利,以惩罚北京违反任何协议条款。

执法机制尚未确定

莱特希泽上周在国会表示,协议生效后如果发生中方违反协议的行为,并且在双方通过磋商也无法解决问题时,“美国将会坚持执法,按照中方违规的程度,单方面采取制裁措施”。

参与谈判的知情人士表示,华府正在敦促北京同意未来在美国实施制裁时不会采取报复措施以及向世贸组织(WTO)提出控诉。如果北京同意,这将是一个很大的让步。

此外,部分专家认为磋商机制有可能重演过去无止境协商的历史,无法根本解决美中贸易冲突。

中方加购美国产品 美方要求结构改革

莱特希泽表示,美方所追求的美中贸易协议,不仅仅是中方加购美国大豆等产品,而是要北京承诺并切实做到结构改革,取消不公平的补贴、强制技术转让,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以帮助美国企业争取到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

中方提出在六年内加购1.2万亿美元美国商品的计划,将对美贸易顺差降为零。川普总统是否会接受这项承诺,而放松要求中方结构改革的力度,备受外界关注。

川普总统3月1日发推文说,他已要求中方“立即”取消所有对美国农产品加征的报复性关税,并且已决定推迟对华关税。

这则推文至少透露了两个未知数,其一是川普没有提到他是否会答应中方要求,取消全部或部分美国对华关税,其二是川普是否仍会坚持北京进行结构改革。

美国两党国会议员的态度

莱特希泽上周在国会表示,本次美中谈判是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规定展开的谈判,并不是自贸协定谈判,不涉及关税减让,且是总统被授权执行的“行政协议”(executive agreement),因此,并不需要送国会审核。

然而,美中贸易谈判备受国会两党议员的关注,部分主张对华强硬的国会议员,公开表示川普总统在与北京的会谈中应保持坚定立场。

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上周赞扬川普总统在川金会上离场,并表示对美中谈判亦应如此,不需要急于求成,直到解决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

责任编辑:林妍

相关新闻
USTR将推迟对中国商品加关税 具体日期待定
分析:谈不拢就走开 川普向中方释何信号
库德洛“转播”上周美中谈判现场 一波三折
美方透露贸易谈判内幕:美中协议达150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