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征文大赛参赛作品

【征文】季年:咏而归—父母临终忆记(四)

就在那些黯淡日子里,母亲还保持着对人世的信念。(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455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9年05月04日讯】(接前文)下午七时,宁姐从机场赶到医院。见母恸哭,“我知道您知道女儿来了!”

这么多年,宁姐撇开自己的人生重荷,悉心侍候母亲。也是母亲的宁姐,更深知母亲的苦楚和艰辛,母亲的孤独和绝望。

就是7月9日清晨(六时许),宁姐家电话突然响起,拿起话筒,却寂然无声。这是母亲打的最后一个电话啊!母亲吞食100来颗“安定”,决意告别生命后,有多少话想说啊!对谁说,说什么?母亲一定拿起话筒,拨了号码,听到女儿的声音后,最后改变了念头,就在这一瞬一念之间,母亲撒手而去了!

母亲是万念俱灰啊。文级告诉我,那天晚上,母亲起身了十来次。为了不惊扰他人,母亲从不开灯。黑暗中,母亲起来干什么?她会慢慢走到阳台上,最后看看她劳动了五十多年的地方?她会慢慢看看这几间简陋的房子,搜寻值得记住的东西?她会慢慢走到父亲小屋(张阿姨在住)窗前,倾听丈夫生前的叹息?她会慢慢走到自己的窗前,仰望苍穹,思索无垠的宇宙和无解的人生?她会慢慢站在老五抽柜前,最后看一眼她的父母、兄长、姐姐、妹妹,看一眼她的子女、孙辈?也许母 亲什么也没有想,没有看,心如止水,慢慢躺下去,最后一次闭上眼睛,任凭泪水流出,任凭心血冷凝,任凭无边黑暗弥漫而来,任凭这盏摇曳颤抖了八十一年的红心泪烛随风而去……

——–

7月12日,母亲住院第三天。学校领导带话来,称鉴于母亲几十年勤恳工作,“德高望重”,研究同意转院到西南医院或重医(不属学校职工报账单位,共产党发明的等级制度从生到死一以贯之)。我坚决谢绝。在最高的意义上,母亲已经做出了决定。不麻烦他人,不累及他人,是母亲人生原则的下限,我必须恪守。

沙区医院尽管简陋,但该院邱院长是母亲学生,医生护士也很尽心,至少没有大医院的傲慢和霸道,这就够了。

从下午开始,母亲开始抽搐,体温血压都升高。育仁、忆南用酒精为母亲降温。母亲背部开始出现褥疮,父亲当时也长了褥疮,生命怎么如此脆弱?

晚上十一时后,母亲每半小时就出现剧烈痉挛。左手往上往内使劲收缩,手指往里往下捏得紧紧的,嘴大大张开,舌头朝外伸,嘴唇最后变得又小又圆,全身剧烈抖动。这是“安定”的作用,上百颗“安定”没有致母亲于死地,却让母亲承受如此惨痛的折磨。

忆南和冬冬反复说,奶奶已没有知觉,感觉不到痛苦。

我无数次想告诉医生实情,又恐其救急措施(灌肠等)会给母亲带来新的痛苦。母亲最后清醒时那句话“我要去了”,已分明告诉我,不要作任何抢救,生命的终极是痛苦,更是意念和尊严。

护士为母亲吸痰,吸出带血的液体。我请求医生不再抢救,值班的张医生说,中国还没有实行安乐死,家属心情他理解,但救死扶伤是其天职。又说,如家属一定要求放弃抢救,也可签字。

我把日光灯关掉,把自带的小台灯(母亲用的)打开,不能让母亲在惨白明亮的灯光下离开。母亲白发萧萧,鼻梁高且直,下颚下陷,鼻孔插上氧气管。几次以为母亲过不去了,但母亲却顽强地挣扎过来,神情更高贵、美丽。

每次剧烈抽搐,我都握住母亲的手,抚摸母亲的额头和白发。手还温暖,天底下母亲的手都这样温暖。不时用棉签蘸点水,湿润母亲嘴唇舌头,用酒精擦身降温。

——-

7月13日,母亲入院第四天。午间,五爸爸、陈阿姨、宁姐文级都在。与文级商量安排后事。

母亲经过一晚折磨,今天较安稳,睡熟的样子。谦谦忽来电话,十八日到渝,看忆南、冬冬和林深三侄谁更宜于去美。

这是冥冥之中么爸爸的使者啊!母亲常说,大伯为中国文化和人类精神苦心孤诣,生死以之;二爸爸侍候阿婆,无私无畏;五爸爸聪明博学,一生不幸;唯么爸爸最苦,她仁厚、善良、含蓄、隐忍,不染尘俗,一生为人行事都是圣者本色。么爸爸多年苦病先去,母亲每思之提及,总是无语凝噎。

晚九时许去医院。母亲学生骆恩洁背门而坐,正为母亲唱基督教圣歌。骆恩洁说,唐老师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其人品、学识在一代代学生中留下极深印像。唐老师常穿一件破旧黑大衣,走起路来一阵风,那严肃的神情、简朴的外表和忙碌的身影,都像居里夫人。骆恩洁因父亲问题高考落榜,八年后才第一次去看唐老师。她一见我就流泪,为世道不公而无能为力流泪。

祷告圣歌,单纯,庄严。骆恩洁唱完,不断地说,唐老师,说主救我,主救我。

基督教如何看待生死?只要信主,就会得救,永住天堂,永享快乐。

基督教让耶稣为人类苦难和罪恶背负十字架,在尘世之上之外许诺一个永远欢乐光明幸福的天堂,有极高的善意和极深的苦衷;中国文化之真精神是自尊自重,自强不息,自作主宰,人神不二,物我双忘,尽性知天,不以地狱为悲,不以天堂为喜,出生入死,同于大化流行,同样有极高的善意和极深的苦衷。

十一时许,小宁、育仁同来。请爱民将他们和骆恩洁送回。十二时许,哥哥一人忽来,扶母泣诉,倾其人子之疚之痛。

——-

便道条椅上,与忆南、冬冬交谈。

忆南:爷爷最拿手的是泡盐蛋,先把几百个鸭蛋用刷子刷得白生生的,再一个一个放入大缸,加水,放足量的盐。每当有油从盐蛋流出,十分得意,连声说“养人”。盐蛋大都送了别人。爷爷常带忆南上茶园,发一角钱让忆南去看小人书,薄者一分一本,厚者二分一本。或者买一饼,总让忆南慢慢吃。

冬冬:爷爷看《红楼梦》,看了若干遍。给他看金庸书,因是横排版,谓其“无档次”;又给竖排版,便欣然接看,称有“古典风格”。父亲多年看三种书:康德、曹雪芹、庄子。

爷爷有次把盛粉蒸肉玻璃缸打碎,便俯地捡拾,后吃时,发现有玻璃碎片,皆不言。爷爷承认是他闯的祸。爷爷长得特洋气,绝对是明星,帅气,高高的个子,气宇轩昂,谈吐不凡。

爷爷心里很孤独,所以他只好沉默,越沉默越孤独,越孤独越沉默。爷爷从无怨言,对任何人都挺尊重,从不说人短长,爷爷关心的都是抽像的大问题。爷爷耳聋,其实心里都明白。爷爷一生正派,尤其道德清白,对奶奶从无二心。

奶奶心里老有事,老是别人,爷爷就是正常人。奶奶一生都忙、累、苦,大多数人都会偷闲,奶奶不会,奶奶是特殊人,是圣人。爷爷奶奶都是正常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人类,正直、善良、克己,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

他们回忆爷爷奶奶,虽一知半解,却是孩童时的记忆,甚为真率。所谓精神长在人间,其实是说亲人后人之不忘先人前人,无论尊卑贵贱,都只存音容笑貌和寻常日用琐事,其中含藏折射出的道德智慧性灵则非言辞所能概括,惟幽明相通,往来匆睽耳。

但这世道变异甚速至于面目全非,数千年人类累积之文明(多是血泪悲歌)已难存孑遗,此也父母亲一大悲情。

——–

7月15日,母亲更形枯瘦,但容颜逐渐开朗,再无抽搐挣扎。母亲已穿越苦海,正遥登彼岸,我心悲苦而欣慰。

1989年,我受当局通缉,流亡在外。母亲说,望门投止思张俭,自己多珍重。同学朋友没有拒纳者,母亲写道: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

庆儿有斯友,大慰乃母心。

母亲内心仍是无法排遣的凄惶和忧惧,她无法理喻,却须再次承受中国政治漫长的恐怖。旁人永远无法体验一位风烛残年的母亲的孤独无告:

无绪 1989.10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狂风乍起,风云骤变。

区区事小心翼翼,绵绵情惶惶无绪。

12月2日,我40岁生日,几位新朋老友为我贺生,享受人生的庸常乐趣。

我家从无做生习俗,母亲在日记中写道,所谓生日,即是母亲受难日,为何要庆贺?应当当成一种感恩和责任。这天,母亲在日记中写下《你、我、他──为康儿40生日而作》

你为他(大迟,11月10日生日)刚做过生日,百里外

送去蛋糕、图画和书包,

我为你做生日,没有吃的和用的,千里迢迢寄来一纸签。

近在咫尺难相聚,远在天边见更难。

岂为无暇日,非为隔山川!家国事,披肝沥胆牢心间。

你、我、他一脉一血,脉血相连,互祝平安。

意绵绵,情何恨!待来年春暖花开,共登缙云山。

又为冬冬15岁生日写了贺文:

志于学的年纪,当在学上下功夫,勤学复善问,融会更贯通。

耳、手、口、脑并用,准确敏捷灵聪,三C精神勉汝:

Clear Head,Clean Habits,Clever Hands.

1990年元旦,母亲在爱子不归的新年,无比怅惘,又过一年。这是“苏东波”改变世界政治地图,人类二十世纪最后十年。母亲对于末世浮嚣全然罔顾,只觉得人生之路更形艰难,生活意趣中平添更多忧郁:

窗前腊梅蓓蕾多,无人怜爱花自落。阵阵幽香,频频唤我,抬望眼,玉满枝头。朵朵明珠,亭亭玉立,冒严寒把春报晓,羞煞那嫣红姹紫,牡丹芙蓉,只会浓装艳抹,随风婆娑。

腊梅、牡丹、芙蓉:我等秉天地心,逢四时之造化,桩点孤寂世界,美化苦涩人生,尔等骚人慕容,何苦妄加褒贬。既损万物生意,徒增自家烦恼,曷不哺糟啐泥,开怀畅饮加餐,苦短秉烛夜游,乐天命复奚疑!

——-

新年时至,九十年代第一个新年。十数亿中国人在渐已稀释的血泊中重燃爆竹,好一派华夏团圆美景。母亲在残破的家中,照例行中国人新年老规矩,包汤元以盼骨肉团圆:

年年逢新年,天涯共此时。

洗手搓汤元,行行排盘里。

个个似碧玉,珍珠差可拟。

劝君多嗜此,香甜难可比。

念天地之悠悠,感山川之破碎,

叹人生之艰辛,恨苍天之何亟!

细雨悄无声,幽然润田畴。

恁此生生意,敢不惜余生!

中秋又到了。母亲盼望又恐惧这些佳节吉日。那年忆聪从上海给奶奶寄去一盒月饼,母亲竟感怀至于零涕。那是那噩梦般漫长岁月中母亲收到的最好礼物之一。

《中秋喜得毛毛寄来月饼,92.9.11》

迢迢千里寄月饼,见者无不笑称傻。

傻中才见情意深,孙知我心才此傻。

饼香且甜韵无穷,欲告玉宇抬望空。

只憾斯须已忘言,秉香祝愿普天下。

年年岁岁中秋夜,花好月圆人难全。

今年更胜于往年,更多分离更多难。

1996年12月2日,母亲在日记本中为我和冬冬贺生:

今天为康儿及冬孙生日,去年今日都在此,今天二人均不在家,不胜唏嘘。

叮咛叮咛再叮咛,

唠叨唠叨复唠叨。

我是黔驴技穷,

你是技穷黔驴。

作母亲的就这样,

不这样不成母亲。

就在那些黯淡日子里,母亲还保持着对人世的信念。1997年4月21日,母亲读了肖复兴《关于莫扎特》后写道:

读肖复兴《关于于莫扎特》有感

莫扎特的中国知音──傅雷称莫扎特是:“一个天使,一个天籁。”

太多太深的苦难,面对苦难和艰辛,

不是回避和超度,咀碎它化为肥沃,

重新撒播进土壤,让美丽鲜花开放,

展现天使般的温柔,轻轻抚慰被伤害的心。

音乐非刻意做出,融合做人的气质,

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清泉。

美妙香甜,清新自然,

让人们陶然淌漾,自由遨翔,

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是天籁式的声音。

傅雷对莫扎特的评语至深至切!

肖君佳作,斯人斯文。与读者共鸣,道出读者心声,感慨感谢!

(注:肖复兴《关于莫扎特》一文载于1997《随笔》一期)

恂 季1997.4.21于北京

1997年中秋,已近八十的母亲再次写下她的祈愿:

祈阿爸阿母及哥哥、姊姊、妹儿、成惠灵魂安宁。

愿国泰民安,华夏子孙多德多能。

愿儿辈个个身心健康,苦尽甘来,能贡献才智,为人造福。

愿孙辈修身明德,待人宽厚,惩恶扬善,勤奋学习,吃苦耐劳,淡薄名利。

我辈心平气和,慈祥恺悌,多运动祛病魔。

恂季敬祝愿   1997 中秋

1997年12月2日,我48岁。母亲最后一次为我写下生日祝词。

《寄语康》四十八岁生日

七年前的今天,寄你的《你、我、他》中有句:

家国事披肝沥胆牢心间,今天想改为:

阿婆寄语伯伯部分诗句来勉你:

…老身差健可无忧,放怀家国事,

开展皱眉头,宇内忘形能有几?

委心随意远欢游,渊明味道恰相投,

蝶周同一梦,栩栩欲何求?
胡菊人先生挽大舅《大情与一信》文中道:

凡事知其不可亦必奋力以求,正是不善“善生”的人物。

冬冬曾在电话中说:舅舅,您要成就您的事业,您要注意搞好您的身体。虽似大人告诫孩子的口吻,对您来说是为至要,冬冬先得我心耳。留得“青山”,又有何愁,何患“无柴”!

妈妈 1997.12.2

1999年7月15日,母亲入院第六日。除了注入几瓶维持生命的液体外,母亲已与这个物质世界远远隔开。母亲的前额更加凸出,脸上再无痛苦愁烦,是彻底的释然、静谧、高洁。

1938年,20岁的母亲在峨眉山川大分校写下两首诗:

《悼同学》

峨山兮峥嵘,清秋兮萋萎。民生久涂炭兮,国事日已非!人情多变化,事多与愿违。生死各异域兮,相见永无期。

《咏红叶》

君生非南国,君有红豆意。

将君寄阿谁,柏树溪边去。

柏树溪是母亲宜宾老家地名。1996年召开“第二届唐君毅思想国际会议”,我曾与安姐前往。那里背倚群峰,南临长江,气宇萧森,天地开阔。“柏树溪”是母亲一家的圣地家园。

1998年元旦除夕,母亲在日记里给所有的亲人写了一封信。直面漫漫长夜般的人生苦海,母亲本性中坚如石磐的勇毅和乐观,流露在笔端:

元旦快乐。还有一年,21世纪就要开始了,祝你们在这非同寻常的新旧交替中平静而满怀信心地度过新年。

辞旧迎新,古往今来,形式相同,而各人心情则不同。你们一定能深深地体味到真正的新年并不在于外表的浮华,中国字“元旦”真好,一切从头开始,一切都是新生日,顽强得不可阴挡。英文New Year也好,所谓“日新,日新,又日新”,也该是这个意思吧。寒凝大地,就必有春华夏荣。拜伦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远吗?几百年为人传颂,就是悟到了自然循环不已这个根本也极平常的道理。

所买烤火炉可用起来,除夕之夜有火通红并不算浪费奢侈,煮沸(非壶)开水,时光就在徐徐冒出的蒸汽中过去了,据说在这种情景中所想的事物将不会忘记的。

我们的日子不会更难的,未来总比现在要好,虽然过去不堪回忆。

我们下一辈都衷心希望我们好好将息,不让那些人幸灾乐祸。我们一定能在人类第三个千年第一个年头中团聚一堂的,那时我们也才八十二、三岁,你们也不过五十多岁,那小娃儿们才二十几岁,应当为这一天而好好的生活下去。

好了,不写了。

祝大家

新年快乐!

元旦除夕

1998年12月29日

(待续)

责任编辑:古言

(点阅“弘扬传统文化”征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图为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公有领域)
    中国饮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广博而精深。从选材、刀工、烹调、餐具,到保健养生、用餐礼仪,再到进餐氛围和审美情趣,各个层面都展现出丰富和独特的内容,其中蕴含的古老智慧,引人惊叹。
  • 《资治通鉴》是和《史记》齐名的一部中国史书,其中颇收录了一些鉴识人才、人品幷作出成功预言的故事。其中智慧,今人仍可藉鉴。
  • 皇帝君临天下,富有四海,权限无比,但他也不能随心所欲滥施权威
  • 在唐宋词史上,有三位男词人,被称为“词中的三位美少年”(薛砺若《宋词通论》)。他们是李煜、晏几道,和秦观。他们没有写真留下,今人不得而知他们是否美若潘安、子都,但他们的词作确是美不胜收的。人们喜欢他们的词,由词而人,愿意相信他们是俊美少年。他们的词,风格婉约,辞情蕴藉,于抒写男欢女爱、离别相思、春花秋月、伤春悲秋等词的传统题材内容中,打并入身世之感,于作品中倾注了词人至情至性的真纯深挚的感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上古时代,尧帝传位给舜时,给了他四个字:“允执厥中”。尧帝要求舜答应他,一定要按照“中道”治国理政。太过了,不行;不及,也不行;必须适中,恰到好处,也就是河南人讲的“中”。这是中国人“中正平和”思想的最初由来。
  • 中华记忆中的江南,那里芳草鲜美,而景美人更美,耳闻的是软依吴语,目睹的则是善良澄澈的人,举手投足之间,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我不愿仅仅在梦中纸上寻根,更是希望, 数千年的古韵能够重回中国大地,像友人一样的年轻男女,能够彼此充满自豪的研学着,实 践着中华悠悠古风。
  • 刘佳听到“为它卖命,能好吗?”这句话,感觉自己从牢笼里跳出来似的,大声说:不好,当然不好,我就是被这个邪党害苦了!从小到大听它的话,结果怎么样?拚命工作,刚到中年还被一脚踢开!让多生孩子,生了养不起了,还不是自己的孩子受罪!它哪个政策是为老百姓着想?瘟疫来了,全国封控,控制不住了又全面放开,拿民生当儿戏。
  • 茂利一边装菜,一边对大车司机说:这岔路口把两块地分开,东边的老地用老法子种,菜好看还好吃,我们西边的差点误入歧途,我就是听了好人言,三退了,得到神保佑了。人活着啊,走什么路,选哪边太重要了,你选正的神就保佑你,你给坏的邪的站队,就没个好。遇到岔路口,可得好好想想走哪边。
  • 老蒙在离休前是个“长”,“平稳着陆”退下后,买花草,认识了老郑。一来二去熟了,老蒙跟老郑说,现在朋友多数相互利用,称兄道弟也不见得为情谊,我们的花缘比金子珍贵。
  • 记得我整个小学阶段好像都在捡破烂,学校每学期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上交多少斤废铁,还捡过废纸。家里能上交的东西都交出去了。那垃圾箱,臭水沟我们都不会放过。我们很大一片家属区的孩子都在同一间学校上学,全校的学生都要求捡废铁,到哪里去捡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