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路边野菇 不要乱采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9年04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施芝吟台北报导)民众从事登山或至郊外踏青时,容易在野外发现不知名的野生菇蕈,随手采摘回家烹煮食用,许多野菇含的毒性,若不慎误食可能引起食品中毒症状。近年来常有民众误食菇类中毒事件,卫福部食药署4月7日提醒民众看到路边的不明菇类,应遵守“不采不食”的原则,避免因误食中毒而影响出游愉快的心情,甚至危害身体健康。

绿褶菇是中至大型菇菌,菌盖呈半球形平展可至宽20公分,是一种有毒不可食用的菇类。
绿褶菇是中至大型菇菌,菌盖呈半球形平展可至宽20公分,是一种有毒不可食用的菇类。(食药署提供)

根据食药署统计近年食品中毒案件,每年几乎都有民众因采食野外不知名菇类而引起中毒,107年有2例民众误食绿褶菇中毒案例,分别为6月台中市2位民众回家途中采集路边野菇,回家烹煮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9月澎湖县1家4口食用户外采摘野菇炒木耳,食用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经以分子生物鉴别检验后,确认皆为有毒“绿褶菇”。

“绿褶菇”属中至大型菇菌,菌盖呈半球形平展可至宽20公分,为一种有毒不可食用的菇类,其外表颜色浅不鲜艳,与可食用之白色雨伞菇及鸡肉丝菇相似,常被混淆。不同点在于绿褶菇菌褶初期为白色,成熟后逐渐转为灰绿色,误食后1到3小时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血便及脱水等肠胃炎型中毒症状。

食药署说,该署已建立“绿褶菇”分子生物技术的检测方法可克服检体不完整的困扰并快速鉴别。由于许多有毒菇类,即使经验丰富的专家仍不易从外观上加以区别。

食药署呼吁,民众切勿食用来路不明的菇类,以免因逞一时口腹之欲,造成身体健康上无法挽回的伤害。若民众因食用不明菇类出现生理不适的症状时,应尽速就医并保留食余检体,以利正确诊断与治疗。◇

责任编辑:芸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