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十五)八字(忠字之十一)

忠则必正 有正然后用其能

作者:陈彦玲

仓颉像。(素惠/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569
【字号】    
   标签: tags: , ,

前些日子,朋友求助于笔者帮忙处理一个在海外的白领人士心中的纠结。对方在电话中告诉我他的矛盾,他带着中国顶尖大学毕业生的光环来到了海外,完成学业后进入职场十几年,但是每天生活得十分紧张,生怕丢了工作。但是越担心反而越容易发生事情,那天在公司发生的饭盒事件让他坐立不安,甚至深度的怀疑自己会因此丢掉工作。

笔者十分理解在海外生活的甘苦,但是要解开他的纠结则必要从认知上去理顺,例如:为何一个中国的尖子生会将主管的饭盒误以为是自己的,直到吃完了之后才恍然知错呢?再如他为何会纠结在的该不该去向主管承认,还是当作没发生过,反正公司有七八十个员工,主管不一定会发现是谁拿错了饭盒?这样不就没事了吗?梗在他内心的想法是:“如果被主管知道我拿错饭盒,那么他会质疑我的能力,然后将我开除,我在海外辛苦打拼了十几年不就全毁了吗?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所以他当时采取了不作声就不会让主管知道的举动。

鸡块便当
为家人准备的便当。(江柏逸/大纪元)

笔者十分惊讶于他这种角度,我回忆起自己从小受的教育,总是要我们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因此,我向他提供了不同的想法,“在中国的顶尖大学中学习了四年,自己学会了什么?以备面对与解决今天的问题?同时,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既然出身名牌大学,为何会担心找不到工作?”他认真的思考后认识到了以前没有考虑过的角度,“原来人生不是只在求名中打转,中国的教育禁锢了自己许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他也认为那位主管常常在工作中挑剔自己的小毛病是一件吹毛求疵的事情,所以想当然尔的以为主管会因为饭盒事件开除他。

我借机跟他分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关于忠于工作的概念,如《忠经 广为章第十一》的:“明主之为国也、任于正、去于邪。邪则不忠、忠则必正。有正然后用其能。”他们的工作处理许多金融上的投资与管理,所以对于细节是十分重视的。如果主管不忠于他的工作,不防范错误则会造成对所有的顾客与员工的严重损失。所以在工作上必然要严格要求,毕竟这是保护了顾客也就是保全了公司,当然也保护了他,并不是对他的斗争,因此当不能因为人际关系的考量而敷衍带过。

犹如一个国家有了正的君主才不会被奸佞小人给蒙蔽,“是故师保道德、股肱贤良、内睦以文、外威以武、被服礼乐堤防政刑。”朝中贤良当政才能德威远播,不但避免了战争也会得到“大化兴行、蛮夷率服、人臣和悦”,因此邦国得到平安康富。

经过分析与思考后,他选择了向主管承认自己的疏忽。因为饭盒是母亲做好的,往往都是匆忙的拎着饭盒就头也不回的走了。不但如此,他在吃午餐时也没发现自己竟然吃的不是母亲准备的食物。他借此机会看到自己对母亲辛勤付出的毫不重视,遑论感恩。“诚实是上策”,他不但得到了主管的理解,也为自己不尊重母亲的行为感到惭愧,主管的理解与原谅纾解了他的焦虑,也改变了他长期被禁锢的某些负面思维,这从阴霾中显露出的曙光正如他生命的写照,我也为他感到高兴。@

点阅【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朝廷的臣子等于是现代企业中的管理层。臣子忠于天子,为治理国家献策出力,企业中的主管也为公司献策出力。而为人臣子如何得以知道百姓的真实情况,为人主管如何知道顾客和下属的真实反馈与态度,都关乎着大局安危与万民(顾客)的幸福(权益),所以得耳聪目明。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 在《列子‧汤问》中有一则奇技的记载,说在西域之国有一个巧工匠偃师造出了一个“俳优”送给周穆王。这个“假人俳优”能动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么看就是个“真人”!后来它的一个动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处置它不可。这个“假人俳优”有什么奇特之处?
  • 张居正解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天下之事,必须谨之于初,而后可善其后。如与人以言语相约,本是要践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于义理之宜,将来行不将去,则必至爽约失信矣!故起初与人相约之时,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与义相近,则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见之于行,而自不至于失信矣。所以说言可复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