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溪和诗集序言

作者:杨东庆
font print 人气: 85
【字号】    
   标签: tags:
(图片由杨东庆提供)

诗是抒怀叙志,吟于声,发于文,可以陶冶性情,启迪心灵,是文学的结晶,尤其是近体诗,在短短二十字至五十六字间,浓缩了无数的情绪与性灵的升华,一首好诗值得再三赞叹吟咏。

孔子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无以立”。诗是中国文学的精髓,也是台湾文学的瑰宝,唐诗又称为近体诗、古典诗、传统诗、汉诗、传统汉诗等,律诗中的三、四与五、六句需对仗,因此衍化了春联、对联、楹联等。传统诗社保存了中古音韵四声分明,抑、扬、顿、挫之美,与汉学传承的关键,台湾传统诗社为骚人墨客鏖诗斗句的舞台,成为台湾文学重要的桥梁,保留许多社会史、文学史、文化史、艺术史等珍贵的史料。

台湾古典诗格律承袭唐诗严谨而不陈腐,言语雅驯而自然,内容清浅而意赅,学习台湾古典诗,是漫长且遥远的路,除要有深厚国学基础外,也要有高度的领悟力,不畏困难,无畏挑战,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2017年3月,诸多因缘的契合,与十几位旧雨新知,每周二晚上,在龙安里里长萧卉君小姐的支持下,成立了“凌云诗苑”,而后溪和兄热心在耕养园中,提供了我们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解决了停车的烦恼。

溪和兄出生在苗栗后龙外埔渔村,幼时流离颠沛,一生历尽酸甜苦辣,其刻苦励学,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是我辈学习之圭臬,溪和兄生性耿直豪爽,从里长、市民代表会及主席、调解委员会及主席……为民服务数十载,口碑传遍全桃园市,尤其是现任调解委员会及主席,热心为地方民众排难解纷,功德无量。

在耕养园中,课堂上溪和兄的插科打诨,让我们在笑语中度过,也共尝溪和嫂与各位好朋友们为我们准备的美食、饮料……轻松的气氛,聆听天籁,亲近大自然,溪和兄说:“田头园尾都杂种,茨前宅后皆畜生,一日不耕、杂草丛生,亦耕亦养、整日农忙,体验锄禾汗臭”故称“耕养园”。

溪和兄从小在恶劣的环境中长大,不服输的精神,恢宏的视野,宽阔的心胸,丰富的学养,如百川汇注于汪洋大海,恣肆可观,发诸于诗,以写日记的心情,记录的每天不同变化的人、事、地、物,着实令人赞叹其扎实功夫与体验,其观察入微,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甚至家居四周的景物,造访的龟、蛇、壁虎…信手拈来,都可以入诗,贴切而自然,毫不矫揉造作,如:

〈河边小寄〉戊戌阳月 溪和伯
铁屋临溪畔,四时好写真;潺潺流水趣,树杪鸟声频。

〈耕锄乐〉戊戌春仲 溪和伯
闲田堪忍废,野老自耕耘;终日孳孳作,秋收果实芬。

〈小龙春访〉戊戌清明 溪和伯
清明日暖拂春风,禽栅潜来一大虫;日夜觊觎思美食,吞雏噬蛋午餐充。

〈耕养园即景〉己亥梅月 溪和伯
茄溪围绕野夫家,一水弯弯岸壁斜;老树移来萌绿叶,饲禽种果植桑麻。

〈向平之愿〉 戊戌六月 溪和伯
放浪无羁七四秋,野蔬糙粝不烦忧;琴棋翰墨怡然乐,草径门庭尽鹭鸥。

溪和兄历经许多挫折与困顿,体验人生的百态,其〈向平之愿〉表达溪和兄肺腑之言,与无怨无悔的付出,他谦虚地说:“今虽然学校绝少有汉语教学,但我们这群台湾古典诗同好者,出钱出力,唯恐树倒根绝矣,唯一期望是四百年来的台湾古典诗能继续传承而已。”最后以一首七绝作为结论。

〈诗赠溪和兄〉
半生忧患历艰辛,弘道兴诗不后人;耕养园中心血注,高风奕世孰堪伦。

2019.6.27杨东庆谨识于无用斋 @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