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农:挑战美国——中国的军事战略意图

人气 2205

【大纪元2019年06月10日讯】最近中共的外宣官媒开始鼓吹,二十多年里建成与美国相匹敌的航母舰队规模。军方在追求军事崛起,而当局背后的称霸企图也彰显出来。这是在追求一种过时的军事进步,其思维沿用的则是陈旧的海战战略。军事崛起最大的障碍其实是财政困难,最终军事崛起口号可能只是为国内的民族主义政治动员提供燃料而已。

一、外宣官媒的三个新看点

中美谈判泡汤之后,今年6月6日,外宣官媒《多维新闻网》属下在境外发行的《多维CN》期刊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中国第三艘航母揭面纱,北京军事崛起愈发清晰”。在关于中美谈判是非争辩的一片谴责声中,这篇文章可算是“异军突起”,放出了截然不同的论调。其中有三个新看点,都是过去这一年多以来极少出现的,而其中的意涵更值得思考。

看点一,军事崛起。以往中国谈崛起,主要指经济领域,而中美谈判期间,为了缓和气氛,北京基本上停止使用崛起这个词了。这次重谈崛起,并不是重复过去的经济崛起口号,而是摆出了军事崛起的高姿态。一般都认为,中美谈判失败后,美国大幅度提高关税,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相当影响,李克强也在国内提出“过紧日子”。在这样的背景下,官媒为军事崛起造势,可能不见得只是一种“大话唬人”。

看点二,要形成6个以上的航母编队。该文表示,按照中国的航母建造计划,“21世纪中叶跻身世界军事强国时,可能形成6至10个航母编队的规模”。航母编队指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海军战斗群,每个编队包括航母、大型护卫舰群、潜艇、油轮等,舰载飞机则包括攻击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这样的多个航母战斗群之规模,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拥有,也就是说,中共计划把海军扩张到与美军相同的规模。

看点三,南海诸国需重新站队。这篇文章指出,“南海诸国经过近代殖民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已经完全脱离对中国的安全依赖而转向美国”;如今,“中国展示力量”,“具有不可控性”,“邻国的忧虑实为无法适应百年后中国崛起的必然反应,而非基于现实”,“南海诸国”的“心理调适”,“是无法避免的”。这相当于对南洋诸国发出了“重新站队”的告诫。

二、过时的军事进步,陈旧的新思维

多个航母舰群的大规模海空对战,始于太平洋战争,终于太平洋战争,日本的联合舰队消失了,美国的航母舰群则一直用到今天。但是,美国航母的军事功能早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变成了主要是对远距离外地面和空中目标的海军航空兵兵力投射。这种变化不仅仅因为世界上没有了航母大规模对战的挑战国,也因为现代武器和电子战大大削弱了航母大规模对战的效力和威力。在空中远程发射、潜艇水下发射和水面舰艇发射的多种导弹的威胁之下,航母很容易被攻击,而舰载战斗轰炸机对航母投弹攻击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航母在战斗中的安全,更大程度上要靠电子战效能来保障。

由于二战以后美国承担了国际安全的维护职责,从冷战时期到冷战后中东地区的种种威胁,使美国海军一直保留了使用航母舰群投射兵力的传统。也因为美国承担了这样的任务,英、法、俄等国的海军就不再建设大规模的多个航母舰群,而只是保有有限的小规模航母编队。当然,维持大批航母编队之费用昂贵,也是英、法、俄等国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一个国家不管其国力如何,倘若没有经常性地向远距离外的地域投入海军航空兵兵力的需要,维持象征性的航母兵力就足够了。

中国准备在未来20年内建设6至10个航母编队,似乎是在追求一种过时的军事进步,其貌似大胆敢想的思维,沿用的则是陈旧的海战战略。太平洋战争之前及期间,日本的联合舰队建设了一度超越美国海军的多个航母舰群,其目标是消灭美军的太平洋舰队,夺取对太平洋的控制权。二战已经过去70多年了,诸如中途岛海空战、圣克鲁斯海空战、马里亚纳海空战那样的航母对战,早已被历史之手翻篇了,也被当前的现代武器和电子战所否定。如果说,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败于美军,很大程度上是败在国力悬殊上,那么,今后如果再发生航母舰群对战,技术领先的一方无疑将操有胜券。中国与航母舰群运作以及和航母作战有关的知识和技术,不是来自美国、乌克兰,就是来自对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军史的研究,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而且远落后于现实。显然,美国海军比尚未成军的中国航母编队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中共的军事战略意图何在?

上述航母建造计划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远景预想,离现实还非常遥远。目前,中国的航母不但仍然处于基本训练阶段,而且设备条件方面也未具备远洋长距离巡航的能力。据以香港为基地、面向马来西亚的英文《亚洲时报》6月5日的报导,中共首艘自制航母“001A”满载燃油为13,000吨,该航母以20节(每小时37公里)的速度巡航时,每天消耗1,100吨燃料;如果进入临战状态,每天的耗油量还要再增加400吨。所谓的临战状态,是指为了空中训练或作战而让舰载机起飞,这时航母必须加大航速,形成足够的甲板风,为起飞的飞机提供升力。此外,航母还要为舰载机和随护的6至8艘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补充燃油。因此,在燃料极为吃紧的情况下,整个航母战斗群扣除往返航程,到海上出勤4天后就必须返港补给,它比较现实的活动空间是南海海域,而不是东太平洋或印度洋。

即便中共能压低国内开支,以倾国之力来扩大航母编队的数量,也能如期完成舰员和飞行员训练,其海军的远洋巡弋战略仍然存在一个关键性盲点:这样庞大的航母舰队兵力,要用到哪里去?显然,仅仅是在南海海域活动,完全不需要这么大规模的多个航母编队;如果是到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活动,其战略目标是什么,单单用为油船护航之类的说法,当然是说不通的,因为从中东到太平洋沿线,并没有威胁商船的南亚或中东国家的航母舰队;唯一可以想到的是,中共准备把航母编队的数量扩大到与美国海军相等的规模,无非是设定了与美国航母战斗群对战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因为只有这样一个海军战略目标,才需要这么庞大的航母编队群。

这个航母建造计划显然不是今年5月美中谈判破裂之后才制定出来的,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执行了。既然如此,那就说明,即便是在奥巴马时期美国对华关系仍然由“拥抱熊猫派”主导时,中共就开始策划将来和美国海军的决战;也就是说,不管美国行政当局对中共的态度如何,对美决战是中共的长期既定方针。这样的方针不由得让人们想起了袭击珍珠港之前日本联合舰队的对美备战活动。美国经历过太平洋战争初期的被动挨打局面,也体验了战胜日军的艰难,如此的战争记忆,使得它对类似的挑战企图充满警惕。

如果考虑到航母舰群对战在战术方面已经过时,而中国新建的航母编队显然在可能的对战中也不具备优势,那么,耗资无数的航母建造计划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从历史上我们可以再次找到启示,那就是,海军将领们为了争夺军费、扩大编制、提供升迁机会,常常需要营造敌情、设定不现实的战略目标,日本就是这样走向战争并最后败战的。

军事崛起,是中国军界的梦想,不管战略上是否可行、是否适当。而在军事崛起之背后,当局的称霸企图其实也昭然若揭。但是,当中国经济进入下行状态且很难恢复繁荣之时,军事崛起最大的障碍其实是财政困难。最终,军事崛起口号可能只是为国内的民族主义政治动员提供了燃料,同时也引来周边相关各国的关注和警惕;但是否真能崛起,许多喜欢民族主义宣传的人并不太关心结果和后果。

(大纪元首发,转载需经授权)#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新闻
印俄两国不作壁上观 宣布造航母回应中共
美各军种“做好准备” 应对中共挑战
美多名议员提法案 拟限制中国学生学者签证
中共歼-20胜美俄五代机?俄专家:是在吹牛
纪元商城
这种肥皂不会耗损 永远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里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