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九二一地震结缘 德国专家助台训练搜救犬

人气: 326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9年09月18日讯】吉斯打开珍藏相簿,找到20年前在台湾拍的照片,她身穿德国救难协会制服,身后是倾斜大楼,相簿还有〈德救难犬深入台湾灾区救人〉报导,和时任外交部长胡志强的感谢信。

据中央社报导,吉斯(Nicole Gies)的正职是兽医,九二一大地震发生时,她才26岁,她与她的狗刚刚通过搜救犬考试。在医院工作到一半,她突然接到要去台湾的电话,“这是我第一次到国外出任务,我爸妈当时好担心”。

吉斯(左)九二一大地震后到台湾协助搜救,这是她第一次到海外出任务。(中央社)

九二一大地震后,德国救难犬协会(Bundesverband Rettungshund,简称BRH)派了10名队员和8只搜救犬到台湾,吉斯是其中一员。她一到灾区,马上被高楼倾斜和倒下的景象吓到,废墟不时传来磁砖掉落的声音,从早到晚警戒区旁都站着焦急等待的亲人。每当余震的警报一响,所有人就匆忙逃离现场。

任务一共进行了5天,远从德国来的队员,在一栋倒塌的高楼成功寻获一名妇人,并与其他国家的救难队合作将她救出来。当吉斯与其他队员准备搭机返国时,机场大厅内的所有人,当着他们的面热烈鼓掌,让她至今难忘。

吉斯(右)在九二一灾区的倾斜高楼旁执行搜救任务。(中央社)

德国救难犬协会旗下的80个分会遍布全国,拥有800多只通过考试认证的搜救犬,除了台湾,还到土耳其、海地、菲律宾、印尼等受地震、风灾、海啸侵袭的国家执行任务,累积丰富的海外救援经验。

在台湾,搜救犬主要由公部门的消防机关培训,反观德国由民间来主导。成立逾60年的德国救难犬协会,成员全是义工,经费和设备来自民间捐助,并与警消机关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吉斯住在德国西部的哈姆(Hamm),平日在当地的动物园工作,每周带自己的狗与其他队员训练一次。她还经常在网路上与各国同好交流,切磋训练和搜救的技巧,以专家身份受邀到德国警察大学演讲。

台湾是她第一次出任务的国家,20年过去了,她与台湾的缘分不仅没有中断,反而还更密切。

九二一大地震让台湾认识搜救犬的重要性,各县市政府纷纷展开培训。透过驻慕尼黑办事处的牵线,德国救难犬协会在2016年首度邀请内政部消防署的搜救队到德国训练。

隔年,德方也首次派犬队到台湾训练,并与台中市消防局签署合作备忘录,2018年更在雾峰设立据点,方便亚太地区就近救援

台湾与德国的搜救犬交流,从此进入新页。吉斯已随协会到过台湾3次,2019年9月,台湾也将第二次派犬队到德国训练。

一般来说,搜救犬的任务由领犬员和犬只组成,一人一犬形影不离。任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犬只一找到人就会狂吠,指引搜救人员救出受困的人,可在震后的瓦砾或雪崩后执行任务。

另一种是“寻人”(Mantrailing),在德国主要用来寻找失踪老人,狗只要闻过人随身物品和衣服的味道就能追踪足迹。

吉斯表示,台湾搜救犬训练和出任务的经验丰富,但寻人的训练比较缺乏,她与台湾官员讨论过后发现,经常发生登山客迷路和山难的台湾,需要寻人的搜救犬,德国救难犬协会因此决定将整套德国训练的方式倾囊相授。经过密集训练,台湾搜救犬日前首次通过德国的考试,让她非常有成就感。

吉斯一再强调与台湾的交流是双向,德国队员也从台湾学到很多,她已迫不期待2020年3月再度到台湾,“顺便享受台湾的食物和人情味”。

德国救难犬协会参与九二一地震救灾热心,民众和航空公司空服员写信向远自德国来的搜救队致谢。(中央社)

如今回首20年前九二一救灾,有没有在身上留下什么痕迹?

吉斯说,德国几乎没有地震,那次任务让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搜救犬在震后的瓦砾可以发挥这么大的用处。

还有,当时她还年轻,“我到了台湾才知道,原来当义工是这么有意义的事”。

吉斯正职是兽医,20年前曾带救难犬到台湾进行搜救工作。(中央社)

责任编辑:羽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