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成语数来宝】

中秋桂树成语 桂林一枝、月中攀桂各说各道

作者:容乃加

桂林一枝!(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14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最有名气的桂树非传说中蟾宫(月宫)桂树莫属,蟾宫、桂树相携手,都化入成语典故中。你知道是哪些成语吗?它们比喻科举及第,也比喻访仙的隐士思想。

传说中月宫里的那棵桂树具有神速愈合复原的神力。在人间的桂树,生命力也很强,冬天的低温伤不了它。汉代时,人们对桂树情有独钟,鼎鼎大名的东方朔就赞赏桂树常青,“好桂树之冬荣”。人们赞美桂树高贵雅洁的品格;桂树也就成了人间贤德者的象征。

桂林一枝

桂树一株就是贤德者的象征,那么桂树成林成了“桂林”,比喻品德高贵雅洁、才学华茂的群贤。即使仅是“桂林一枝”也不寻常,可以说是个具有贤德、才学出类拔萃的人。

晋代时,郤诜(音:夕身)最先用“桂林之一枝”来比喻自己。郤诜生性至孝,博学多才,风度倜傥瑰伟,但不拘小节。晋武帝泰始年间,诏令天下推举贤良直言的人士。太守推举了郤诜应选。郤诜果然不负所望,在对策中表现出类拔萃,拔得头筹,被选为第一。

后来,郤诜累迁至雍州刺史。当时晋武帝在东堂宴聚群卿,欢送郤诜上任。宴会中武帝问他说:“卿觉得自己如何呢?”

郤诜回答皇上说,自己对策的才能天下第一,好像桂林一枝、昆山片玉。(“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晋武帝听了郤诜这样的回答,不禁发笑了。一旁的侍中对郤诜的骄傲自大很看不过去,就上奏免他的官。武帝答说:“我和他开玩笑,不足怪。”郤诜任官职的成绩的确让人刮目相看。他在任内威严明断,得到四方的赞誉,晋升为尚书左丞。

后来,郤诜的“桂林之一枝”被后代引用,人们说到桂树、桂枝、“桂林一枝”,就是指贤德、才能秀拔的人士。“东堂桂”这个词语也来自郤诜这个典故,意指科举及第、中举,和“折桂”一词具有一样的意义。

桂花香清品洁!桂在中华文化中象征光华高洁的贤德君子。(pixabay)

最有名气的桂树非传说中蟾宫(月宫)那棵仙桂莫属,蟾宫、桂树相携手,都化入成语典故中,说了什么“道”?月中折桂、折桂攀蟾(攀蟾:攀登月宫)、攀蟾折桂、蟾宫折桂等等,都是比喻科举及第的意义;那科举登第的人也有被称为“攀桂客”的。例如:

元代《三化邯郸》第二折:“折桂攀蟾姓字标,入省登台意气豪。” (*入省登台指当上中央高官)

明代《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维千古,他日必为攀桂客,目前尚作采芹人。” (科举时代县学生员称为“采芹人” )

攀桂

另外,“攀桂”和“折桂”的意义各指不同的道。“攀桂”字面的意思是攀登月中桂树,借指访道、隐居的事[1]。例如:

《太平御览·桂》:“汉淮南王安,好道,感八公,共登山攀桂树。”

诗圣杜甫在某年的八月十五日,仰观苍穹明月如镜,叹息“攀桂仰天高” (《八月十五夜月诗》二首之一):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诗仙李白,怀念老友诗句(《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相随迢迢访仙城。

例中的“攀桂”都表现了访仙修道的思想。八月十五夜观中秋月,思想起天上宫阙,不也让人联想到超脱凡界?两者恰有异曲同工之妙乎!

传说中月宫里的吴刚就是修仙道之人,因为修道不认真又犯了过,被师父罚到月宫伐桂树。月宫中的桂树高高大大五百丈,而且具有神奇的再生能力,随砍随合。吴刚长时间苦苦砍伐,桂树仍然丝毫无损。表面是伐桂,实际上就是一种修炼之道,考验人的耐心耐力,也考验着修道者坚信修道之心,能否自始至终坚定不摇。仙桂给了人开了修炼之道的启示。

人间桂树、月宫桂树,都具有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清芬和力量。不管中秋与否,“桂”所启示的折桂之道--入世经世致用,和攀桂之道--出世修炼成仙,都是中华文化中的精进之道,与你与我,与华夏后人长相左右。

[1] 指隐居访道事,语出淮南小山《招隐士》

主要参考文献:
《晋书.列传二十二》
《唐诗三百首》

-点阅成语典故:【成语数来宝】系列文章-

@*#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