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柱铭卸任党魁 香港民主党何去何从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2月2日讯】(中央社记者张谦香港特稿)率领香港民主党八年的李柱铭,二日正式卸任党魁。在卸任前,李柱铭再次表达其反共及不满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的立场,令其支持者十分亢奋。但令人关注的是,这种亢奋会否从此成为该党的“绝响”。

民主党的前身为香港民主同盟,港同盟于一九九零年四月成立,由李柱铭、司徒华、刘千石、杨森及张文光等人发起创立。而在此之前,李柱铭等人是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的核心成员。可以说,民主党的源头,就是支联会。

外界都知道,支联会的产生,与中共于一九八九年镇压民主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年大陆的民主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香港民主派人士为了支持他们,五月在港登记注册成立了支联会,以支持大陆民主、自由、人权和法治为宗旨。“六四”事件爆发期间,由支联会发起的反共及反专制运动,曾触发起百万港人上街游行的空前纪录,使香港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反共基地”。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因缘际会下,李柱铭成为港人心中的“民主英雄”。而港同盟也于一九九四年正式以政党自居,更名民主党,李柱铭担任主席。

在九四至九七年间,不少港人因为香港前途未卜而对自由前景心存忧虑。民主党的诞生,遂为绝大多数港人带来了希望。当时他们支持该党争取民主自由,以便自己的前途获得保障;他们支持该党反共,以宣泄心中对中共武力镇压民运的不满。

在港人的信任下,民主党于九五年的立法会选举中,在首次引进的二十个普选议席中夺得十二席,其余由亲共的民主建港联盟及其他民主组织瓜分。这是香港回归前,由前香港总督彭定康一手推动的民主选举,该党的大获全胜,被认为是港人支持香港推行民主改革的最有力支持。

但在这次选举过后,逆料民主党的声势却开始从颠峰滑落,像冰雪般融化。

前年立法会举行回归后第一次选举,民主党在直选中的得票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四点七,大幅下跌一成,在二十四个直选议中获得九席,其劲敌民建联则从后赶上,夺得八席。

与此同时,市民也似乎开始离弃该党。根据中文大学自九六年起进行的调查,民主党获受访市民支持的比率,从当初的高度膨胀,到九七年已下跌至百分之二十点三,前年仍为百分之二十点四,今年五月却下跌至百分之九点九。

此外,该党也面对严峻的分裂问题。首先,创党成员刘千石前年因为拒绝退出另一个激进民主派组织“前线”,被民主党中央委员会通过开除党籍;今年四月,民主党十八名身兼区议员的少壮派党员一起脱党,加入“前线”;在李柱铭卸任党魁后,另一位创党成员兼立法会议员陈伟业正式宣布脱党。

以上的演变说明,香港主权转移以来,民主党内忧外患,分崩离析。

对于民主党所以面对这样的一种局面,中大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王家英曾分析指出,这与香港局势于“九七”后保持稳定,以及民主党一直过分集中讨论政治问题而忽视经济民生事宜有关。

民主党声势下跌,最开心的莫过于一直与其对敌的亲共势力。文汇报年中就曾引述学者的话说,如果民主党再不调整其政治立场,可能会被历史淘汰,大有去之而快之感。

不过,权威的信报二日发表的社论却提醒各人,民主党过往的成就,不容忽视。这篇评论李柱铭卸任的社论指出,“以一个没有强大财力支持,而中央政府又施以各式打压的政党,民主党至今仍在香港政坛发挥举足轻重的力量,其成就绝对不容忽视”。

社论又表示,“香港的民主路艰难,民主党的路也不好走,但可以肯定的是,香港人对民主仍有相当大的期许”。这番言论,也许代表了其他爱好民主自由人士的心声。

但有人指出,希望这篇社论不会成为总结民主党过往反对中共专制、争取民主自由的光辉历史的碑文。因为有迹象显示,正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民主党,正从上述立场有所转折,寻求与中共“妥协”。鲜明例子之一,是该党上月首次派遣三人角逐香港区中共人大代表。虽然三人在初选中全部落败,但参选背后的动机,却不能为人所忽视。

对于外界的猜疑,民主党新任主席杨森一日强调,该党不会放弃基本立场,将会继续扮演监督政府的在野党角色。但他也明确指出,该党希望与中共中央政府建立正常的工作关系。至于何谓正常的工作关系,杨森没有深入解释。

不管民主党今后何去何从,但李柱铭却并未改变其反共及争取民主自由的本色。他在卸任前接受电台访问时,临别赠言,一方面强烈批评董建华根本不想走民主之路,另一方面也高调地表示“中国不值得爱,等国家好了才爱”。

缺少了像李柱铭这样在国际社会上具知名度及如此坚持民主自由原则的政治人物,民主党是否仍会有所坚持,且拭目以待。(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杨森竞逐民主党魁无对手
【纪元专栏】赵达功:香港一国两制还能坚持多久?
最新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不希望高尔再选总统
英国下议院就香港《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辩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