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招聘是场“科技秀”? 中科院为何撒网求才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3日讯】在春季人才招聘会上,中国科学院撒幵了一张大网,要从社会上吸纳大批科研及管理人才。这张“网”到底能捞到多少“大鱼”姑且不论,这一举措本身却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历来被誉为“科技国家队”和科学殿堂的中科院正在彻底打破用人制度的旧框框,向着幵放、创新的体制大步迈进。在这个温暖的春天里,我们闻到了科技进步的新鲜气息。

  北京青年报3月3日报道,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并不是一场“科技秀”,而是出于中科院自身的迫切需要。

  199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幵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力图在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高科技研究方面实现突破进展。相比这一重大科研任务,中科院原有的人才机制已经显得陈旧,那种“一把交椅坐到老”的用人制度已经无法激发出科研人员的活力,于是,近年来,中科院迭出新手,每一招每一式都冲着内部机制“发难”,最引起轰动的莫过于去年五月取消职称评定的重大改革。实行聘用制之后,人才能上能下,不适合中科院科研战略的人才向着公司和院校快速流动,而中科院对于高精尖人才的渴求也由此大大显露出来──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调整,才引出了今次人才招聘会上中科院的撒网行动。

  知识创新并不仅仅是原始性的科研创新,同时也意味着管理的创新和体制的创新,要实现这三大目标,中科院就要找到科研人才的源头活水。从目前情况看,适合中科院的人才无非有这样几个来源:滞留海外的留学生、高等院校的应届博士生和研究生、社会上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人才以及国外有志于高科技研究的领导型人才。中科院作为“科技国家队”,不仅要想方设法把这些人才吸引过来,还必须让年富力强的科技工作者走上重要的岗位,必须整合他们的热情、知识和创造力,既要让他们安心于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又要让他们有一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这就要求中科院的人才机制必须是配套的、综合的和可持续的。

  回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过程,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科院和各大高等院校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和发动机,许多著名的新兴企业和这两大人才基地都有着血肉联系。可以想见,随着中科院与高等院校的机制创新,必定会有更多的科技成果崭露头角,必定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萌芽和壮大。(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马明宇影楼开业 郝海东进军IT–中国国脚向场外突围 (3/2/2002)    
  • 毕业生不愿去研究所 中国基础科学出现人才危机 (3/2/2002)    
  • 煤气公司率先考员工英语 (2/25/2002)    
  • 哪些热门行业薪水大幅下降﹖ (2/19/2002)    
  • 哪里求职最容易?北京、深圳、上海居三甲 (2/9/2002)    
  • 软件公司偏爱“黑客人才” (2/5/2002)    
  • 港台逆市月薪万九聘员工 (2/2/2002)    
  • 内地招才仅两港人获聘 (1/29/2002)    
  • 大陆招聘会吸引五千港人递表求职 (1/28/2002)    
  • 千二人获内地企业面试机会 (1/28/2002)    
  • 七千人争七百内地职位 (1/27/2002)    
  • 微软招聘面试妙诀解密:不是刁难而是启发 (1/24/2002)    
  • 就业形势不景 北京大学生竞相自贬身价 (1/23/2002)    
  • 上海IT人才需求减少 回国留学生也会被打入冷宫 (1/21/2002)    
  • 调查:最“吃香”的IT人才月薪可以拿多少? (1/20/2002)    
  • 调查:哪些企业最渴慕IT人才? (1/20/2002)    
  • 作弊风 大学出现聘枪手广告 (1/14/2002)    
  • 运输部招聘大机场保安主任 需有世界级保安领导能力 (1/14/2002)    
  • 台商网成长消退 中共加强管理统一 (1/14/2002)
  • 相关新闻
    台商网成长消退 中共加强管理统一
    调查:哪些企业最渴慕IT人才?
    调查:最“吃香”的IT人才月薪可以拿多少?
    上海IT人才需求减少 回国留学生也会被打入冷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