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六四事件与两岸民主进程

马英九

人气 1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4日讯】十三年前六月四日凌晨,台湾的电视观众用难以置信的眼光盯着萤幕上北京天安门骇人的镇压场面,这个远方的城市突然近在眼前。同一时间,台北中正纪念堂广场上,数千人正在进行“血脉相连,两岸对歌”的活动,声援天安门示威了近两个月的群众,当连线的电话中突然传来枪声时,大家长歌当哭,彻夜不眠。

虽然事隔多年,那一夜的震撼仍历历在目。十三年来,不论英九在哪一个职位,每年的六四纪念会从不缺席,每年也都有无穷感慨。今年四月下旬,旅美民运人士杨建利在返回大陆时被捕,令人对大陆当局的人权表现,再度质疑。两岸民主进程前景如何,在“六四事件”十三周年前夕,确实有加以检讨的必要。

台湾的民主经验

一九四九年之后的台湾与大陆,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经验。台湾走过全民备战的岁月,经济实力逐步累积,在蒋经国总统执政期间,台湾社会出现显着的多元化现象,民智大开,要求参与决策,并重塑政治运作的基本规范。必须承认,这一段时期的领导阶层和技术官僚对台湾的发展贡献重大,他们以专业为本所创造的理性决策的模式,不仅带来经济奇迹,也为中国人现代化之路留下典范。在民主发展上,早年由大陆来台的胡适、雷震诸先生以及〈自由中国〉杂志,结合各省籍人士,在五十年代发挥了启蒙作用,随后二十年间,不断出现有志之士挑战相对封闭的政治和社会体系。蒋经国总统的最后两年,以“美丽岛”为主的民主人士,突破禁令成立了民进党,蒋氏顺应情势,解除戒严并开放党禁报禁,从此台湾开启了现代宪政的大门。在后来转型的关键时期,李登辉总统也做出很大的贡献,扮演了承先启后的角色。如果不从党派观点看待,二千年首次和平的政党轮替,不仅是台湾民主政治的里程碑,也是全球华人的骄傲。

台湾的民主前景

民主政治没有永远的执政党,也没有永远的在野党,透过选票定期的政党轮替将成为常态,这将使台湾过去半世纪由全民奋斗获致的民主成果,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党所垄断,而会在民主政治不断轮替与完善过程中,由全民所共享。既然任期有年限,执政的目的不应只在拥有权力,而在于留下亮丽政绩与宪政典范。在这个意义上,今天台湾无论是执政党或在野党,其实都肩负共同的责任,即促成国家机器与社会公器的全面中立化,包括司法、检警、情治、金融、媒体等等,以确保民主社会的有效运作。民主是一种集思广益的决策过程,民主社会只有不同意见的合作伙伴,而没有你死我活的敌人,尽管台湾目前的民主发展还有一些缺陷,但是相信只要再历经几次政党轮替,台湾的人民将会学习到包容差异、尊重多元的民主胸襟,使台湾从目前的制度民主化,提升到观念和文化层次的民主化。英九深信,台湾民主政治的前景是光明的,台湾终将达致先进民主社会的水准,即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份量将大幅降低,文官体系和市民社会正常稳固运作;每一次政党轮替只是少数治理团队的换班,鸡犬不惊,人民处之泰然。

这里所描绘的并非画饼,而是五四运动以来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理想,并有幸在宝岛的土壤中成长茁壮。中共应充分认识到,台湾是一体的,不同的意见和利益都能推出其政治代表,在日渐成熟的民主运作中,取得妥协或缓和矛盾。任何以刻板的“统一战线”的策略分化台湾的作法,都会遭到台湾人民的唾弃。更严重的是,任何人欲以战争手段摧毁台湾的民主成果,都将造成炎黄子孙的浩劫,在历史上留下不可原谅的污点。

两岸统合的终极目标

陈水扁总统最近多次说明他的两岸政策,即两岸由经贸、文化交流逐步走向最终的政治统合,以创造永久和平的环境。这是一套可以期待的理念,同时,英九主张以“民主”和“人权”为终极目标,以有效贯穿这个政治统合的过程。因为经贸交流在于持续促进两岸的物质建设,以创造“衣食足然后知荣辱”的条件;文化交流在于交换知识和经验,融入现代文明的潮流,去芜存菁,促成中华文化的再造。两岸最后在物质建设、文化意识上都充分地相互认同之后,政治统合的可能性将大为提高。简单地说,两岸的统合应与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化连在一起,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智慧与耐心,不可能完全平顺,但却值得努力尝试,因为它比较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我们民族成长与成熟的历史契机。

因此,英九可以断言,中共所主张的“一国两制”,对台湾而言已经不合时宜,落于形势之后。中共应解放思想,走出苦大仇深式的民族主义号召,让台湾和大陆共同创造稳定统合的两岸关系,以贡献于人类永久和平。

六四平反与两岸民主进程

“六四事件”发生十三年后,台北市政府特别在二二八纪念馆举办“普世人权-六四事件与两岸民主进程”特展,目的不仅在重视历史事件,更在于清楚表明,人权只有一个标准,它是不分党派颜色的。人权也不是舶来品,它无非是要让每一个人活得像人,让每一个不论出身、地位、肤色、阶级多么不同的人,都具有存在的最起码尊严,这难道不是中国文化中民胞物与、人溺己溺的精神?人权纪念活动的目的不是在竖起另一个烈士纪念碑,更不是为任何个人或政党寻找权力正当性的来源。人权教育在于传播尊重生命、追求自由、包容异见和担负责任等基本价值,就如同我们也纪念二二八事件并且对白色恐怖时期做出沉痛的反思一样,目的都在反复确认人权不可侵犯的观念。只有我们在犯错之后认错与改错,才能提升中国人的政治竞逐的文明准则,并呼吁所有的政治团体,以同样的标准,正面处理他们自己所踩过的历史。

“六四事件”亦应如此,曾被中共称许为“早晨八、九点的太阳”的青年学生和市民,只因上街游行要求清除腐败政治,竟遭射杀而血溅街头,幸存者随即被指为暴乱分子和通缉犯,任何有关“开枪是必要”的辩解都难以服人。一个国家如果要靠向百姓开枪才能维持稳定,那样的国家让人感到羞耻;一个社会如果要靠抓人、关人才能持续发展,那样的社会无法让人自豪;一个政府如果在“六四事件”发生十三年后还要逮捕从国外返回大陆的民运人士,它的改革诚意就无法让人相信。既然声称两岸都是骨肉同胞,岂能期待我们看见大陆同胞人权被践踏而默不作声呢?

英九相信,今天的北京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与十三年前,确实不一样了,但英九也要提醒,这般荣景在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前例,但历史的教训是:只要一个溺于私情而无人能谏的皇帝,一个大权在握又暗结党羽的将军,或几个无人能节制的外戚太监,都可以让一切荣景在瞬间破灭,接着便是烽火连天、黎民流亡的惨况。事实上,对于眼前成就背后潜藏的险峻形势,中共党人理应刻骨铭心。一九四九年后狂热的政治完美主义在中国大陆造就了一个神权社会,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自由和青春,留下了沉痛的教训。改革开放正是为了寻求新的出路,但过去的历史总是不断敲着警钟,提醒着伴随傲慢与疏忽,往往是另一次大倒退。“六四事件”不过是再次印证:提升人权意识以及推动民主政治,才是民族永续经营的正途,因此,“六四事件”必须平反,这必将是大陆民主化与两岸政治统合成败的重要指标。

(摘自6月4日中国时报,作者为台北市市长)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北市府下周二对里长延选案提释宪声请
台湾为痳疯病患筹基金陈万水马英九等热情赞助
台北地区降下甘霖但下周一起仍照常分区供水
台湾部分医院因应停水能力薄弱马英九指示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