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石雕:方城石猴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方城石猴”属民间石雕艺术品。河南方城民间艺人采用当地石料,雕出猴子的大体形状,便用黄、绿、红、黑等颜料涂染勾而成。故又称“画石猴”。方成石猴形态多样,有单猴、双猴、猴背猴,猴撂猴、母子猴、还有狮背猴、猪背猴等。也制作一些小狮、小虎、蛙类动物。当地人们逢年过节便以此为吉祥物让孩子佩戴。

(资料来源:世华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就民间艺术的丰富及保留远古文化内涵的质量而言,秦晋两地同是令人不可轻视的宝地。然而,山西的地理位置更易于接受八面来风。因此民间剪纸就绝不仅仅是老辣苦涩的远古艺术因袭或传承。而是添了些许聪慧精明、灵透乘巧的酸甜味。这酸甜苦辣搅和在一起,酿成了剪纸艺术戏中有戏颇耐品尝的余味。
  • 均陶是陶瓷百花园中的奇葩,远在宋代就著称于世。均陶美在釉色,绚丽多彩。有蓝均、红均、铜均、白均等数十种,又以蓝均秋最为珍贵,赢得“灰中见蓝晕,艳若蝴蝶花”的美称。“堆花”是均陶的传统装饰,全凭艺人拇指的功力,将色泥堆贴在坯体上,呈花鸟、山水等不同画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间艺术特色。
  • 大陆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十五个民族有自己的戏曲剧种。这十五个民族分别是: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壮族、侗族、白族、傣族、苗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彝族、佤族、毛南族和仡佬族。新华社今天报导,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悦指出,目前,中国少数民族戏曲,有的是一个民族只有一个剧种,如侗族的侗戏、朝鲜族的唱剧﹔有的是一个民族因人口分布地域、艺术形态等不同,而分成几个剧种,如苗族的剧种有湘西苗剧、广西苗剧、云南苗剧等。这名中国戏曲专家说,中国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大致可分成两个方面。从发展历史来看,有的剧种源远流长,分布很广,如相传源于八世纪跳神仪式的藏戏,后引入民间艺术,形成独立完整的艺术形态,至今流传于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区和印度等国的藏族居住区﹔从艺术形式上看,有的剧种借鉴了汉族戏曲的戏剧样式,表演形式程式化,有复杂或简单的行当划分,音乐上采用板腔体、曲牌体或者二者兼并,如傣剧、侗戏等。
  • 泥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于19世纪中叶盛行中国,其中以天津“泥人张”的泥人和无锡的“惠山泥人”最为闻名。
  • 宋朝的李之仪,立于长江之畔,则以江水之无尽比喻情意之绵长,写下一首流传千年的相思词——《卜算子》……
  • 耿恭为将士拜井祈祷,泉水涌出;郑国为秦国修筑渠道,造福万代。
  • 死生有命,富贵由天。人一生的福、禄、寿乃至各种疾病的发作都是有定数的。时间到了,脸上的气血之色、脉络的运行状况都会呈现出异常的变化。纵观古今,惟有精通医道或修佛修道之人才能读懂身体密码,参透个中玄机。中国历朝历代都不乏这样的高人,本篇将一展明朝几位市井大夫仅以望、切就能知人生死的奇妙医术。
  • 还有北宋时期,一代名臣登上金陵城楼,望见清江翠峰,酒旗画船,一片壮丽繁华之景。然而故国往事历历在目,他抚今怀古,顿生家国之忧和兴亡之叹。 一首雄浑阔大的怀古词,遂成千古名篇。这就是出自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