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漫谈】书法家的对话(一)—“放松” 与 “放纵”

明训
font print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吴门两位领袖人物祝枝山与文徵明,离开人世多年后在天上重逢。两人是多年好友,在人世时就常相聚切磋书艺,这一回不期而遇,话题自然也不离书法。

“我近日又抄了几遍《离骚经》,感觉非常好,几年前我只能做到严谨细致,最近这些作品里,线条更加沉稳厚实。”文徵明向祝枝山分享了他书艺的进展。“枝山兄您呢?老实讲,论天分、论功力技巧,您都在我之上,别人夸我小楷写的好,其实以钟老、王老 ¹ 的标准,那我还差你一截呢!“

“我说衡山老弟啊,以前在苏州时你常写小楷练基本功,后来我离开人世,偶尔好奇往凡间一看,你也总是一笔一划的写着蝇头小楷,都这么多年了,怎么你还是乐此不疲地刻小楷书啊?”

“是啊,我就觉得缓缓写字很有味道。读书人嘛,抄抄前人佳作,文思来时,也写写诗、做做文章,你不觉得这样挺轻松快活?”

“是没错,可是纵情的挥洒岂不更舒畅吗?书法作为艺术,抒发情性总是它必备的特质,你就不想放松心情,写一些奔放的作品?我看你学鲁直 的草书也渐渐写出东西来了啊!”

“有时心血来潮当然也挥挥笔,但 ‘放松心情’与‘放纵情绪’总是很难分辨, ‘潇洒’与 ‘狂放’ 也只是一念之隔,自己常常把握不住。我也有些较为狂纵的作品,刚写完总觉得很不错,隔一段时日就越看越怪异。”(待续)@

1: 钟繇、王羲之
2: 黄庭坚字鲁直(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陆湖南一名男子花了五年的时间,用竹子刻了一部孙子兵法,打算申请世界纪录。四十四岁的(韩德钟)因为热爱竹刻,于是辞掉银行工作,回家一头栽进竹刻的世界。他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创作了一幅长53.8公尺的孙子兵法简书竹刻,黑底绿字,全部共分13篇,6027个字。由于作品融合了书法和镌刻,古色古香,中共文化部估价约为88万元人民币,折合台币约340多万。(韩德钟)说,他还想申请金氏纪录。
  •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 台中市信义国小上午出现壮观场面,两百多位小朋友拉起一幅长达两百公尺的书法,把学校操场围成一圈,原来是热爱书法的老师(陈耀南),配合学校艺术季,花了五个月时间,临摹心经,金刚经等经文,密密麻麻写了三万八千多字,修炼身心,也希望挑战金氏世界纪录。(寇世菁报导)
  •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历二百七十七年。在这近三个世纪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皆喜欢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頫的格调。
  • 为推动书法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创作,中国艺术研究院近日在北京成立中国书法院。
  •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出生在“二沉”的家乡,自幼就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