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生活中的逻辑学(下)

智叟(上海)
font print 人气: 3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8日讯】最近读了两本有关逻辑的书。一本是展示杂志(Parade)专栏作家Marilyn V Savant的逻辑思维的力量(The Power of Logical Thinking)﹔另一本是夏威夷大学教授Irving M Copi的逻辑学入门(Introduction to Logic,7th Edition)。颇有崭获。Savant是金氏记录(The Guinness Book of Records)名人集(Hall of Fame)中高智商记录(228)保持者(她本人对此颇不以为然)。笔者在此编译整理出两书中的部分精华﹐并佐以敝人日常的观察与思考﹐以飧读者。

下集﹕格言与诡辩

(4)定义与结论

生活上很多争论是由于定义不清而造成的。这也属于逻辑学的范围。请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甲﹐“尽管海瑞罢官讲的是古代的事﹐它实在是今天的一面镜子。”
乙﹐“今天当官的哪里还会穿那种衣服﹖”

甲﹐“钱先生是个好父亲。他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
乙﹐“他根本不是个好父亲。家里从来看不到他的影子。”

甲﹐“公司最近不错。生意兴隆。”
乙﹐“哪里﹗赢利又下降了。”

甲﹐“安安真是个好学生。又聪明又好学。”
乙﹐“安安很糟糕。她从来不按时交作业。”

甲﹐“王教授发表文章很多。在他的领域里贡献不小。”
乙﹐“他有什么贡献﹖他从来没有新颖独到的见解。”

先生﹐“我把我太太那辆老爷车新换了一部丰田。”
太太﹐“哪里是什么新的﹐都是别人开了三年的旧车子了﹗”

甲﹐“不要同你老婆讲。这事应该你自己决定。”
乙﹐“我自己决定要同我老婆讲。”

哲学家和政治家也常常利用定义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时候﹐逻辑学的原则往往会受到挑战﹕

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按逻辑学﹐这是循环定义(circular definition)。逻辑定义中的第二忌。不过﹐孔子这里其实并非在为“知”下定义﹐而是在说明追求知识时应有的正确态度。子路当然知道老师的意思。这是以定义的形式出现的格言。但更有的时候﹐哲学家和政治家确实是在有意无意地混淆是非。

毛泽东﹐“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难道统一就不可以是分析的对象吗﹖过窄定义(narrow or broad definition),第三忌。而且循环定义。

毛泽东﹐“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因此﹐敌人反对专制﹐我们就要拥护专制。敌人拥护民主﹐我们就要反对民主。过宽定义(narrow or broad definition),第三忌。而且负性定义(negative definition)﹐第五忌。

谜语﹐“可以睡觉但不是床”谜底﹐“沙发”负性定义﹐第五忌。“可以睡觉但不是床”的并不只有“沙发”。

民间哲学家﹐“伪善是邪恶在向美德低头。”“伪善是邪恶对美德的嘲笑”同样也讲得通。非本质属性(non-essential attributes)定义﹐逻辑定义之首忌。

JFKennedy﹐“在中文里﹐危机就是危险与机会同时存在”“机”在这里恐怕不是机会﹐而是机制。此为模糊定义(definition in ambiguous, obscure, or figurative language),逻辑定义之第四忌。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政治力量﹐顾名思义﹐就是组织起来的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力量。”顾何名﹖思何义?模糊定义。

Winston Churchil, “狂热分子就是那既不会换换脑子又不肯换换话题的人。”同样的定义也适用于跳水比赛的裁判。模糊定义。

诡辩家常常故意把扭曲的定义用来作为诡辩的根据﹕
白马﹐非马也。既然马并不是特指白马﹐它也包括﹐例如﹐黑马﹐所以白马﹐它并不包括黑马﹐就不是马。

(5)隽语与反语

你也许对以上所举的一些逻辑错误不以为然。认为﹐“那是哲学﹐不是数学﹐不必那么死板。”你错了﹐朋友。逻辑学是哲学的基础。没有缜密的逻辑﹐不会有真正有价值的哲学。哲学不应该似是而非﹐只可以似非而是。事实上﹐寓意隽永﹑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荡涤灵魂的哲学往往都似非而是。

语言大师林语堂在他三卷本的英文巨作Momentin Peking(汉译《京华烟云》﹐又译《瞬息京华》)每卷之首﹐各引用了道家大师庄子的一段醒世箴言﹕

卷一﹐引自庄子《大宗师》﹕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好像在哪里听到过﹖圣经。《约翰福音》﹕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诗篇113》﹕他坐在至高之处﹐自己谦卑﹐观看天上地下的事。《哥罗西书》﹕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

卷二﹐引自庄子《斋物论》﹕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大意﹕夜晚梦到饮酒取乐的人﹐晨起方知是空喜一场﹐难免伤心。夜晚梦到不幸之事的人﹐晨起得知是虚惊一场﹐暗自庆幸﹐对日常生活﹐更加珍惜。这话似非而是。千万年才遇到一个圣人﹐但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每天都遇到圣人了。)

卷三﹐引自庄子《知北游》﹕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腐臭。腐臭化为神奇﹐神奇化为腐臭。(大意﹕所以宇宙是个统一体。有令人惊叹和赞赏的香美神奇﹐也有令人讨厌和憎恶的腐臭败坏。然而﹐美与丑是会相互转化的。赞赏与憎恶也是会相互转化的。)

似非而是的隽语在逻辑学上属于反语(paradox)。典型的反语﹕
欲速则不达。
退一步﹐海阔天空。
大智若愚。
难得糊涂。

资本主义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这是一个为罪人设计的制度﹐而世人都是罪人。社会主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这是一个为圣人设计的制度﹐而世上没有圣人。

耶稣﹐“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佣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

显然﹐简单地套公式﹐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并不完全行得通。不少广为流传的政治名言都犯有一些似是而非的逻辑错误﹔但生活中又常常出现一些似非而是的隽语或格言。要辨别谬论与隽语﹐不仅要看表面或狭义的逻辑﹐更要探究深层的或广义的逻辑。如前所述﹐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实际上与我们通常所的“虚心使人进步”是异曲同工的。它是对知识与治学态度的关系的定义﹐而不是对知识本身的定义。耶稣的“大”或“首”属深层逻辑(永生的角度)﹐而“佣人”或“仆人”则属浅层逻辑(今世的现像)。这是耶稣以道成肉身的身份在向他的门徒们揭示(透露)永生世界的奥秘。

反语并不总是似非而是的隽语﹐有的时候﹐反语似是而非﹕
请把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给我们吧﹐我们要用其中一些实用的东西。
你叫得那么响﹐我什么都听不见。
林彪﹐“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1>9999﹖

当然﹐隽语也不都是反语﹕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够弘扬彰显道﹐而道并不弘扬彰显人。
孔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演绎与归纳

推论是逻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论的基本方法通常分为归纳法(induction)与演绎法(deduction)两种。

定义一﹕
用演绎法推论时﹐你直接从前提推导出结论。
这种推论可能对(有效)也可能不对(无效)。用归纳法推论时﹐你并不直接从前提推导出结论﹐而是用前提在某种程度上来支持结论。这种推论没有对(有效)或不对(无效)之分﹐只有较好(可能性较大)或较差(可能性较小)之分。

定义二﹕
演绎﹐是由普遍真理导出具体结论﹔
归纳﹐是由具体例子推出普遍结论。
演绎的例子﹕
人总有一死。
好人是人。
所以好人也有一死。
归纳的例子﹕
一个好人死了。
一个坏人死了。
一个不好也不坏的人也死了。
人恐怕都有一死。

这个定义比较容易记住。但是它与定义一并不完全一致。
一个比较严格地区分归纳与演绎的定义是﹕

定义三﹕
在演绎时我们由且仅由前提导出结论﹐结论与其他因素完全无关﹔在归纳时我们由前提在一定程度上来支持结论﹐这种支持度的大小与其他因素有关。

符合定义三但不符合定义二的演绎﹕
如果他是人他就会死。
他是人。
所以他会死。

符合定义三但不符合定义二的归纳﹕
希特勒是个独裁者而且十分残暴。
斯大林是个独裁者而且十分残暴。
金日成是个独裁者。
所以金日成也可能十分残暴。

下面的推论错在哪里﹖
“没有一个杂技演员能够把自己举起来。因此﹐没有一个能够把自己举起来的人是杂技演员。因此﹐有些能够把自己举起来的人不是杂技演员。”
“有些美人鱼是女生联谊会的。不是吗﹖哦﹐当然。有些不是。”
“电视明星都不是会计师。而会计师都很精明。所以电视明星都不很精明。”
“大学生的智商不会在70以下。而所有智商在70以下的人都是低能者。所以﹐大学生不会是低能者。”
“汽车是交通工具。而汽车又是地位的象征。因此交通工具是地位的象征。”
“永动机是没有能量损失的机器。所有没有能量损失的机器都装有无磨擦轴承。所以必有一些装有无磨擦轴承的机器是永动机。”
“忽略事实的人才会犯错误。比较客观的人不大会犯错误。所以忽略事实的人不客观。”
“最近这里肯定下过雨﹐因为鱼不肯上钩。下过雨之后鱼不上钩。”
“小和今天没有去学校﹐因为他穿着毛衣。他从不穿着毛衣去学校。”

NBC评论员﹐“五个裁判判俄国选手第一﹐四个判加拿大选手第一。那个中国裁判使天平偏向了俄国”。试比较﹐“我吃了五蘋梨﹐现在肚子痛了﹐第三蘋梨坏的事。”

某华语新闻报纸﹐“中国中央电视台这条新闻的播放﹐不仅是对中国商会这台新年晚会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大都会所有华人的鼓励和肯定。”(提示﹐新闻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客观﹐不以主观喜恶取舍新闻﹐不对新闻内容妄加肯定或否定的评语。Just give the news, please! (Do not give something else! Do not interpret it!)这条“新闻”与中共新闻媒体的“新闻”犯了同样的毛病。那就是﹐将新闻的定义搞错了。因而﹐导出了一个非相关结论。而新闻并不需要结论。

(7)两难与双解

在推论时,有时会碰到两难问题(dilemma)。用双解(也是一种dilemma)来回答两难问题是十分精彩而又发人深省的﹕
母﹐“如果你说得对﹐人们会恨你。说得不对﹐神会恨你。所以你总会被恨。”
子﹐“如果我说得对﹐神会爱我。说得不对﹐人们会爱我。所以我总会被爱。”
父﹐“如果你工作﹐你有钱。如果你不工作﹐你有空。所以你不是有钱就是有空。”
子﹐“工作﹐我就没空。不工作﹐我就没钱。所以我要么没空要么没钱。”

错误的推论会导出错误的两难□□假两难﹕
CaliphOmar在公元640年焚毁亚历山大图书馆时曾经这样来强词夺理﹐“如果那里的书只是重复可兰经上的内容﹐那就是多余的。如果它们与可兰经有出入﹐那就是有害的。二者必居其一。所以必须统统销毁”
Plato,“人不会询问他知道的事情﹐也不会询问他不知道的事情。因为如果他知道就不需要询问﹔如果他不知道就无法询问﹐因为他连要询问什么都不知道。”

但很多时候人真的会落到两难的境地﹕
在水门事件中﹐如果Nixon总统拒绝服从最高法院交出录音带的命令﹐他会被弹劾。如果他服从﹐录音带上可能会有什么把柄被他们抓住﹐从而导致弹劾。
被关入精神病院的持不同政见者处于十分不利的境界。如果他们不反抗﹐等于默认精神有问题。如果他们反抗﹐则会作为他们精神有问题的证据。

有时候﹐两难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第一次面试时应该尽量避免提及钱的问题。因为如果你要得太高﹐他们觉得用不起你而放弃了。如果你要得太低﹐他们会认为你是在坦白你不能胜任。

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或疑神疑鬼﹑神经过敏的人常常会无谓地使自己陷入杞人懮天式的两难境地﹕
如果我穿得比同僚好﹐他们会觉得我故意衒耀。如果我穿得比同僚差﹐他们会觉得我故意不把这场䜩会当回事。其实他只要穿得与别人差不多就行了。如果坚持要与众不同﹐则大可将两难转换成双解来自我解嘲﹕
如果我穿得比同僚好﹐那是因为我对这次䜩会特别重视。如果我穿得比同僚差﹐那是因为我向来不喜欢成为聚光灯的焦点。

赌徒则正相反﹐他可以将最棘手的两难问题轻易地转化为一笔赌注﹕
如果你不能肯定耶稣是神﹐你最好当他是。如果他真是神而你不信他﹐你将会被他判到地狱去永远受煎熬。如果他不是神而你却以为是﹐没有谁会惩罚你。
当然﹐他其实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个两难问题。因为﹐他既活不出一个基督徒的喜乐﹐也得不到真正的救恩。耶稣说﹐“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约翰福音四章23节)耶稣清楚地指出,“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路加福音九章23-24节)对赌徒来说﹐这实在是一个无法解决的两难问题。因为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拿信仰作为赌注的人是不会愿意搭上自己生命的。

(8)公理与前提

孔夫子自己当然不是那种重利忘义的小人。他说﹐“朝闻道﹐夕死可也。”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道也是一样﹐了解道的人﹐不如喜欢道的人﹔而喜欢道的人﹐却又不如乐于行道的人。他还说﹐“君子谋道不谋食。懮道不懮贫。”

也许﹐你来自“中国”以外的地方﹐因此﹐你以前也读过中国的四书五经﹐但你已经不记得夫子的话了。你说﹐“我都还给老师了”是吗﹖老师收到了吗﹖孔夫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你何不把它找来再重新读上几遍﹖

也许﹐你来自“中国”﹐因此﹐在学校里﹐你从来也没有机会读到过那被视为敝帚的“为旧世界唱挽歌的孔老二之类”的中国的四书五经。那么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也许﹐你来自中国﹐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圣经。不明白为什么这本洋四书五经(你听说圣经里有摩西五经和四福音书)会令那么多人津津乐道﹑如痴如醉。

也许﹐你出生在美国﹐在你祖母的遗物里偶然看到了那本你从来都不屑一顾的圣经。那么﹐请你也把它打开来看看吧。圣经是神与人之间所定的约。它是我们的福音﹐也是我们鉴别公理的法宝。读完圣经﹐你就会明白﹐孔子穷其生而未能找到的道﹐“原显明在人心里”(圣经罗马书第一章)

事理(事物的道理)的定义可以作为逻辑推理的前提。任何事理的定义都要涉及另一些事理。因此﹐必有一些最基本的事理是没有办法定义而又必须为大家所接受的。这些最基本的事理就是公理。例如﹐对﹑错﹑真﹑善﹑美﹑假﹑恶﹑丑﹑智慧﹑愚昧﹐正义﹐邪恶﹐等等。公理常常被用作逻辑推理的前提。良心﹐道德和爱心也可以作为逻辑推理的前提。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些都是基本的公理。

公理是绝对的﹐然而人们对公理的辨识却常常大相径庭。例如﹐自私自利和贪得无厌有时也会被某些人当作逻辑推理的前提。因为他们误以为那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显然﹐这是一种误识。因为﹐人类的主流历来都是有良知良能的﹐唯利是图的小人自古即为君子所不齿。误识公理本身就已经是一个以偏盖全或扭曲事实的逻辑错误。

定义再完备﹑逻辑再缜密﹐如果前提错了﹐结论仍然是错的。

(9)练习与思考

最后﹐我请你思考几个有趣的问题﹕

1.在某个国家﹐政客从来不说真话﹐而非政客则总是说真话。你碰到那个国家的三个公民﹐你问第一个﹐“你是政客吗﹖”那人欣然作了回答。你没有听见﹐问第二个公民﹐“他说什么﹖”第二个公民告诉你﹐“他说他不是”。第三个公民告诉你﹐“第一个公民是个政客。”这三个公民中﹐有几个政客﹖
(答案:一个。提示﹐第一个人的回答一定是否定的。)

2.下面五个人中﹐有一个杀了F。五个人每人说了三句话。两句真﹐一句假。谁杀了F﹖
A﹕我没有杀F。我没有枪。是D杀的。
B﹕我没有杀F。我没有枪。他们那几个常向F要钱。
C﹕我没有杀F。我从没见过E。是D杀的。
D﹕我没有杀F。是E杀的。A说是我杀的﹐那是在撒谎。
E﹕我没有杀F。是B杀的。我和C是老朋友。
(答案:B。提示﹐D的三句话中有两句是等价的﹐必是真话。)

3.丁先生﹑他的妹妹和他的一对子女都喜欢打网球。谁打得最好﹖
A﹕打得最好的那位的同胞和打得最差的那位是异性。
B﹕打得最好的和打得最差的是同年。
(答案:女儿。提示:此处同胞为狭义)

(2000年)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最近一期的《开放》杂志上金钟先生发表了一篇关于反右的文章,其中提到一个细节:当年北大和清华学物理的学生中,右派的比例高得出奇,北大三分之一的右派学生是物理系的,清华技术物理系一半学生是右派。金先生为此问过北大当时最有名的右派学生(也是物理专业的)谭天荣,谭说:这是因为物理系的学生喜欢刨根问底。为什么物理系的学生喜欢刨根问底呢?谭先生说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学的是数理逻辑,受的思想训练比较严格。这就是说这种思想训练容易和共产党的教条发生冲突。
  • 上个世纪60年代,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似乎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在
    台湾,一个热烈地追求自由的知识份子殷海光(1919~1969)就坚定地预言──狂澜已在退落,“历史应在自由这一边”。这是他在1965年底出版的《中国文化的展望》第13章《世界的风暴》中提出来的.他以强有力的逻辑力量和常识理性,深刻地指出了当代共产集团的弊病,毫不留情地批判“泛政治主义”以及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等违背基本人性所导致的灾难。但是他从不可摧毁的信念出发,乐观地预言了“历史应在自由这一边”。其时,他本人正遭受着国民党专制势力的严重迫害,被剥夺了在大学的教席,贫病交加,离生命的终点已没有几年。
  • 今年5月中共总理温家宝,首次提及大陆慎重考虑制订统一法,在两岸引起热烈讨论。北京涉台智库透露,由于内部出现许多不同意见,涉台部门未达成共识,统一法的“讨论阶段”应该会延长。笔者以为,解决台湾问题并非线性的思考逻辑、也不是使用某一种工具就可以解决的事。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横跨各类,错综复杂,并非制定一个法律就可以限缩台湾意识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
  • 中银香港总裁和广北不认同美国明年有减息压力的看法,视之为不合逻辑。
  • 考试委员林玉体今天在考试院会“临时报告”指出,少数考试委员坚持本国包括中国,如果这个逻辑可以成立,希望考试院的业务考察行程,能够安排考试委员赴中国考察。
  •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容易确定的,但是历史人物制造历史事件的动机则很难确定。为了确定历史人物制造历史事件的动机,史学家必须从确定的历史事件出发,依靠逻辑推理来推导动机。
  • 美国政府把黎巴嫩真主党“灯塔”电视台定为恐怖组织,说这家电视台的节目煽动暴力。法国已经做出了类似的裁决,指控这家电视台发表反犹和煽动暴力的言论。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包润石说,灯塔电视台被列入国务院的恐怖分子和组织名单上,因为这家电视台的节目煽动暴力。他说,考虑到这家电视台属于已经在恐怖名单上的真主党,这样做是合乎情理的一步。 包润石说:“任何观看这家电视台的人都可以知道,真主党的电视部门煽动恐怖主义暴力。由于我们已经视真主党为恐怖组织,那么禁止他们通过电视所进行的宣传活动也就完全符合逻辑了。这不是一个言论自由的问题,而是一个煽动暴力的问题。我们认为,一个恐怖组织不应该被允许在这里或者任何其它地方通过电视波段散布仇恨和暴力。”
  • 台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主委叶俊荣今天在总统府国父纪念月会专题报告时指出,当前政府体制和权力部门互动逻辑的重新思考、人权保障清单与落实机制的研议,以及国民经济与社会文化等基本国策的全盘检视,都应该纳入这一波宪改重点。
  • 中国文化当然不能说毫无好东西。但是,有一种说法认为:既然是几千年、几百年延续下来的传统,肯定有它的合理性、有它的存在根据,否定它就是不尊重传统──这是不能同意的。这个说法我最早是在1980年代听南京大学的一位同乡教授说的。后来我一直揣摩这句话,却未曾有机会批判加以批判。现在话题来了。
  • 师涛已被湖南国安抓走20多天了。现网上多半是关注师涛的文章。今天,我在网上专门阅读了师涛的一些文章,越读就越感到了纳闷。师涛是被定为“涉嫌泄露国家机密”罪而遭关押的。但我怎么看、怎么找也找不着是哪一篇、哪一处是国家机密。我也不知为什么国家机密会被师涛这样一个普通公民所知。我感觉专制政府真的越来越蠢了:你如果非要抓人不可,那你就找一个比较符合逻辑的理由也还好些。难道你们就认为真的就没有天理了……真的就是你们说了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