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塑圣”──杨惠之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杨惠之,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名雕塑家。据北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记载,杨惠之最初与吴道子同学绘画,远师六朝名画家张僧繇笔法,号为画友。后专攻雕塑,“为天下第一”,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誉为“塑圣”,与“画圣”吴道子齐名。
  
杨惠之塑像,能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与神情特点,合乎相术,故称古今绝技。相传,他曾在京兆府塑名优留杯亭像,像成之日,未加装染,放在大街上,面向墙壁,过路人看其背影就能辨认出是留杯亭其人,其神巧可见一斑。
  
如今在寺庙中经常能看到的千手观音像,相传是由他创造的。据着录,他的作品有京兆府长乐乡北太华观玉皇大帝像、汴州安业寺(即大相国寺)净土寺院大殿内佛像和枝条千佛、东经藏院殿后三门两神像与当殿塑维摩居士像、河南洛阳广爱寺三门五百罗汉像及山亭院楞伽山、陕西临潼骊山福严寺塑壁、陕西凤翔东天柱寺维摩像、江苏昆山慧聚寺大殿佛像等。其中,东天柱寺塑的维摩像,形模如生,其旁二侍女尤佳。苏轼参观该寺时,曾赋诗道:“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从诗中可见,杨惠之将维摩像塑成了一个外貌瘦削而有神、谈笑风生、旁若无人的形象。
  
杨惠之曾在郴州通惠禅师院手塑九子母一堂,人物皆坐立地上,不设台座、床具,不着彩色,栩栩如生。宋仁宗嘉祐(公元1056年~1063年)问,解程为郴州知军,拟为该塑像加床具,着彩色,寺僧咸以400年艺术珍品毁于一旦为惧,遂罢。后诗人张舜民谪官郴州时,见塑像,赞叹不已,记之于《郴行录》中。杨惠之作品留传至今者,有江苏吴县甪直保圣寺罗汉一尊。
  
杨惠之继承了“影塑”与“浮塑”的技巧,创制出了“塑壁”的新形式。塑壁,俗称“海山”,即在墙壁上塑出云水、岩岛、树石,以佛像等圆塑散置其间。杨惠之将当时的山水画与人物画结合运用于雕塑中,为丰富中华艺术宝库做出了贡献。杨惠之还著有《塑诀》一书,惜已不存。@(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亚洲电台报导) 日内瓦消息,联合国一个负责人权监察的部门星期一指出,中国在对待被拘禁人士方面不符合国际惯例。
  • 数千年来河图洛书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河洛文化最主要的标志是河图洛书。《易经˙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是关于河图洛书的最早记载。河图出于河南洛阳市的孟津县,人们早已耳熟能详,而洛书出于何处一直没有定论。在第四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认为洛书出自河南洛阳的洛宁县西长水村。

  • 由于对第三代可拍照手机的潜在募功能表示担忧,以色列军方情报机构颁令,限制士兵使用这种手机。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 很多人都读过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的寻隐诗自成一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诗人,一次次走进山水佳境,踏上寻仙问道之旅。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诗仙李白,他的寻隐之旅有怎样的玄妙意境呢?(《古韵流芳》提供)
  • 当大唐进入鼎盛阶段,乐舞艺术也达到了中华历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给大诗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经过五十年之久,他永远铭记着观者如山、一舞动四方的盛况。
  • 炼丹 中国画
    刘商感叹光阴实在太急促短暂,在世劳累辛苦,求得虚浮的荣耀和世间的官位,又有什么好处呢?刘商心想,古代的贤人都弃官去寻求道术,大多都能超脱尘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儿女都已经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诉自己实在不应再被世俗所累了。
  • 刘庭式坚持娶了盲女做妻子,两人一直白头到老,后来盲妻去世,刘庭式十分的悲伤,一直都不肯再娶。
  • 隐士陶渊明的真实生活,平淡自然,既有烟火气息,也蕴含超然境界。归隐田园是他的人生归宿,他固守之,吟咏之,将其打造成充满诗意的精神乐园,并开创了自成一派的隐逸田园诗歌。
  • 他是庭院中咏梅吟霜的寒门书生,也是江水畔登高抚琴的悲秋文人。他生于动荡乱世,怀抱治世理想,却长年辗转宦游,难以施展才智。故而他笔下的诗文,多慷慨不平之气,奔涌恣肆之情,唱出了失意文士的心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