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车问题凸显腐败问题严峻

标签:

【大纪元12月3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任纹仪特稿)到过中国的民众或许会发现,道路上奔驰的车辆中有相当高的比例是公务车─大陆称为“公车”。这些专供领导干部使用的名贵轿车,不乏奥迪、福斯甚至双B等品牌。但在名牌的背后,却隐藏着当前中国领导层所面对的严峻挑战:官员腐败。

根据大陆媒体引述权威人士指出,目前中国公车制度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严重;二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三是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四是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

据统计,大陆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包括购车、油料、维修以及司机工资与福利等,至少超过人民币六万元,有的甚至超过十万元,地方公车的消费占中国财政支出比例约百分之六至百分之十二,有些地方甚至更高。许多单位为了充场面竞相采购豪华公务车,完全不顾财政窘况。

例如,青海尖扎县是中国国家级贫困县,但二零零三年以来,当地已购买二十多辆二十万至四十万元轿车,做为官员公务用车。另一个穷困县湖南省衡南县,历年财政负债累计高达七亿元,基层建设费用都得从干部工资中东挪西凑,但这样一个穷地方,去年却花费五百万元购买中高级公务车供官员使用。

此外,公务车最大的问题在于公器私用。由于缺乏相关法规规范,加上刻意模糊公私领域界限,使得这些公家付账的公务车沦为官员私人使用。

北京媒体近日披露,中国公务车的使用比例,办公事仅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也占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一是被司机私用。而同样一辆车,民间单位的营运成本每一万公里只要八千两百一十五元,党政机关却高达数万元,而出租车使用效率是公务车的五倍,但营运成本只有公务车的百分之十三。

目前中国正从中央部会到地方机关推行公务车制度试点改革,使公务用车的使用与管理步上正轨,但因相关配套措施不够周延,又牵涉官员既得利益,改革能否达成预期成效有待观察。

据分析,中国公务车问题所以难解决,除了与改革开放后崇尚奢华风气有关外,主要还是过去长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养成的“职务消费”腐败习惯,包括乘车特权、公款吃喝特权等,而这种“无车不下乡、无车不办事”的陋规,不但对中共所谓“廉政”建设形成一大讽刺,也引发民众相当大反感。

根据报导,北京针对公务用车争议研拟了一些改革方案,包括提出取消公务用车,以发放交通费用补助取代;组成公车出租公司,以企业模式经营管理;保留各单位现有公务车,但报废后不再换购新车,逐步取消公务用车等三项措施因应。

一些分析指出,以发放交通费用补助取代公务车看似合理可行,但因现行作法是按照不同职务发放不同金额的交通津贴,存在若干争议。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分六档次发放干部“车补”,从副处级每人每月一千八百元到办事员两百元不等,但这笔津贴可能变相为“职权津贴”,而且以官职大小评定也有失公允,同时在缺乏相配套法规下,有办法的官员恐怕还是既拿津贴又坐公车。

部分观察家指出,将公务车改革视为观察中国当局打击贪腐的指标,,其中的错综复杂不但牵涉官员既得利益,更是考验各级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能否彻底纠举违法的决心。如果无法拟订一套科学、细致、公正的改革办法,又缺乏相关的配套措施,中国想藉公务车改革提升执政能力、降低行政成本以及根除奢华贪腐,成效恐怕仍十分有限。

相关新闻
50岁以下肠癌发病率上升 这种合成补充剂是祸首
探险者加州悬崖遇险 救援直升机夜间惊险营救
组图:八旬摄影师抓拍稀有蜂鸟的美丽瞬间
搞笑视频:喜欢玩水的狗狗拒绝离开泳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