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节俭是美德吗?

李家同
font print 人气: 130
【字号】    
   标签: tags:

我仍然认为节俭是美德,我希望经济学家们能设计出一种建筑在节俭上的经济体系。

节俭是美德吗?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课本都会同意这种说法,至少我从小就听老师如此教我。任何一个宗教一定也会如此说,总不会有任何一个宗教的教义中说我们应该浪费的。

可是,我们的现实世界似乎慢慢地将节俭不看成美德了。大家都知道日本现在经济很不好,外国的经济专家对如何改善日本经济,纷纷提出建议,而最为有趣的是:日本人应该加紧消费。理由很简单,对美国人来讲,日本人拼老命储蓄实在罪大恶极,如果日本人“有钱不用”,反而将钱存入银行,经济活动如何能起飞?如过日本人“有钱就用”,不管需不需要,看到东西就下手采购,工厂的订单会大为增加,经济岂有不恢复之理?

果真,日本政府好像要发商品券了,也就是,日本政府总算顺应了世界性的压力,要鼓励日本人来加紧消费了。问题是:日本人现在过得好好的,并没有吃不饱,穿不暖,也并没有什么其他苦哈哈的现象,与其说“加紧消费”,还不如说“加紧浪费”比较恰当。我相信日本政府所发的商品券,一定不能用来买日用品,像食物、汽油这类的必需品。

如果日本人将商品券买柴米油盐,经济仍不会起飞的。日本政府一定希望日本人多买平常不会买的东西,像电器用品、玩具、讲究的衣服等等,因为这种形式的消费,才能刺激经济。

看来,日本老师一定不会再教孩子们过节俭的生活了,他们一定会告诉孩子们应该换新的脚踏车,买新的球鞋,更应该多多买各式各样的玩具,如此才能造福人群,拯救国家。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全世界都有经济萧条的现象。为了刺激经济,英国的豪华邮轮伊丽莎白皇后号,率先浪费,每次横跨大西洋的航程结束,船主就会将船上的被单和桌布丢到海里去,如此可以保证又有一些工厂可以继续活下去。当时,伊丽莎白皇后号的义举赢得了世人一致的赞美。

我并不从道德的眼光来看浪费这种行为。如果浪费的确可以刺激经济,维持充分就业,我们不能不承认浪费可能是一种美德;可是我们如果冷静地想一想,就会发现,任何经济体系如果是建筑在浪费上,总会有相当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自然资源快速消失。每次我们开汽车,就会消耗掉汽油,而汽油来自于石油,石油来自动物遗体的转化,这种经过几亿年才累积而成的石油,我们却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消耗殆尽(四十四年以后,人类就没有一滴石油可用了”。

各位有没有注意到台湾高速公路上已经很少有砂石车了,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台湾已经快没有砂石了。我们每次造高楼大厦,都应该知道我们正在消耗掉无数的砂石,而这些宝贵的砂石是一去不返的。

第二个问题是心理的问题。任何形式的浪费都会使我们的下一代糊里糊涂的养成奢侈的习惯。美国人只有两亿人,在全人类五十七亿人口中,只占了百分之四,可是他们所消耗的能源却是全人类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美国人对此一点也不感到惭愧,对他们来讲,夏天的冷气,冬天的暖气,每天开车上班等等稀松平常的事,不可能改变的,他们一点也不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其实是奢侈的。

人类的经济能够建筑在消费主义上吗?我认为这是绝对不行的,我们今天拼命消费,也许可以刺激经济,制造就业机会,可是终究这将带给人类极大的祸害。如果人类一定要靠浪费才能存活,其实我们正在自掘坟墓。有一天,砂石没有了,人类也就要从地球上消失了。大家不妨记得,恐龙就是因为需要消耗过多的食物而绝种的。

我仍然认为节俭是美德,我希望经济学家们能设计出一种建筑在节俭上的经济体系。@

(台湾大纪元e报)(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做义工永远是替这些陌生人服务,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连对方的名字也弄不清楚,对方更弄不清楚我们是谁。
  •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
  • 他的工作日志上写得一清二楚。人是有自由意志的。行善或行恶,都是人自己的事,你如立志做好人,就可以成为好人,你如冷酷无情,实在不该怪别人。
  • 那些可爱的瓷娃娃到那里去了?我不敢问,因为答案一定是很尴尬的。
  • 在英文,“约翰陶士”代表无名氏的意思,至于他的住址和电话,他一概都不填,我们问他,他就是不肯回答。
  • 我家门口正在兴建一座大楼,周末在家,可以看到几十位工人在烈日下工作,相当多的工人打了赤膊,我常常想,他们听到了广播没有?后来我想通了,他们即使听到了,也无法可施,总不能整个夏天不出来工作。 李家同
  • 我看不出人是白人,还是黑人。对我来讲,我只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 李家同。世界上有没有仍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呢?我们该告诉我们的下一代,这种可怜的小女孩不仅存在,而且还多得不得了。
  • 莎士比亚书店
    那些年,我们没钱买书,都是从莎士比亚书店的租书图书馆借书看的。那是希微亚.毕奇在欧德翁街(rue de l’Odéon)十二号开的一家书店兼图书馆。在一条寒风凛冽的街道上,有那么一个温暖、愉悦的所在,冬天还有一个大壁炉,桌上、书架上,满坑满谷的书,橱窗里则陈列新书,墙上挂着名作家的照片,有些已过世,有些还健在。照片都像是随手拍的快照,即使是已过世的,看起来也觉得他们曾认真活过。
  • 老村长告诉我,她的婆婆是一个非常善良的长辈,在以前大家忙着在外工作时,伐伊不但是收自家的衣服,也会收全部落的衣服,并且还放到雨水滴不到的地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