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迅:国学热引发读经热

江迅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1月11日讯】“读经”,久违了的字眼,淡忘了的传统。

江苏省苏州第一家现代私塾开课。10月29日,“菊斋私塾”举行开学仪式,传统汉服装束的主讲先生先点了一炷香,用以计课时,而后向学生介绍孔子生平,带领学生向挂在正前方墙上的孔子像三鞠躬,并朗读《开班文》:

“华夏文风,首开三代,校庠以传,孝悌以载……”

6个6至10岁的学童面前的黑色小条桌仅1尺高,匹配的矮凳只能让孩子们挺腰盘腿端坐。

随后,先生讲授《弟子规》。课堂上,学童回答踊跃,先生也不打断他们的话,任其发挥,但不时提醒学生发言时的站姿和音量。一炷香点完,一节课结束。学童顿时喧闹,在屋前的院子里,围着竹子和山石玩闹。

私塾学制

据悉,这家私塾学制一年,周末上三节课,教授蒙学、经学、韵文,穿插古乐、书画、茶道等。

目前对开办私塾,还没有统一规范,因为私塾既不是学校,也不是培训机构,而是相当于家教,因此先是成立一个文化传播公司,取得合法资质,私塾是公司的业务。在“菊斋私塾”之前的一年,苏州就有三香幼稚园开设“读经班”。

前不久,走过上海愚园路一幢小洋楼,楼前挂着旧时招牌“张氏新私塾”。“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楼里传来孩子的朗朗读书声。

六、七个10岁上下的孩子在屋子里围坐一张方桌前,听先生讲《三字经》。念累了,背烦了,先生又带着孩子们到屋前的小花园,听风声,闻花香,先生指着院落的东西南北,讲“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的典故。

这家私塾目前正在学《弟子规》、《三字经》、《唐诗选》,第二学期将学习《论语》、《孟子》、《庄子》。

私塾主人张先生承认,这些孩子对背诵的内容确实不太理解。他认为,这样的年龄段,不求甚解问题不大,只要多接触经典文化,接受国文熏陶,就能增加感性的传统文化积淀。

国学核心:做人的道理

国学最核心的不妨就是讲做人的道理。国学中的仁、义、礼、孝,可教孩子们多懂一些做人的道德准则。

这些孩子每个周末2小时课,上半节课诵之乎者也,背赵钱孙李,下半节课念ABCD,唱英文童谣。这家新私塾的教材是《儿童经典诵读》。这是近年中国大陆读经运动中颇受欢迎的一本教材。

2005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山东省济南市有50多所小学开始全面推广儿童经典古文诵读,其中有所学校定名为“古文经典诵读实验学校”。

2005年5月,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组建中国大陆高校里第一个国学院,聘请红学家冯其庸为院长。……

时下,各地小学生纷纷加入读经行列,少儿读经热在中国大陆持续升温。从浅显易懂的《三字经》,到晦涩难懂的《孟子》、《论语》,“四书五经”又重新走进课堂,成为一门要求学生熟读、背诵的必修课程。

早在1998年广州市“五一”小学就试行“读经”;湖北武汉大学早在4年前就创办了国学试验班,小范围地作“打通文史哲”的国学人才培养试验。

发展至今,中国大陆至少有100多个城市的800万孩子加入“读经”行列。新浪网刚刚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96.4%的人认为,国学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有危机;75.6%的人认为,国学修养对日常生活有帮助。

该不该读经

在今天世界一体化、市场经济长足推进的背景下,它的萌发,真让人有点”惊心动魄”的感觉。我们的民族,终于可以正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了。不过,当下关于该不该读经的争论,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

有人说,经书与现代文明必然产生冲突,对子女要求“三从四德”的意识就是;有人说,提倡国学是盲目复古,难道其中的“忠君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也该提倡;有人说,今天还将农业经济时代的蒙学教材,如《弟子规》、《三字经》之类教育孩子,会束缚独立人格的形成;

也有人说,现在的读经,无非就是读一点“四书五经”,这不对,应当读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经典,不只是“四书五经”,还应该读一点道家、佛家、墨家、法家,更要读“五四”新文化……

其实,读经书,学国学,不管怎样的形式,一个事物出现总有它的道理。倡导国学,教授经书,这正是当代教育中被忽视的一块。

国学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国学是人学。读经使人深厚,使人慰藉,使人温文而雅,虽没有多少科技的东西,却给人立身处世不可缺少的素养。

读经会让一个孩子受用终生。问题不是经学过时,而是人们在渐渐远离它们。当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国学是必须的,但不是全部。国学有很多精华,国学是一种文明和传统,对其中的糟粕,批判看待就是了。应当清醒的是,仅仅指望一阵国学热,就能复兴传统文化,也是不现实的。

──原载《BBC》(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透视孟企业家生存健康堪忧
清华的文化尴尬
网络红人 芙蓉姐姐们“e”举成名
香港观察﹕死无葬身之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