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节庆商业化的省思

人气 112
标签:

【大纪元3月9日讯】三月四日《台湾日报》副刊“非台北观点”专栏刊出的〈节庆的背后是什么?〉这篇短文,提供了值得台湾住民,甚至是世人深思的观点。特别是我国这几年“文化创意产业”喊得喧天价响的中央及地方官员、社区有关人士和专家们,有必要读一读。

作者杨舒斐以年假成为“塞车节”开场,深感该节日已愈来愈远离其“一年中最重要的家人团聚节日”内涵,变成放假睡觉、狂欢作乐的日子。年味愈来愈淡我们已可感同深受,而商业利益的愈来愈凸显也可明白体会。连最重要的节庆都已商业化,其他的节日更不必说了,而千篇一律的“演唱会”、“舞会”几乎已是各种节日最常用的节目了。作者慨叹之余,深觉“文化价值”被抹灭了。

不过,就在节庆一一被商业攻陷的夹缝中,偶尔也可见到有心人苦心保留基本文化的努力,作者举今年宜兰县政府所举办的“鞭春牛”仪式为例。有心人利用稻草编成的水牛,在兰阳舞蹈团的舞者边舞边带领下,让卷起裤管的县府主管鞭打六次,每次有一个祝福新年与鞭策自己的目标。本来在农业社会里,过完年就要准备春耕,就要让休养一个冬天的牛只暖身准备工作,而农人也鞭策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干活。进入工商业社会,尽管不用牛只,人们仍然得为生活打拼,工作的形式纵然有别、但内涵则相同,将早年习俗的形式巧妙改换包装但保留原味,既能让现代人发思古之幽情,也能凸显出特有文化的内涵,即便在商业价值上也因具“文化特色”的“差异性”,得以招徕顾客,比起当今重声色、重表面的炫人包装、缺乏文化特质的短暂刺激感官之表演,不是有意义且具实际价值吗?

作者在该文中也举威尼斯的面具嘉年华会为例,并指出日本人在保留旧传统又能因应时代创新节庆价值的能耐。日本人不只以资本主义行销节庆的手段,还有许多一般观光客不会参与的社区节庆。毕竟节庆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如果在工商社会里,人的生活内容只有工作和为了调剂工作应运而生的内涵空洞之休闲,日复一日的循环,人难免成为失去灵魂,且无根的行尸走肉。

回过头来看台湾,或许由于是殖民社会,飘萍无根的游民特质浓厚,对于在地文化的了解极缺乏也无兴趣。之所以如此,一切为考试、只为求取功名利禄的“一条鞭式”的教育体制,应负相当大责任。几十年来将住民们的根一点一滴地逐渐斩除,人被“机械化”、“物化”之后浅薄、缺乏文化内涵,一点都不足为怪。

不少有心人早已洞悉这个重大危机,于是提出“向本土扎根”,奈何被意识型态和政治化的侵蚀,一路走来跌跌撞撞,而轰轰烈烈的“教改”走得坎坷崎岖,再观其内涵的肤浅,正是赤裸裸显示着这种困境。虽然我们看到近几年地方特色产业和社区营造活动中,确实有令人激赏、感动的佳作,但除非“人心”能普遍回升并能真心拥抱生活大地,否则重形式、缺文化内涵特质的苍白现状难获改进,这必须得人人觉醒、特别是洞见观瞻的指标性人物以身作则,而媒体及从事基础教育人士的自我觉醒更是关键呢!──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萧强:网路媒体高度商业化并不意味资讯和言论自由度增长
中国政府压制网路言论自由
特斯拉推便宜车 提振股价 扫清财报阴影
美时尚零售商Express申请破产 将关百家门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