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欣赏】王维《青溪》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气: 271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王维《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作者简介】

王维(公元700─761)字摩诘,盛唐大诗人、大画家兼音乐家。其诗体物精微,状写传神,清新脱俗,独成一家。他和李颀、高适、岑参以及王昌龄一起合称“王李高岑”,是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和孟浩然合称“王孟”,又是田园诗的代表人物。至于“禅诗”,他更是古今独步。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字句浅释】

解题:此诗又题作《过青溪水作》,写作者沿青溪游历至黄花川途中所见。这首描写一条无名小溪的诗却成了一首有名的佳作。
青溪:在今陕西沔县之东。
言:发语词,无意义。
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
趣:同“趋”。
漾漾:水波荡动的样子。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食及制淀粉。
荇:即荇菜,水生植物。
澄澄:水清澈不流动。
葭:初生的芦苇。
澹:淡(泊)。垂钓:暗用东汉严子陵(严光)隐居垂钓的典故,借指隐居。

【全诗串讲】

要走到黄花川那个地方,我往往追逐青溪的流淌。
随着山势起伏千回万转,走过的路也不到百里长。
穿行乱石发出喧哗声响,淌过松林水碧松蓝相当。
菱叶荇菜飘在波中荡漾,芦花苇杆映入静水天光。
我心本来已经安于闲适,清川又如此淡泊与清爽。
何不留在这块大盘石上,像严光归隐垂钓富春江。

【言外之意】

清溪本无什么奇妙的景致,但作者沿溪而行、步步写来,却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一幅幅画面各具特色,和谐幽美、传神动人,使人一读而生爱悦之情。

这并非因为诗人有生花妙笔,将凡景写神了,而是因为诗人内在的心境中恬淡、闲适,娴静、安谧的情绪,借助外景反映出来后,传递给了读者。“一切景语皆情语”,读者从景物的描写中所得到的情绪感受正好是来自作者的心中。而作者此时之所以有这样的内在情绪,则正如作者自己暗示的一样,是因为作者此时正在思想着要像最有名的隐者严光那样去归隐山林。这一念一出,心中情愫自然飘逸高远,随之而来的种种情绪也都具有透人心灵的力量。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色高朗秋天傍晚,寒气渐渐侵深山。
    我送你还山,对你的内心洞彻又了然。
    人生老大归隐,为自己的理想和意愿。
    我看你懂得人生一世的事,故能心安。
  • 山雨初霁,万物清新。松林明月,偶或松涛低吟;石上流泉,时时淙淙如琴。竹中喧哗,可见姑娘们天真无邪、无所顾忌;莲动舟来,想象打鱼人悠然自得、适意舒心。在这样的地方,山美水美人也美。
  •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沿着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 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本来天真自然而无深意,但这淡淡一句问话,却重重地敲打在作者心上,引发出无限的感慨:自己非但老迈衰颓,而且反主为宾,似被故乡所忘!个中悲哀尽在平淡一问之中。
  • 此诗写作者在王昌龄隐居过的地方留宿时的所见所感,是一首在盛唐已传为名篇的山水隐逸诗,到清代,则更受“神韵派”的推崇,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 情,只要是真的,就能穿透层层伪装,叩开人的心扉;也只有真情,才能叩开人的心扉。文学理论可以流派迭起,文学作品描绘的对象和所用手法可以花样翻新,但情要真才能动人,这一条规则却是永恒的。因为真,反映了人的一种先天的、本性的追求。
  • 九评引来退党潮,
    五州四海起狂飙。
    迷途众生日日醒,
    附体幽灵层层销。
    告别梦魇显真性,
    挥舞刀笔除邪恶。
    三退声明冲天吼,
    誓将赤龙地狱抛!
  • 此诗所说的事情,平淡无奇;此诗所用的词语,简单明易。按理人人都能作、都能写,何以单单让孟浩然成就了这首唐诗中的名篇?意其真正奥妙,无非一个“真”字。有了这个“真”的因素,就能生出灵气、入人心扉、摇动性灵!陶渊明的诗能让苏东坡崇拜得五体投地,也无非至真而已。从这一点来看,也就明白为什么这首诗越读越像渊明的诗了。此理真平易,奈何人不知!
  • 人生如旅,人生苦短,老而不悔,死而不悟,不亦悲乎!
  • 此诗语言简淡平直,但却情、景相生,意、境相谐,形像生动,颇具诗歌艺术的写作技巧。长策:好的计谋或策略。穷通:“穷”即“不通”,“通”指处境顺利、仕途显达。浦:水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