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家族(7)─为着未来 各奔东西

老黑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5日讯】科技兴国───为着未来,各奔东西

四叔于一九二七年,考取了青岛大学。这一年,父亲也直奔唐山工学院。王氏祖屋,只剩下几位母亲和四、五、六、七四位姑姑了。两年以后,四姑、六姑,考取了山东齐鲁大学,五姑考取了北京大学化学系。七姑也快高中毕业了。这样,王氏祖居内的晚辈,就只剩下大姑和七姑了。

一九三二年,应该是全体子女大团聚的一年。父亲从广州返回青岛,显得格外狼狈。原来,他是因为失恋而回家的。这段恋情,在后文中,当有叙及,在这里就不加篇幅了。

三姑王慰萱,刚进家门第二天,家里来了一位叫徐伯川的年青人,一定要见她。在躲不过去的情况下,只好让他进门。他是三姑的土木工程系高一年级的同学。已经在北京谋到了一份设计工作。那个时节,女孩子是不允许自己恋爱的。其实,在学校里,他们只不过是偷偷恋爱的其中一对罢了。

本来,三姑不让他来。可是他还是跟着三姑来到了青岛。住在一个客栈里。第二天,便提着礼品来到家中。祖母得知三女来了男朋友,立刻坐到中堂,令三女领着朋友来见。三姑只好羞答答地同他一块来见母亲。

此时的堂屋,挤满了兄弟姐妹,大家嘻嘻哈哈地来看热闹。

“你们什么关系?怎么可以一个人独闯闺女的住房?”祖母问。

“叩见老夫人。我们是同校同系的同学。我是来向她求婚的!”

“哈,哈……”全屋一阵大笑。

“求婚?!没有媒人,自己提亲,自古至今,还没有听说过!”

“听说老夫人很爱听戏。不知看过西厢记没有?”徐说。

“你还敢给我顶嘴?!───西厢记是红娘当的媒人,你的媒人是谁?”

“是我自己。”徐马上回答:“现在早已是民国了,政府提倡自由恋爱。其实,在学校时,我们就已经相爱了。”

“你坐好了。让我好好看看你!”祖母说。

“嗯,人还是长得满帅的。”祖母说:“慰萱,他说的是实话?!”

“瞎说。他是我学长,我们的确经常在一块学习,可是根本没有谈情说爱!”三姑还想隐瞒,害羞地说。

大家正想议论,忽听噗通一声,只见徐伯川跪到地下,一只手从上衣口袋掏出一只戒指,带在自己的无名指上说:“说好的,老夫人同意后,就戴戒指,你怎么变卦呢?”说着说着,两眼流下了眼泪。三姑背过了脸去。

“哈,哈,哈……”大家都笑开了花。因为这一家子人家,谁也没见这个阵式。老夫人更是笑的前仰后合。

“别出洋相了,快起来吧!”祖母说。

“别让他起来!”大家说:“咱们第一次看这大戏,让他把戏演完。”

四姑开始说话了:“徐大哥,你给俺们三姐叩三个响头,我帮你当红娘,保你成功!”

老夫人还想拦阻,却被姑娘们隔开了。只见徐伯川跪行到三姑跟前,一边叩头一边说:“慰萱,慰萱:我求你了。嫁给我吧!嫁给我吧!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了!”

三姑羞答答地,什么也没说,抬腿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这时,老夫人才过来说:“孩子,拜错人了,不是。在这间屋子里,你说你该拜谁?”

“还不快拜母亲?”四姑说。

徐伯川这才回过神来,立刻向祖母连叩三个头,被祖母拉了起来。

其实,祖母是知道他们的事的。三姑一回家,就把这件事,首先告诉了大姑。王家大院的姑娘们,受新思想影响较早,家中的女孩,没有一人缠过脚。思想已经很解放。大姑感到,这是妹妹的终身大事,应该让祖母知道,于是当天就把他们的事,汇报给祖母。刚才之所以如此,一则是妹妹们,谁也没谈过恋爱,想试验一下伯川是不是真爱三姐;另外,三姑并没有直接向祖母讲,怕祖母一时转不过弯来,才违心地不承认二人的事。

而祖母则是先要相一相这个未来的姑爷,于是故意摆出一幅威严的样子。此时的祖母,一见伯川,一表人材,且又是大学毕业,加之竟然能在众姐妹面前当众下跪求婚,说明伯川对三姑爱之情深。有如此好姑爷,三姑一定不会委屈。于是高兴地把徐伯川拉了起来。

五姑从后房,把父亲叫了出来,让准备酒宴,同时又去外面把四叔找了回来。三姑和三姑父的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不久,父亲唐山工学院的同学,谭炳训从济南家中,来到青岛,找到了父亲。原来,父亲离开唐山是因为同一名叫陈旭芙的女孩子,急于出走(此事后面再讲),把领取毕业证一事,委托给同学林同炎。而林是福建人,毕业后急于返回福建家中省亲,父亲走了,一直没有消息,只得委托山东同学谭炳训代为转交。

事情也巧,谭炳训被山东省政府聘用为山东省公路局为工程师,要规划山东公路网,于是来青岛做些考察,于是顺便把父亲的毕业证明带给了父亲。

谭的父亲,是清朝末年的探花(相当于第五名),非常知道新知识是改变中国贫弱的必备手段,因此也是倾尽家中所有,供给自己几个子女,全部大学毕业。

他是第一次到青岛来。青岛之美,大海之壮阔,令他眼界大开。济南虽是省会,但却是个古老的城市。大部分建筑,还是古老的四合院。事实上,济南是属于那种中国古代文化异常浓烈的城市。而青岛,由于德国人的苦心经营,几乎市区所有建筑,都是现代化的小洋楼。像前海栈桥一带,海风轻轻拂面,对于他来讲,更是心旷神怡。

见到父亲后,自然免不了互相问候,共叙离情。父亲同谭,因是山东同乡,自是交谊甚厚。此时,十七岁的最小妹妹王淑琴,来到父亲房中倒茶,于是认识了谭炳训。淑琴是我的七姑,这一年青岛一中毕业,刚好考上济南齐鲁大学师范学院,正要报到。听说谭是济南人,又在省城工作,自然非常高兴,于是经父亲同意,两人遂决定搭伴去济南。

就是这样,后来七姑同谭炳训结了婚。谭炳训因在山东公路建设有成绩,后调任国民党中央政府,担任了中央公路建设局的局长。他主持了江西公路的规划建设。抗战时期,负责滇缅公路中国境内的勘探、规划和监督的工作。建国之前,他不满国民党腐败,而选择了留在大陆。后来,在山东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当了一名教授。

一九五四年,学院搞了一个“向党交心”运动。他主动向组织交待了,他在大革命时,参加过国民党,和为蒋介石修建过江西卢山公路之事。于是工学院党组,就把他立为典型;加之在他家中,搜出了一张七姑抱着大女儿,同宋美玲在庐山的合照像片,于是,他便成了众矢之的。在一片批斗、逼供之中,两次自杀,终于一九五六年在绥远路家中自杀身亡。

其实,七姑父只是一个一心为着事业奔忙的人。在大革命中,不光是他参加过国民党,就连毛泽东、周恩来,也都是两种身份,即是共产党员,又参加了国民党。那是为了国共合作。只要想一想,就会明白,如果他忠于国民党,他何不带领全家到台湾去?!

建国之初,到香港是不会有阻拦的,向他这样的知识份子无论去到台湾、美国,都是会欢迎的。但他选择了留在大陆。如果他反对共产党,那么他为什么要向党交心,交待他曾参加过国民党?!多么可惜,可悲。……

其实,何止是他,王氏家族,凡是留在大陆的,在整风反右运动中,除了大姑建国以后,再也没有工作外及四叔在中央工作,全部都成了极右───右派中最厉害的一种。三姑,三姑夫,夫妻双双被打成极右。更不能理解的是,他们的大儿子徐君,上大学时,正逢抗美援朝,参加了志愿军,火线入了党。1955年复员去了西安;反右斗争中,竟然逼着父母交代“右派言论”,而且以后每个月要向他交一份思想总结。反右竟然会让儿子逼父母管制父母,中国的论理道德,还有没有立足的余地!……

应该说,三姑、三姑父,七姑、七姑夫,他们是真正的王氏家族中的模范夫妻。他们夫妻一生,从来没有第三者,互敬互爱,相濡以沫,直到离开这个世界。做为夫妻,他们是幸福的。但是做为中国的知识份子,他们是不幸的。他们的不幸,在于他们太忠实,太天真,在于他们选择了留在大陆,建设新中国的梦!

他们是那个历史时代、那时的阴谋政治运动的牺牲品!!

六姑王淑传,是比七姑早两年跟四姑一道考上济南齐鲁大学的,大学毕业后,即在济南的银行,找到了出纳的工作。出纳的工作,接触的人多,在一次大宗的军用存款中,他被一名军官看中。这个军官,就是六姑夫的大哥。大约在一九三四年,我父亲赴美留学前,六姑回青岛探亲时,她的母亲(杨氏,我的四奶奶)接待了一名军官。他是为他弟弟来提亲的。

彩礼自然十分丰厚。据六姑说,是用军用卡车拉了半车礼品,及十几名士兵,浩浩荡荡地来到王氏祖居门前的。士兵把礼品抬到院中,这个军官便前来拜祖母。祖母一见是给四房提亲,便把四奶奶请来,祖母便出门找邻居谈天去了。

四奶奶是从胶南农村嫁出来的贫农女儿,自然从来就没有见到这个阵式,再加上一大堆礼品,四奶奶早就乐的睁不开眼了。进房叙谈,才知道此军官姓秦,说,说唐演义中,唐朝开国功臣秦琼,是他的祖先。的确,济南的秦姓,应该说都是这位开国大将、护国公的后人。他想给他弟弟秦宵然提亲。

这时,六姑虽然回青探亲,但此时并不在家中。而是跟同学玩耍去了。自然就不知道此事。

“我是济南城防司令部的上校参谋。弟弟秦宵然在我手下当文书。他一九0九年出生,早于民国两年。我听说令爱在齐鲁大学的学的是经济,现在又在院西大街,中央银行供职。得知令爱外秀内慧,十分仰慕,今特来为弟提亲。”

说完起立,向四奶奶行了一个军礼!

其实,打一进门,四奶奶就被这军人气派,一堆礼物,拜花了眼,高兴的合不拢嘴。根本不知道当兵是怎么回事。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答应了这门亲事。及至六姑回家知道此事后,大哭一场,开始筹谋逃婚之事。

她立即写了一封信,交给回家探亲的七姑,火速让她去济南中央银行去通知她的未婚夫。没想到在火车上,与那位军官相遇。他看到七姑神色慌张,断定她一定有事,也不说话,便在暗暗地想着对策。

车到坊子(现今的潍坊市),他便下了车,在车站以军人的名义给在济南的家中挂了电话,把秦宵然叫到了青岛。秦宵然一到青岛,他立即带着士兵,来到了王氏祖居。见过四奶奶,并介绍了秦宵然。

“因为军务在身,不能在青岛久留,请求家母,早日让令爱与愚弟成亲。”他说。

“再快,也要择个黄道吉日吧!”四奶奶有些不高兴。

“我已找人算好,明日正是黄道吉日,就在明日吧!”

“不行,我女儿不同意。我还要去劝说她”。

“家母莫不是想变卦?!我们可已换了庚帖的。如果反悔,则属离婚,此事闹到法院,恐怕对您们不利吧!要知道,中华民国法律,有一条是保护军婚的。还望家母三思!!”

六姑此时,再想逃婚,已是不可能了。王氏祖居,早被卫兵把守,别人可以进出,唯独六姑不行。只得暗叹自己命苦。其实,六姑如果早把自己私下订亲的事,告诉四奶奶,也许后面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因为济南的情人,比秦宵然要早的多;可惜双方家长,全不知情。她唯一的方法,就是去一死了之。

然而,四奶奶不让她死。四奶奶早已看出,六姑绝对不会答应这门亲事,情急之下,可能要寻短见。一进当夜便在六姑房中住下了。果然半夜,六姑来到院中的大槐树下,拿了凳子,准备上吊自杀,被四奶奶拼死救下。

第二天,三辆彩车和一车士兵果然前来迎亲。同时还从部队请来了军乐队。祖居门外,挤满了看热门的邻居。六姑被两名健壮的妇女,扶了出来。与其说扶,不如说架。只是戴着红盖头,谁也看不见她脸上的泪痕。和被绑架逼亲的一脸惨容苦貌罢了。

六姑进了前面的车,两旁自然有二位健壮妇女相伴,前坐司机旁边坐着秦参谋。

祖母、四奶奶坐在第二辆车,第三辆车是父亲、五姑、三姑、大姑。就这样,一行结婚送女队伍,开到了中山路的谷香村饭店。很快,新郎秦宵然的车也来了。列在谷香村门外的军乐队,立刻奏起婚礼进行曲。在彩纸屑和彩纸带纷飞中,新婚六姑,被“扶”出汽车,军乐高奏,谁也听不出六姑哭泣声,来到了谷香村的大厅。

宾相宣布婚礼开始。拜高堂,拜天地,六姑都是两个妇女按着头进行的。当宾相咕到:“夫妻对拜!”时,只听六姑大喊一声:“放开我!我自己会拜!”二位健妇被此声大喝一惊,同时松开了手。此时六姑,扯下盖头,先看一眼秦宵然,然后猛然一低头,朝着背后放着贡品的贡桌的角,飞撞而去!幸亏三姑眼尖,顺手拦腰一抱。可是稍微晚了一点,六姑的额角,还是撞开了一个四寸长的大口子。从此,这个伤疤,伴她渡完了苦难的一生。

婚礼就这样草草结束。六姑被送进了青岛医院。每日由卫兵看守,左右由护士和两名健妇服侍。半个多月后,伤好出院,便由秦宵然陪同,卫兵护送,乘军车直抵济南府,秦的家中。

当然,几天以来,二位健妇都帮着规劝,六姑看到事到如此,也只好听天由命了。

再说,六姑济南银行那个倒楣的未婚夫,由于上级命令查账,连银行大门也不让出,等到六姑进了秦家后,他才脱身,直奔青岛。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他只得自己哀叹。写下两张遗书,在当天晚上,跳海自杀了。

这就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那些旧的父母作主的婚姻旧规和军人横行无法的一次婚姻悲剧。

当然六姑是逃不脱的。既然事已至此,也只好听天由命了。好在,秦宵然自然知道这个婚姻是强迫的,心中感到对六姑有愧,因此凡事都要迁就于她。而且六姑夫只是一介书生,为人老实厚道,从不在外面沾花惹草,在家也对六姑呵护倍至。终于他的行动感动了六姑。

他在六姑的劝说下,在济南救过我四叔,以及四叔的朋友,其实救的全部都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建国前,他脱离军队,在经七路小学,当了一名教师。一九五一年,国民党散兵游勇登记时,他主动登记交待了自己的历史。虽然被捕入狱,但他曾经救过的人现在全部在政府部门工作,于是入狱不到两年,法院就以:“历史清楚,未构成犯罪,并为地下党员做过好事,宣告无罪释放”,而回到了家中。

后来被安置在济南造纸厂,当了一名工人。反右以后,六姑被冤打成右派。他给六姑巨大的安慰。一生共育有四女一男。虽然均因家庭问题都没上大学,但也都有了正式工作。于一九八九年走完了他的一生。而六姑,一直到二00三年才故世。八十年代初,单位为她平反,并在二大马路分给了她一套一百余平方的房子。人已到暮年,与世无争,安享岁月,终此一生。

四叔,在王氏家族中,应该说是非常活跃的人。他从青岛大学一毕业,就考上了北京大学。不久,日军占领了东北全境,并在东北设立了傀儡政府───满州帝国。四叔同所有爱国青年一样,投身到许多爱国的学生运动中去。贴标语、游行示威这些运动,自然少不了他。而且,他的武术功底,使他成了学生纠察队的队长。他身材高大,有一米九0的个头,在学生中自然很有威望。

父亲和四叔的老师,刘华山参加了冯玉祥的军队。那时的中国军人,虽然都恨日本人,但在蒋介石“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都暗中咬住一股劲,誓与日寇血战到底。

一九三六年春的一天,刘华山来到了北京。此时,四叔到北京正准备找工作。师徒在一个偶然的场合突然见面,当然要喝上一杯。于是二人来到前门一家小餐馆对饮起来。

饮酒中,突然刘老师把酒杯朝地上一摔,大声说道:“他妈的。中国军队,不打日本鬼子,专打中国人,这是什么世道?!”……

“轻点声,别让特务听见。”四叔说着话,把眼向四周望了一下。还好,餐馆只有他们俩个客人。

刘华山现在已是冯玉祥的幕僚,在蒋介石的所有军队中,冯的部队应该说是训练有素的最有纪律的一支部队了。蒋介石也是对冯玉祥敬让三分的。刘老师此次来到北京,其实是受冯之命,一来暗察日寇在长城一带的布防情况,另外,孔子是想招募一批爱国青年参军,准备随时可能爆发的全面抗战。

两人见面以后,四叔帮他找了两名东北同学,然后他们三人化妆成商贩,潜入内蒙及察哈尔一带,探查敌情去了。据后来四叔说:刘华山奉调,率一个形成旅的兵力,协助张自忠在江西与日军进行殊死战斗,歼灭日寇一个师的兵力,虽然被围于深山中,但宁死不屈,弹尽粮绝,最后剩下10名弟兄,跳山殉国。张自忠也在同敌人拼搏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场炎黄子孙与杀人恶魔的殊死决斗中,不论是国民党军队,还是共产党军队,他们全部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尽管在我中学的历史课本中,抗战胜利,只是共产党的功劳,从来没见到国民党抗战。但历史的事实,告诉所有的炎黄子孙,抗日战争,是全体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国民党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一直是在主战场,抵抗着日本的精锐部队。上海的淞沪战役,山东、江苏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湖南反击战,尤其是这次江西围歼战。国民党军队,以张自忠为首的国民党军队,以牺牲二十二万英魂的代价,全部歼灭日寇十一万七千人的辉煌战功,谱写了中华民族为祖国英勇捐躯的英雄史诗!……

这一切,也许永远也不会有人再提起。但是,历史会记住的,英烈的芳名,将永垂青史!!

刘华山爷爷:您永远是我们怀念的亲人。

四叔送走了刘老师,便和几个同学相伴,徒步经山西,到达陕北,投靠中央苏区,亲身参与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他在延安,究竟怎样的生活与战斗,这一点我不清楚。但是他的入党介绍人是周恩来,因为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在上海的地下党所办的劳动大学讲过课,而周恩来经常去学校,听一些汇报和作一些批示、指导。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介绍他入了党。

抗战开始后,他受延安委托,回到山东,发动群众,发展组织。据说,在济南西关的回民居住区,被四名日本特务碰到。枪战中,他一人击毙三名特务,一名逃跑叫人之时,被当地回民保护起来。当时日本人本来想进入回民居住区抓捕,结果惹怒回民。说实话,回民在中国,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少数民族,在当时,回民家中,凡是男人,人人有刀,小偷都不敢在回民区里偷东西。正因为回民的强悍,日本人怕惹起众怒,只在西关寻找了半个月余。便不了了之了。

四叔在一个深夜,回到了莱芜山中的地下党去了。从此以后,四叔就开始了地下党的情报工作,直到新中国诞生。

父亲,自广州回到青岛后,先是隐在家中,自叹苦命,后来在众姐妹的劝说下,渐渐恢复了做人的勇气。不久,青岛大学的老师知道父亲回到故乡,于是便聘请他到青岛大学当了一名教师。

一九三三年春,国民政府给山东省下发三名美国官费留学的指标,父亲从几百名报名学子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赴美国俄亥俄州艾奥瓦大学留学的资格。

后来,在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林济青(福建人)和张华浦(即建国后的水利部副部长张含英,山东曹县人)接见了他们三人。一番爱国教育后,他们立下报效祖国的军令状,发给全额路费和学费及一个月的生活费。

便从青岛经上海,乘轮船直奔美国而来。

这是摘自日本华人周报的文章,尽管这段历史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段内,被大陆史学家故意掩盖起来,然而这是没有任何用的。现在摘露于此,以做历史的明证。(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刘佳听到“为它卖命,能好吗?”这句话,感觉自己从牢笼里跳出来似的,大声说:不好,当然不好,我就是被这个邪党害苦了!从小到大听它的话,结果怎么样?拚命工作,刚到中年还被一脚踢开!让多生孩子,生了养不起了,还不是自己的孩子受罪!它哪个政策是为老百姓着想?瘟疫来了,全国封控,控制不住了又全面放开,拿民生当儿戏。
  • 茂利一边装菜,一边对大车司机说:这岔路口把两块地分开,东边的老地用老法子种,菜好看还好吃,我们西边的差点误入歧途,我就是听了好人言,三退了,得到神保佑了。人活着啊,走什么路,选哪边太重要了,你选正的神就保佑你,你给坏的邪的站队,就没个好。遇到岔路口,可得好好想想走哪边。
  • 老蒙在离休前是个“长”,“平稳着陆”退下后,买花草,认识了老郑。一来二去熟了,老蒙跟老郑说,现在朋友多数相互利用,称兄道弟也不见得为情谊,我们的花缘比金子珍贵。
  • 记得我整个小学阶段好像都在捡破烂,学校每学期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上交多少斤废铁,还捡过废纸。家里能上交的东西都交出去了。那垃圾箱,臭水沟我们都不会放过。我们很大一片家属区的孩子都在同一间学校上学,全校的学生都要求捡废铁,到哪里去捡呢?
评论